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以密度,农家肥,氮肥和磷肥为试验因子,运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的田间参数,建立了地膜玉米中单2号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淀粉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了籽粒产量≥500kg/亩,蛋白质产量≥50kg/亩,淀粉产量≥300kg/亩的栽培措施优化方案为:密度5181-5909株/亩,农家肥施用量3444-4420kg/亩,施氮量7.18-10.65kg/亩,施磷量  相似文献   

2.
选择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进行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半干旱区旱地条件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为,玉米品种为丹玉13,种植密度3450~3550株/亩,纯氮施用量为7.5~8公斤/亩,磷肥(P_2O_5)施用量5~9公斤/亩,可获得每亩500公斤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寒地地区玉米栽培高产措施,以德美亚2号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种植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和种植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子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且变化趋势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影响顺序为施氮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磷肥,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肥种植密度施钾肥施氮肥;要获得≥12 723.8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50.77~287.6 kg·hm-2,磷肥139.0~158.0 kg·hm-2,钾肥82.9~97.1 kg·hm-2,种植密度为79 800~85 200株·hm-2。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吉林省中部农区地膜玉米“丹玉13”高产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借助微机及使用“旋转设计试验数据的计算程序包”,建立产量函数模型,从而得到最佳农艺组合方案。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依次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有机肥。密度与氮肥、有机肥与磷肥、氮肥与磷肥、氮肥与钾肥有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耐密型玉米高产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获得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和钾肥。亩产70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市施纯 N15.4~17.0kg、P_2O_58.1~8.8kg、K_2O_3.5~4.0kg、亩保苗4265~4347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成单13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及盆周东南亩植3500—4000株,亩施有效氮10公斤左右.有效磷7.0公斤左右;盆周西北亩植2922—3324株,亩施有效氮6.9—8.6公斤,有效磷3.4—6.0公斤。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了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为:盆中、盆周和盆东高产区亩植密度3500株左右,亩施有效氮约11.0公斤,有效磷约5.0公斤;盆东低产地带亩植2813—3271株,亩施有效氮9.6—11.6公斤,有效磷3.2—5.2公斤。  相似文献   

8.
旱地春玉米高产肥料用量及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影响泥河沟试区旱地春玉米产量的氮肥、磷肥及有机肥施用量研究得出:氮肥仍然是该区旱地春玉米的第一位重要因素,其次是磷肥、有机肥的作用不显著。最佳施肥方案是:尿素27.13kg/667m^2,过磷酸钼51.50kg/667m^2。  相似文献   

9.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50.30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占总氮量的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移栽密度2.6万窝/亩。实现亩600 kg以上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9.77 kg/亩,基肥施氮占49.04%;磷肥施用量:4.22 kg/亩;钾肥施用量:6.72 kg/亩;密度:1.73万窝/亩。  相似文献   

10.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优质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88.95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比例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密度3.0万窝/亩。实现亩产600 kg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10.09 kg/亩,基肥施氮比例:45.74%,磷肥施用量:4.07 kg/亩,钾肥施用量:6.90 kg/亩,密度:1.99窝/亩。  相似文献   

11.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城地区冬油菜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密度>追施氮肥量>播种期,最佳组合为,播种期9月9日~11日,密度14700~17000株/亩,每亩追施纯氮量4.0~5.4kg,亩产可达1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红花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利用三因子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符合实际,可用来模拟和预报产量,并得出红花稳产高产125~163kg/亩范围内,满足95%置信限的栽培措施组合理论方案,以及氮、磷肥间存在较强交互作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紧凑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密度、氮肥、磷肥三项主要栽培因子为决策变量,以亩产量和亩收入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三项主要栽培因子的单因子效应、交互效应的研究,优选出本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紧凑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密度6916~6975株/亩,氮肥(N)16.85~17.74kg/亩,磷肥(P_2O_5)9.21~10.24kg/亩.  相似文献   

15.
寒地青贮玉米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决策变量对寒地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了本地区种植该品种产量在63288.7kg/hm2以上的最佳肥密措施为:种植密度8.09~8.66万株/hm2,施氮肥339.81~364.48kg/hm2,磷肥150.96~170.82kg/hm2,钾肥96.44~110.25kg/hm2。  相似文献   

16.
在吐鲁番市交河蔬菜开发基地的节能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3因素(密度、氮肥和磷肥)5水平实施方案.研究冬季黄瓜产量与几个重要因素及其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密度7.10~7.73万株/hm2.氮肥451.79~509.45kg/hm2.磷肥263.30~283.99kg/hm2,4月份以前的产量在60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豆“长农4号”不同的农艺措施组合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钾肥作用不大。获得亩产150公斤以上的大豆产量,其栽培措施为:密度1万株/公顷,亩施尿素5.5~6.0公斤,三料磷9.5~10公斤,氯化钾3公斤。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育苗移栽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寒地育苗移栽玉米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定量及种植密度的定量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氮、磷、钾肥和种植密度对产量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育苗移栽玉米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钾肥>磷肥,通过方程模...  相似文献   

19.
选择对不同玉米种植的密度、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作为主要影响玉米高产的决定变量。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研究,分析出不同的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作用,提出了适宜耐密和最佳氮磷钾耦合的品种组合方案,为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夏玉米新杂交种东岳6355栽培过程中氮肥、磷肥、栽植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密度、氮肥、磷肥;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玉米产量效应方程及产量高于600 kg/666.67 m2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