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淡水养殖迅速发展,诱饵及排泄物不断积累,逐渐影响了淡水养殖的水环境,亟须采取改善措施。本文总结了改善淡水养殖水环境的具体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以期为促进渔业良好发展、改善水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资源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之一,但快速发展的淡水养殖强烈影响着水体CH4和N2O的排放,进而造成环境危害。本研究基于全国和地方渔业统计年鉴构建了2019年长江经济带县级尺度的渔业数据库,解析了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及空间差异,并根据建立的数据库综合分析了淡水养殖模式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长江经济带中游淡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为6.9 t·hm-2,下游最低,约为6.0 t·hm-2。整合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发现,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5×107t(以CO2e计),其中粗放型和半集约化养殖模式排放量最高,约占总排放量的66.8%,集约化排放量占比最少,约占4.5%。因此,发展绿色养殖模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长江经济带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3.
房玉娟 《北京农业》2011,(36):80-81
集约化淡水渔业作为淡水渔业新的养殖方式,在给淡水养殖业带来一定利益的同时,也对水库水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对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减少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策略两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河南许昌市内的集约化淡水养殖比例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但是,随集约化淡水养殖的迅猛崛起,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尤其是淡水集约养殖与水环境间的矛盾关系日趋突出。文章介绍许昌渔业发展现状,阐述了不同养殖方式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水环境受到集约化淡水养殖的影响,分析两者间矛盾关系的同时阐述应对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产量结构是反映渔业产业内部结构和外部资源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利用1997~2010年水产品产量数据,从生产水域、生产方式和产品种类三个不同角度,对我国水产品产量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生产水域来看,海水产品仍是水产品市场供给的主要来源,预计到2014年淡水产品将取代海水产品地位,成为市场主力;(2)从生产方式来看,自2006年海水养殖比重超过海水捕捞比重后,标志着渔业完全实现"以养为主"的发展战略,淡水养殖产量的比重最高,已超过40%;(3)从产品种类来看,淡水鱼类、海水贝类和海水鱼类是水产品产量结构的主要品种。分析认为淡水渔业将会成为未来较长时期我国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建议制定淡水渔业发展战略,科学指导淡水渔业产业发展,促进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淡水渔业主要采用集约化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虽然带来了利润收益,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效益却不尽人意,对水库水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在文中论述了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从渔业产值和增加值、渔民收入、养殖产量和面积等方面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情况,介绍了黄鳝、泥鳅、鳜鱼、鮰鱼、鲈鱼和乌鳢这6种名特品种养殖情况,总结了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20,(1)
正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河流和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淡水渔业养殖的主体。据调查,2017年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渔业养殖面积的52%,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近年来,许多大水面经过深入发展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淡水水产养殖相关的材料价格上涨和渔业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严重限制了北方地区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北部的淡水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探索对策,以促进北方淡水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推动了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提高了对淡水渔业养殖的各方面要求。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要对现阶段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的把握养殖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对整体的养殖规模、养殖结构、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必须要结合本地区的淡水渔业发展实际情况推出有效的淡水渔业养殖措施和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养殖户的养殖积极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由于各国200浬经济区的划分,苏联远洋渔业面临种种困堆。为此,1978年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发展内陆水域养鱼业和捕鱼业”的决议,淡水渔业受到了重视和加强。目前苏联淡水鱼产量约75万吨,其中河流、湖泊、水库主要靠增殖和捕捞,产量为35万吨。淡水养殖产量主要靠池塘养殖,其产量为39万吨,养殖的主要品种是鲤鱼,其产量约占养殖鱼总产量的50%。其次是草鱼、花白鲢,淡水鲑、美国斑点叉尾鮰、白鲟、胭脂鱼等。池塘养殖单产一般为每公顷1.5—2.0吨,最高可达每公顷3—4.5吨。现苏联渔业部系统在内陆水域渔业方面有广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东明县为例,探究渔业养殖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基于良好的自然条件、淡水资源优势分析渔业养殖推动要素。在较大的市场需求中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城郊渔业发展以及良种推广,能促进渔业养殖示范化建设。从当地渔业养殖成果中可知,各项积极要素能全面加快渔业养殖产业发展,维持渔业养殖增产增收,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有关与淡水养殖相关的物资的价格不断地上涨,而且渔业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使通榆县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对此本文以通榆县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对促进通榆县乃至北方地区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淡水养殖提供可以帮助,促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我国水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对淡水渔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和资金,形成了庞大的产销链,人民对水产品不断的需求得到了重要保障。然而,淡水渔业集约化的养殖生产给水库水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了较严重的水域环境污染。笔者经过大量的研究,浅谈一下治理污染的对策和措施。我国有20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1000多种经济价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有着很多重要的经济鱼类,但近年来由于其价格昂贵,酷捕、乱捕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急剧下降。因此,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开展了名贵土著野生经济鱼类人工驯化、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这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淡水渔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如黄颡鱼、鲶的驯化养殖成功大大促进了淡水渔业的发展,现已成为辽宁省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辽宁省淡水野生品种较多,但很多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其资源量由于各种原因已越来越少,如唇、沙塘鳢、拉氏鱥、葛氏鲈塘鳢及鸭绿江鲤鱼等,开展名贵土著野生经济鱼类人工驯化、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对辽宁省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池塘和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渔业大国。然而,日趋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严重污染的水体都成为阻碍渔业发展的难关。只有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开发节水渔业和淡水渔业相结合的优质高效渔业模式,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才能扭转我国渔业面临的危机,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有关与淡水养殖相关的物资的价格不断地上涨,而且渔业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使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将以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对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正富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04-104,115
池塘养鱼是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2005年淡水鱼养殖产量高达1826.3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66.6%,迭1216万t,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匮乏,良好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命脉。如何进行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水产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于2005年承担了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施了该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房玉娟 《北京农业》2011,(33):110-111
近几年由于有关与淡水养殖相关的物资的价格不断地上涨,而且渔业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使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将以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对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国内淡水渔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未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环境不断恶化、附加值相对有限等),讨论了淡水渔业的发展趋势(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等),以期为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发展、长期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