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达到持续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目标林分进行近自然状态分析是开展科学森林经营活动的前提。以豫西山区4种典型林分(栎类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PCo 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坐标分析法对林分之间的相异关系和林分近自然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林分上层结构特征、林分下层结构特征和林分地表根系结构特征3方面构建的近自然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反映林分之间的差异信息;PCo A坐标排序轴前2轴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94.79%;排序图显示,松栎混交林与阔杂林较接近,阔杂林与栎类纯林较接近,而栎类纯林与油松纯林较接近。将研究区油松纯林、阔杂林、松栎混交林和栎类纯林4个30年生的中龄林分近自然状态分别划分为人工、天然、近天然和半天然,对各林分类型从林木竞争、林分结构、林分生长、林下更新能力和地表根系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近自然林森林经营策略。林分近自然状态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继红 《中国林业》2010,(17):45-45
<正>上世纪50年代,在山西北部地区为减小风沙危害,人们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纯林,但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种种原因,防护林功能逐年下降。为了提高林分稳定性,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在项目科研工作中,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采用其他树种营造了混交林试验,并收集了油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侧柏、刺槐、旱柳、白榆、辽东栎、杏树、白桦、白蜡及山丁子等树种基因。半干旱地区树种基因资源的保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托中村林场"二类"2019年调查数据,参考欧洲林分分类标准,从海拔、坡向、林分组成、起源等方面对辽东栎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栎林主要分布在1200~1400 m的范围内,在阳坡、阴坡、半阳坡分布较为均匀,为30%左右,半阳坡分布最少,为13.78%;现有的辽东栎林并不高大,其平均高度为7.6 m,平均胸径为14.4 cm,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在海拔梯度上呈现"两段式"分布特点;辽东栎林分的密度较大,平均为1298株/hm~2;辽东栎林分的平均蓄积量较小,为63.23 m~3/hm~2,但是各小班平均蓄积量相差偏大。  相似文献   

4.
山林区属落叶阔叶林地带。由于历遭战争、森林火灾及乱砍滥伐的影响,形成的林分特点是阴坡林多,阳坡林少;萌生林多,实生林少,阔叶林多,针叶林少,混交林多,纯林少;林相不齐,密度小;林下灌木多;生长量低,材质较差,是典型的次生林区。构成林分的优势树种主要是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侧柏等。灌木林以荆条、马蹄针、枸子、胡颓子较多,主要分布在26°以上的阳坡,具有涵养水源、保土保水等作用。全局所辖经营面积247.9万亩,其中有  相似文献   

5.
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森林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宽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林分类型负氧离子浓度连续测定1 d,每隔1 h计录1次数据,对油松、辽东栎、刺槐、侧柏林分的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日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大小为油松侧柏辽东栎刺槐。4种林分日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白天高于夜晚,日最高值出现在13:00~15:00,不同林分间存在差异。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油松落针病发生与地形因子及林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清原县油松天然林及人工纯林进行全面踏查,分析了油松落针病发生地的地形因子和林分条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地形因子中,不同坡向油松发病率有差异,阴坡发病率较高;坡位对油松落针病的发生程度有影响,下腹发病程度较重;林分树种组成及密度对油松落针病发生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油松人工纯林发病重,林分密度、郁闭度大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混交林中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松、辽东栎纯林及松栎混交林下的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及表层土壤水浸液对油松及其它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胚根、幼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一般在高浓度下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低浓度下作用不显著或起促进作用。其中辽东栎枯落叶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混交林中枯落叶的抑制作用有所下降。说明在某些条件(干旱、混交比例和混交方式不当)下,两树种混交可引起林地生化他感物质富积,从而导致油松生长不良,林地生产力下降。解释了实际林地的现象,为营造松栎混交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林的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5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分析了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六盘山主要分布于海拔1 900-2 300 m范围内,坡度为20-35°的半阴坡、半阳坡和阴坡上,与山杨林的分布生境相近。现有的辽东栎林多为幼龄林,平均林龄30 a,林分密度较大,平均1 046株·hm-2,树木平均高度7.8 m,平均胸径12.4 cm。胸径5-10 cm的辽东栎株数占50%以上,平均木材蓄积量仅为 39.9 m3·hm-2。随着海拔升高、坡位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坡向从半阴坡到半阳坡,林分密度增大,平均树高和胸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沿此梯度林龄在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以0.8 cm·a-1的速度增大,作为主要先锋伴生树种的山杨在林内的比重则下降,说明六盘山区的现有辽东栎林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更趋稳定。建议对辽东栎林采取近自然林业的管理方式,减少不利的人工干预,加速培养近自然森林。  相似文献   

