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蛀干害虫桑天牛桑天牛一般是在1—2a生的树干和树枝上危害,成虫食桑树、构树小枝的树皮,幼虫蛀食杨树髓心,导致树木缺枝断条。桑天牛2a完成1代。产卵时间为6—8月,产卵时一般选择4个部位:一是在树的顶部,二是树干上,三是上端的枝条,四是中下部当年生的嫩枝上。每产一卵都在树干或树枝上先咬一"U"字形的刻槽,产卵后有的咬断树枝留5—15cm长的桩,卵就产在桩上,有的产卵后将树  相似文献   

2.
<正>1危害情况1.1桑天牛。桑天牛对毛白杨、桑、山核桃危害最重。成虫喜啃食嫩梢或枝条表皮,直至枯死,幼虫在木质部内由上往下蛀食危害,被害植株树势衰弱,枝条易被风吹折断。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使用价值。桑天牛分布广泛,全国各省、市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杨、柳、桑和多种果树。1.2薄翅锯天牛。常伴随着光肩星天牛一起发生。蛀食老树或枯立木,使树木中空,加快树木的死亡并降低木材的利用价值。除危害杨、柳树外,在苹果、枣、桑、榆、槐树上也发现此虫危害。薄翅锯天牛分布极为广泛,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2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桑天牛又名褐天牛,俗名水牛,在豫西苹果产区,发生普遍,是导致树体枝干残损的一种主要天牛害虫。该虫两年发生一代,幼虫在枝干内过冬。6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虫发生,卵多产在直径2两厘米左右粗的枝干阳面,产卵前先在枝干上咬一"U"或"川"形产卵槽,然后在其中产卵一粒。10~15天孵出幼虫,顺枝条向下蛀食,每隔一定距离从枝条内虫道中向外蛀一排粪孔,随虫龄增大距离加长。于第三年5~6月间在枝干内化蛹,约经两周羽化成虫。根据其发生生长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6)
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夏秋季各阶段桑园主要害虫的虫情是:夏伐后桑象虫食害拳上新发嫩芽;6月中旬至7月上旬桑天牛成虫啃食新枝嫩梢皮层和产卵破坏枝条;6月中旬后,桑菱纹叶蝉吸食叶汁,带毒传播萎缩病。整个夏秋季,野蚕、桑蟥、桑尺蠖、桑螟、灯蛾等均有发生危害。整个秋季,桑蓟马、红蜘蛛危害严重。夏秋季桑园害虫综合防治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结合桑树夏伐,修剪枯桩死拳,进行桑园翻耕除草,消除害虫的隐蔽场所,并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抗  相似文献   

5.
核桃天牛是为害核桃生长、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导致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可致核桃全树枯死,是具有毁灭性为害的害虫,因此,广大果农在发展核桃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核桃天牛的防治。一、核桃天牛的生活习性核桃天牛成虫在每年的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产卵时先将核桃树皮咬破口,然后将虫卵  相似文献   

