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世界大菱PingScophthalmus maximus(Linnaeus)养殖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菱Ping是一种海水底层肉食性Ping鲽鱼类。目前欧洲许多国家从事大菱Ping养殖,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本文作者搜集大量文献,对世界大菱Ping养殖现状作者了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继藻、虾、贝养殖高潮之后,又迎来了海水养殖的第四次高潮,以牙鲆、真鲷、大菱鲆、黑鲷、黑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海水鱼类养殖正在我国蓬勃兴起。饲料是鱼类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而全价优质的饲料又以深入系统的营养学研究为前提,但我国目前海水鱼类营养学研究比较滞后,势必制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海水养殖鱼类———鲆鱼、鲷鱼、鲽鱼、石斑鱼等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海水鱼类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一、脂类营养研究脂类是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又为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所以脂类营养的研…  相似文献   

3.
海水鱼脂类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类在鱼类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为机体提供生长所需的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机体中的必需脂肪酸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此外,脂类在能量供应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水鱼类必需脂肪酸、鱼油替代、脂类营养与水产品品质关系以及海水鱼饲料这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未来海水鱼脂类营养与饲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正处于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我国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沿海池塘和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各沿海海区的特点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水养殖系统,构筑符合国情的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环境友好型循环海水养殖精养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架构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奋力开拓,取得了由传统养殖向工业化养殖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第4次海水养殖产业浪潮,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已经扭转了海水鱼类养殖长期滞后(与藻、贝、虾类相比)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工厂化为主,南方以网箱为主的养殖热潮,成功开辟了海水鱼类养殖主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使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各海区和岸带的特点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去构筑符合国情的海水鱼类养殖大产业。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卓华龙  王国良 《海洋渔业》2000,22(2):73-75,67
<正> 随着海水鱼类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管理技术措施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病害频繁发生且日趋严重。病害已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海水网箱养殖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探索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已成当务之急。我们已用了四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引进的现状及其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引进的现状,针对海水养殖鱼类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对鲻科鱼类的养殖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国际性会议,对梭鲻鱼人工繁殖成果进行交流、研究.普遍认为鲻科鱼类适应性强,食物链低,比一般肉食性鱼类容易养殖,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好品种之一.据统计,世界各国养殖梭鲻鱼年产量约有五、六万吨.我国在解放以后,海水养殖重点发展了贝藻类,近二、三年开始养殖对虾,而鱼类养殖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10.
海水养殖动物致病弧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海水鱼类养殖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频繁发生,对海水鱼类规模化养殖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尤以弧菌病最为严重.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研究已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方法对刀鲚两种生态类群("江刀"和"海刀")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江刀"鱼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1),是"海刀"的2.03倍,而粗蛋白、水分、灰分含量则低于"海刀"。"江刀"和"海刀"鱼肉的水解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鲜样的11.55%和15.37%,其中7种EAA(Leu、Ile、Phe、Try、Th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江刀"与"海刀"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87%和6.4%,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85.59%、83.44%,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22.32、41.82,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43、2.49,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鲜样的4.59%、6.12%;"江刀"鱼肉鲜样中牛磺酸含量(265.43 mg/100 g)显著高于"海刀"(200.93 mg/100 g)。采用甲酯化法衍生化"江刀"、"海刀",再经GC/MS分析鉴定出2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江刀"多不饱和脂肪酸(9.05%)显著低于"海刀"(13.20%),其中"江刀"EPA与DHA(4.21%、2.26%)显著低于"海刀"(6.71%、2.92%),但绝对含量显著高于"海刀"(P<0.05);ω3PUFA/ω6PUFA值分别为2.67和2.87。全鱼肉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Se,Na、Mg、Se的含量在"江刀"和"海刀"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刀鲚种质标准的建立和两种生态类群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参体壁及消化道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测定海参体壁及海参消化道中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参体壁及消化道中都含有18种氨基酸,分别占体壁干重的37.23%、消化道湿重的7.96%,其中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1.02%和41.81%;体壁及消化道中脂肪酸分别是19种和21种,其总量为12.931 mg/g(干重)、5.782 mg/g(湿重)。消化道中同时含有DHA和EPA,且EPA的含量最高,达17.36%。  相似文献   

13.