10.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11.
近自然经营对辽东栎林优势乔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龙山辽东栎林设置未间伐(对照)、13.4%材积强度间伐后天然更新(弱度间伐)和30.0%材积强度间伐后人工补植油松(强度间伐)试验,研究不同强度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对辽东栎林立地环境、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林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后林地可利用养分增加,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间伐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样地;优势乔木(辽东栎、油松和茶条槭)幼苗幼树数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与对照相比,间伐样地幼苗幼树存活率高,高生长量增加;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油松需要人工促进更新,而辽东栎和茶条槭均能够天然更新;近自然经营间伐措施能够促进辽东栎次生林立地环境改善,加快优势林木更新进程;间伐30.0%后人工补植油松更适合当地辽东栎次生林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省华州区秦岭南麓下岔工区和栗子沟工区天然次生林4个样方平均胸径、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等调查统计,划分相应林分类型。结果表明:1号样方共有69株树木,12个乔木树种,优势树种组为锐齿栎、华山松、油松,林分类型为栎类纯林;2号样方有90株树木,18个树种,优势树种为锐齿栎,林分类型为阔叶混交林;3号样方有12个树种,69株树木,优势树种为锐齿栎、华山松、油松,林分类型为阔叶混交林;4号样方有9个树种,91株树木,优势树种组为华山松、油松、锐齿栎,林分类型为针阔混交林。这3种不同的林分类型以千金榆、椴树、青皮椴、漆树、青麸杨等为伴生树种,与优势树种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9日,德国埃博斯瓦尔德可持续发展大学教授Michael Mussong(米歇尔·木松)在太岳山林区考察森林培育与经营工作。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七里峪林场低质低效辽东栎天然纯林转化经营、落叶松人工纯林向混交林引导经营基地,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抚育经营研修林、"油松之王——九杆旗"及油松古树群"十八罗汉"等基地开展综合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太岳山林局副局长王占勤向考察组详细介绍了该局开展森  相似文献   

15.
迹地更新营造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落叶松、油松等大面积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稳定性差,生态平衡能力脆弱,病虫害严重发生等诸多弊端,在人工纯林迹地更新中,营造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创造生物多样性的森林植物群落环境,以发挥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太行山北端崇陵流域不同林分下植被多样性特征,为崇陵流域林分抚育、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发挥生态效益等提供基础,保障林分结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以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林分种类、盖度及数量等,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探讨不同林分下植物组成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4种人工林下共有植物76种,隶属38科68属,其中草本植物65种,分属29科58属,主要以禾本科、卷柏科和鸭跖草科为主;灌木植物11种,分属9科10属,主要以马鞭草科和鼠李科为主。2)在草本层中,4种林分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序均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油松纯林、杨树纯林、侧柏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而在灌木层中则因树种不同有所区别,从灌木和草本来看,4种林分α多样性偏低,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为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油松混交林。3)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之间β_w和β_c系数最低,为0.29和10.00;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间β_w和β_c指数最高,为1.71和19.50;根据林分的相似性系数C_j、C_s判定4种林分相似度较低,均为"中等不相似",但是杨树纯林与其他3种林分的β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林分之间,与其他3种林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4种林分中杨树纯林与刺槐油松混交林α、β多样性相对较低,应对杨树林及刺槐油松混交林制定适当的抚育措施,避免人为活动的破坏,保证群落植被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充分发挥小流域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44年林龄闽楠纯林及闽楠马尾松混交林林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闽楠×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效益比闽楠纯林好,营造闽楠人工林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山地阴坡、半阴坡中下部或凹部、谷地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阜新地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情况,试验以该地区6种林分(2种针叶林、2种阔叶林和2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指标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土壤肥力综合表现以阔叶林最优,针阔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弱,并且灌木林和次生林优于人工林。6种林分土壤的具体肥力水平依次为山杏灌木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灵空山4 hm~2暖温带天然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长期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采用连续样方法进行每木监测,研究了样地中油松和辽东栎2个建群种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各自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且2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似,均表现为在5 m尺度内呈现聚集分布,在其它尺度内则呈现随机分布。表明,油松和辽东栎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在较小尺度内(5 m)呈现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辽阳地区主要林型有落叶松人工纯林、黑松人工纯林、油松人工纯林、天然栎树林、杂木林、刺槐人工纯林、杨树人工纯林和果园人工纯林,共8种。通过对辽阳地区主要林型、森林地被可燃物载荷量及其与含水率、林分因子、立地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综合可燃物载荷量和含水率情况,针叶林比阔叶林易燃性强,其中以油松人工纯林最易燃。在油松林、落叶松林和杨树林3种林型调查中发现,地被可燃物的载荷量随着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针叶树林地中,地被可燃物载荷量的分布与坡向关系比较密切,出现南坡的载荷量较大,而北坡较小的现象;地被可燃物载荷量与坡位关系十分明显,一般为下坡载荷量高于中坡和上坡位,上坡的载荷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