6.
双条衫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x)],是柏类树种的毁灭性害,此虫以成虫在被蛀寄主的枝、干的蛀道蛹室内越冬.翌年当日平均温度达10℃时的2月下旬,3月上旬成虫出木,交配,产卵;3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皮下,反复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其蛀道内充满虫粪和碎屑,因切断其输导组织,而引起树木生长衰弱,或被害部位上部枝条枯死或整株枯死,9月上、中旬化蛹,9月下旬羽化为成虫越冬.此虫为钻蛀性害虫,防止十分困难,只有在成虫期采取防治措施,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的生活习性。[方法]从生物学特性、补充营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措施4个方面综述了云斑天牛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云斑天牛主要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每2~3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成虫食叶和嫩枝皮使新枝枯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孵幼虫把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木屑和粪便从蛀孔排出,树皮外胀纵裂,是识别云斑天牛为害的重要特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措施(营林措施、人工捕捉成虫和锤击卵粒和初孵幼虫)。[结论]为有效控制云斑天牛的危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桑天牛不同寄主植物间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其在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为桑天牛生态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笼养法观察桑天牛对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分析比较桑天牛取食与产卵寄主和非寄主树种枝条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其与桑天牛寄主选择的相关性.[结果]桑天牛雌雄成虫在24 h均能准确地找到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且对桑科植物的选择比例显著高于杨树和苦楝,其中对构树的选择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桑天牛产卵寄主杨树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蛋白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低于非寄主苦楝.成虫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枝木质部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还原性糖含量均低于苦楝;构树枝韧皮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而桑树与苦楝则无显著差异;构树和桑树枝条韧皮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高于苦楝.雌雄成虫取食选择比例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还原性糖、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成虫取食选择的影响不大.[结论]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对桑天牛成虫取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桑天牛产卵寄主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1云斑天牛1.1危害及发生规律。成虫啃食新枝嫩皮,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还会导致木蠹蛾危害和木腐菌寄生。危害严重的地区受害株率达95%。核桃树干受害后,大部分整株死亡,是核桃树的毁灭性害虫。云斑天牛发生世代因地而异,越冬虫态也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花椒台湾狭天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明确了台湾狭天牛1年发生1代,幼虫自花椒树干的皮层逐渐蛀入木质部,并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成虫喜静息于枝叶上,产卵于衰弱或半枯死的枝条上;建立了花椒台湾狭天牛成虫发生消长动态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成虫种群数量在田间呈单峰型,发生高峰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1.
<正>危害油桐叶、枝干、花和果的害虫很多,常见的有十余种。对油桐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造成危害的有油桐橙斑白条天牛、油桐尺蠖、油桐叶螟,导致油桐严重减产。1油桐橙斑白条天牛橙斑白条天牛对油桐危害严重。成虫啃食枝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实用技术》2014,(5):39-39
<正>无花果桑天牛俗名水牛。在无花果产区发生普遍,是为害无花果树的一种主要天牛。以幼虫钻蛀枝干的木质部,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继而影响到果品产量和质量。以下4种防治方法效果很好。1、捕捉成虫7月下旬,成虫羽化后,需经10~15天产卵,其间白天不大活动。在成虫盛发期,特别在雨后,采取人工方法捕杀,收效显著。2、除卵桑天牛的卵主要产在直径2厘米以上的枝条阳面,距分杈处10厘米左右。成虫产卵时,做"川"形的刻槽,每个槽中只产1粒卵。在  相似文献   

13.
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体长势衰弱,严重时造成被害枝干或全株枯死。因此,结合冬季修剪,消灭其越冬虫体,控制来年虫害发生,是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一、天牛类。有桑天牛、星天牛、栎红颈天牛3种。2~3年发生1代,为害  相似文献   

14.
桑天牛 (Aprionagermari)别名粒肩天牛、麻胸天牛、桑虎 ,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 ,是桑树、果树、林木的一大害虫 ,分布遍及全国各地 ,已知危害树种达 3 6种之多。桑天牛的成虫啮咬树皮 ,幼虫蛀蚀树干和树枝 ,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使树势衰弱 ,导致病菌侵入 ,也易被风吹  相似文献   

15.
梨卷叶象主要为害杨树、梨、山楂、苹果等。成虫食害新芽、嫩叶,被害叶片的下面叶肉被啃食成宽约1.5 mm、长度不等的条状虫口,并卷叶产卵为害;幼虫孵化后,即在卷叶内食害,使叶片逐渐干枯脱落,影响梨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河北农业》2007,(7):30-30
双条杉天牛又名蛀木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危害侧柏等柏科植物,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为我国确定的森林检疫对象之一。主要以幼虫在树皮下串食危害,把木质部表面蛀成弯曲不规则的蛀道,寄主被害后树势衰弱,针叶渐枯,危害枝干皮层一圈后,整株死亡,成虫期(侵入期)在每年4—5月,防治比较困难。国内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和河北  相似文献   

17.
一、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内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与光肩星天牛成虫期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发生期、发生量的观察,确定2种天牛的喜食树种、成虫出现的始期、盛期、末期以及产卵盛期。以做好虫情测报,为防治天牛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危害花椒的天牛主要是虎天牛、星天牛、二斑黑绒天牛、薄翅锯天牛、红颈天牛等,在花椒产区都有发生,在各花椒树种上危害严重。成虫咬食花椒枝叶,危害较轻;幼虫钻蛀树干,上下蛀食,引起树木枯死,造成花椒减产,危害惨重。据调查,每年有18.3%的花椒树受天牛危害,花椒产量一般损失达32%以上。天牛危害中虎天牛占29.7%,星天牛占21.3%,其他种占  相似文献   

20.
臭椿沟眶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树种 主要危害臭椿、千头椿,也危害苦楝、桑、杨、柳、榆等树木。 危害特征 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和根部韧皮部及木质部。初孵幼虫先咬食皮层,稍长大后蛀入木质部危害.成虫取食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补充营养,造成树木枯枝或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