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种入药甘草的种子特征及鉴别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3种甘草属植物的果穗、果荚及种子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测量了果穗的大小、果穗中的果荚数,果荚的大小、果荚中的种子数,种子大小、种子直径和千粒质量.结果表明:‘胀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大,为2.93mm,‘光果甘草’种子直径最小,为2.55mm,‘甘草’略小于‘胀果甘草’,为2.92mm;‘胀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大,为10.7g,‘光果甘草’千粒质量最小,为6.2g,‘甘草’的千粒质量介于两者之间,为6.9g;‘光果甘草’单个果穗平均种子产量最大,为0.832g,‘甘草’最小,只有0.400g,‘胀果甘草’介于两者之间,为0.688g;通过肉眼观察果穗和果荚形态学特征容易将3种甘草区分,通过研究种子形态特征和鉴别指标也可将3种甘草明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2.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4.
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别名纲草,粉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一般种植后2~3年收获。人工种植甘草,当年苗高可达30-50cm,2年生苗高可达50~80cm,3年生苗高可达70-100cm。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豆科甘草属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3种为药用药材。该省种植的有上述3种甘草,沈阳地区种植的甘草为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2种甘草总黄酮提取物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用超声波提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采用正交设计优化2种成分的提取工艺;利用HPLC法检测其含量。[结果]原料Ⅱ是提取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较优材料,甘草苷的最佳提取条件:酸浓度为0.5 mol/L,超声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异甘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酸浓度为2.0 mol/L,超声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10。[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合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工业化提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种质对甘草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3种甘草种质在甘肃民勤的种植适宜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甘草中胀果甘草在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口径粗度、尾径粗度、根径鲜重方面均为最高且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的条形要好于另外2种甘草,甘草苷含量最高,且甘草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达标率最高。因此,在甘肃民勤,胀果甘草亩产量比较高,甘草酸含量较高但甘草苷含量较低,可用于种植提取甘草酸,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甘草苷含量较高,符合药典标准,且条形较好,可用于传统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药农的经济效益、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甘草及甘草制品需求为目标的的甘草种植产业发展对策,为甘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丛景香  唐晓丹  王绍艳  朱磊  胡建江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21-2322,2325
以甘草总黄酮提取物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案,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超声反应,以甘草苷及异甘草素的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异甘草素的最佳转化条件为,加入碱的浓度为2.0 mol/L,甘草总黄酮提取物原料的质量浓度为30 g/L,在70℃下超声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提取异甘草素的含量可达0.84%。该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提取有效成分后的甘草废渣为试验材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产朊假丝单胞菌复合菌剂,采用固态生物发酵技术,将甘草废渣加工成养殖业用的发酵饲料,实现甘草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方法】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甘草渣固态发酵饲料底物甘草渣、麸皮、玉米粉和豆粕的配方比例进行综合分析,以甘草渣发酵饲料感官品质、饲料粗蛋白和粗纤维素含量为指标,优化甘草渣发酵饲料配方。【结果】初步确定甘草渣固态发酵饲料底物最佳配比为甘草渣65%、麸皮21%、玉米粉8%、豆粕7%,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7.59%,粗纤维含量为18.84%。【结论】达到了生物发酵饲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甘草是宁夏中部干旱带重要的沙生药用植物资源,是宁夏半荒漠草地自然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工种植甘草必须充分围绕提升甘草的地道性而进行管理。采用乌拉尔甘草原产区的乌拉尔甘草种子,实施无污染地带种植、精细播种、培育壮苗、分级移栽、配合施肥、三水灌溉、及早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种植,可有效提高人工种植甘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用甘草、芫荽和青蒿分别作为甜味剂、香味剂、苦味剂,在家兔日粮中分别按0.5%,10%和1.5%添加,历时4周。结果表明,甘草、芫荽的诱食效果好,但二者不宜同时添加到家兔日粮中;3种调味剂,以芫荽组总体效果最好,虽诱食性略低于甘草组,但增重速度与青蒿组相当,较对照组提高13.0%(P<0.05)。  相似文献   

