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安阳市殷都区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全区幅员面积682平方公里,耕地63.4万亩,常年种植玉米45万亩左右,其中西部丘陵旱地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区玉米种植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旱地玉米产量较低成为制约我区粮食总产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旱地玉米产量对于提高我区粮食总产,确保我区乃至安阳市和河南省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在玉米种植中,通过选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主要包括谷子、绿豆、红薯、豌豆、扁豆、高粱、荞麦、莜麦等。安阳县位于豫北地区,全县辖区面积1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34万平方米,东部为平原乡镇,西部为山丘地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10055万平方米以上,总产65万吨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占粮食种植面积95%左右,小杂粮只占较小比例,仅在西部山丘旱作农业区种植,常年种植面积为3335万平方米,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左右。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乡宁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光热充足的农业大县。全县共有国土面积2029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2.5亩。其中小麦种植23万亩,玉米种植9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11万亩。目前全县种植的小杂粮主要包括绿豆、大豆、扁豆、谷类、马铃薯和黍子等。从2001年提出“攻林果、优育牧、精杂粮”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后,一直重视小杂粮的生产,全县每年小杂粮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0万亩左右,总产年平均1500万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608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耕地面积107万亩。安阳县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平原,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西部为山区丘陵旱地,常年玉米种植面积85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左右。东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玉米最高产量达720公斤,西部山丘旱地面积约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常年平均产量在  相似文献   

5.
<正>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42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35万公顷,人口63.8万,其中农业人口33.4万。种植作物以冬小麦、春玉米、马铃薯和冬油菜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在5万公顷左右,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8.7%。全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年均降雨量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15,(23)
<正>连山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女儿河沿岸,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无霜期180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600℃左右。现有耕地面积38.6万亩,丘陵山地居多,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76%以上。农业生产以玉米栽培为主,常年玉米播种面积27万亩左右,单产水平在450~750公斤之间。1玉米生产现状1.1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做为口粮的比例逐渐减小,而做为饲料消费  相似文献   

7.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端,全县耕地面积102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左右,总产650000t以上,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产量约400000t,占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玉米螟和棉铃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产量损失率在10%左右,而且对玉米品质影响很大,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庐江县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99.4万亩,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粮食主产县。经统计,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1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165万亩,占80%左右,尤其双季稻生产一直位于全省前列,面积保持在12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面积占全省面积1/6以上。为研究、鉴定、筛选新引进的早籼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许昌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01万亩,农业人口74万人,占总人口的92.5%,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8万亩左右,因此小麦优质高产对于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农业基本概况全区耕地面积33.9万亩,家庭承包28万亩,涉及农户7.6万户。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余万亩,其中高产优质小麦种植24万亩,玉米24万亩,其它作物2万余亩,粮食年产量维持在18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在85万吨以上。畜牧业常年生猪存栏12万余头,年出栏26万头;奶牛存栏2万头,家禽存栏423万  相似文献   

11.
<正>1淮阳农业现状淮阳县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拥有耕地面积148万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粮食比重较大,常年种植小麦133万亩、玉米90万亩、花生32万亩、大豆12万亩、蔬菜26万亩。常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1 000万亩次左右,防治面积2 000万亩次以上,挽回损失25万t,仍然损失9万t左右。每年农药使用量500 t以上,其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占55.8%,农民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病虫害产生抗性、生理小种和生物型不断出现,某些病虫害周期性大暴发时有发生,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2.
正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是农业大县,现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5.8万亩,农业人口51.9万,常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左右,以小麦、玉米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7万亩,秋粮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50万t左右,连续多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  相似文献   

13.
<正>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全市耕地面积52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万亩左右,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28.6%,主要分布在邵原、王屋、下冶、大峪四个山区镇及轵城、坡头部分丘陵区。1旱地小麦生产情况1.1面积及产量。济源市旱地小麦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单产徘徊在200 kg左右,波动幅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明光市明西街道位于该市西部郊区,总面积为130.60km~2,耕地面积为8.0万亩。明光市明西街道辖区内具有八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2万人。该地玉米种植主要以夏玉米为主,种植位置位于江淮分水岭背部,种植面积为2万亩。在近几年由于玉米价格不高,导致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30%左右。因此,为了提高该地玉米种植面积,对区域内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1明光市玉米种植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正>磁州镇是磁县首镇,是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72个行政村,人口19.7万,其中农业种植村59个,耕地面积9万亩,其中小麦玉米大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3万亩,占全县18个乡镇的六分之一左右,也是全县的农业重镇。地形分为平原和丘陵两部分,东部平原海拔60—80米左右,西部丘陵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区为褐土,平原区为褐色化潮土及粘质潮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陆型季风气候,无霜期年平均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位于素称"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中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热同季,非常适宜北方玉米生产。作为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区,呼兰区玉米年均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65万亩左右,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深度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呼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总结出以通透栽培、合理密植、精细管理为主体的玉米"215模式"高产栽  相似文献   

17.
鲁西北地区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山东省重要玉米产区,常年种植面积480万亩左右,占全省玉米面积的11.9%,在全省玉米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8年在遭到洪涝灾害的同时,全区玉米总产量仍达17.3亿kg,比1997年增产0.65亿kg.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盐源县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居全县粮食作物首位,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遍及全县34个乡镇,主要分布在海拔1250~2800m的范围。其中杂交玉米19.5万亩左右,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97.5%。因此,搞好我县杂交玉米高产创建及良种引进与推广,规范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玉米又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19.
德城区大力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现有黄河涯、二屯2个镇和天衢、新华2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共53个农村社区,农业人口9.6万人,总耕地面积14.29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各保持在11万亩左右。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化,狠抓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德城区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亩左右。近年来,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的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会导致出现10%左右减产,严重者可造成减产幅度进一步增大,约为20%~40%。1发生现状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在我市玉米田混合发生危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0万亩左右,占我市玉米种植面积的45%左右。危害严重地块,虫株率可达50%以上;一般发生地块,虫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