13.
以甘草幼苗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用0、8×10-6、4×10-5、2×10-4、10-3 mmol/L 5个不同浓度的加镧营养液培养甘草幼苗,通过比较生长量、药用成分积累量以及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等研究不同浓度镧对甘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中,10-3 mmol/L镧浓度过大,导致植株死亡;8×10-6 mmol/L能有效促进甘草的生长,地上地下的产量分别高出不加镧处理的70.3%和46.6%,提高整株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的积累量;叶片中MDA质量摩尔浓度比不加镧处理降低22.5%,有效地减弱脂质过氧化强度及膜系统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的残留,提高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选用中草药甘草和穿心莲提取物分别与杀菌剂40%菌核净和80%代森锰锌进行复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复配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判断其复配后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4种组合中甘草提取物与40%菌核净复配,穿心莲提取物与40%菌核净复配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因子分别为100.56和95.87;实际抑菌率分别为100%和97.62%,此2个组合的中草药提取物与杀菌剂体积比为1∶9时增效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适合甘草的供磷浓度,以乌拉尔甘草幼苗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磷培养甘草后,通过比较其地下、地上生长量、甘草的光合性能及药用成分含量等研究不同浓度磷对甘草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浓度为0.05~0.35 mmol/L时,甘草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干质量及地上部分生长量等均随着供磷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供磷量大于0.35 mmol/L时,会造成地上部分徒长,地下部分生长受抑制;少量供磷(0.05 mmol/L)比不供磷对甘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大。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在磷浓度为0.15 mmol/L、甘草多糖为0.30 mmol/L时相对含量最高。可见,磷浓度为0.35 mmol/L时,最有利于甘草后期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甘草是中国最大宗的药材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生态及工业价值。利用ISSR技术对甘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甘草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影响甘草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用于甘草ISSR PCR分析的反应条件为:20μl反应体系中,1×TaqDNA聚合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Tris-HCL,pH9.0,50mmol/LKCL,0.1%TritonX_100,2.0mmol/LMg2 ),0.8UnitTaq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200μmol/LdNTP,10ng模板DNA。  相似文献   

17.
王彦芳  赵海燕  马永平  袁飞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56-15957,15959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处理对甘草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最佳醇提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对甘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甘草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浓度75%的乙醇,料液比1∶14(g/m l),提取时间2 h。在此最佳醇提条件下对原料进行超声前处理,确定最佳超声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00 W,时间1 h。[结论]采用最佳提取的工艺条件,甘草黄酮提取率可达2.69%。  相似文献   

18.
甘草是一味可以解百毒、调和诸药的中药。通过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其体内变化过程的影响和甘草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作用来探索其配伍减毒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甘草与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配伍规律。主要从化学、药动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介绍了甘草减缓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山楂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菊花、甘草,参考中医君臣佐使的用药配伍原则,开发了一种新的功能性复合饮料.研究了山楂、枸杞、菊花、甘草复合饮料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h,固液比1∶8,乙醇浓度50%.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8%提取液、5%白砂糖.  相似文献   

20.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一种重要的补益中草药。由于野生甘草面临过度采撷和资源耗竭,人工种植甘草规模日益扩大,发展低耗高效的甘草种植技术成为迫切需要。通过盆栽试验考查了不同沼液添加水平(沼液/去离子水体积比:10/0、9/1、5/5、1/9及0/10)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甘草生长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对甘草根系形成良好侵染,菌根侵染率在25.0%~48.4%之间。AM真菌对甘草表现出显著促生作用,接种处理使植株生物量、磷浓度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71%~271%、64%~143%和98%~127%。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同时,也增加了植物及土壤铬、铜和铅浓度。在沼液稀释比为10/0和9/1水平下,植物铬、铜和铅浓度超标,而接种AM真菌显著降低了植株重金属浓度至安全阈值以内。施用沼液同时接种AM真菌可在促进甘草生长的同时保障甘草品质,因而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