棘皮动物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有较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是我国一类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需求日益提升,因此,发展棘皮动物养殖研究及其产业化十分紧迫。微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在新型水产饲料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微藻作为幼体动物的鲜活饵料,在促进幼体生长、提高存活率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在棘皮动物养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微藻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经济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养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首次围绕微藻在经济棘皮动物生长、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藻饵料在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概括了经济棘皮动物养殖常用微藻种类,分析了微藻对海参、海胆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经济棘皮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参、海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别对青色、紫色和白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脂肪、粗多糖、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微量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青色刺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脂肪含量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青色刺参和紫色刺参的粗多糖含量高于白色刺参(P<0.05)。3种体色刺参检测出17种氨基酸,白色和紫色刺参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为48%左右,而青色刺参体壁氨基酸含量为44%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3种刺参占较高比重,其中,LA作为重要必需脂肪酸在紫色和白色刺参中均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为青色刺参的4.6倍左右;紫色和白色刺参的AA含量也显著高于青色刺参(P<0.05);而青色刺参中的EPA和DHA均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在检测的矿物质中,Fe在3种刺参中含量最高,紫色刺参Fe的含量显著低于青色和白色刺参(P<0.05);青色刺参Mn的含量显著高于紫色和白色刺参(P<0.05);白色刺参Cr的含量显著高于青色和紫色刺参(P<0.05)。研究表明,3种体色刺参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紫海胆黄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紫海胆黄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及合理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以及美国化学分析方法(AOAC)检测海胆黄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海胆黄粉中水分含量(5.29±0.02)%,粗灰分(8.69±0.03)%,粗蛋白质(60.36±0.04)%,粗脂肪(25.32±0.09)%,总糖含量(0.044±0.002)mg/100 g;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46.50±0.89)%;谷氨酸含量最高,为(5.57±0.11)%;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7.75±0.01)%;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亮氨酸;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6%;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0.8,化学评分(CS)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86;共检出30种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2.43±005)%;海胆黄富含钾、磷、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元素含量最高,为(1 432.27±8.91)mg/100 g;微量元素中,锌元素含量最高,为(13.13±0.09)mg/100 g。研究表明,海胆黄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多、比例合理,脂质含量高且富含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青、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多糖、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的测定,比较两种剌参的营养品质与价值.结果显示,青、白刺参的出皮率,体壁中的水分、多糖和灰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均检测出20种主要脂肪酸,脂肪酸总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刺参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白刺参,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MUFA中青刺参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白刺参体壁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FAA)和药效氨基酸(DAA)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刺参体壁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青刺参体壁中Mn和Cr的含量显著低于白刺参(P<0.05).重金属元素Pb、Cd、Hg、As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综合评价认为,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白刺参的出皮率、多糖含量、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AA和DHA的相对百分含量、氨基酸中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中Mn和Cr含量均优于青刺参.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密云水库鲢鱼、鳙鱼的营养特征,以密云水库秋季鲢鱼和鳙鱼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矿物质元素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鲢鱼和鳙鱼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40±0.40)%和(18.60±0.57)%,粗脂肪含量为(0.60±0.10)%和(1.48±0.91)%,富含人体所需的钾、钠、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及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鲢鱼、鳙鱼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均被检出,其中谷氨酸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00%和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99.15和98.76;鲢鱼、鳙鱼肌肉中分别检出脂肪酸12种和19种,相对含量均表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中均以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十碳五烯酸,两者之和分别达30.64%和23.79%。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鲢鱼、鳙鱼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氨基酸组成合理,富含矿物质和有益脂肪酸,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18.
Proximate composition, amino aci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ontaminants (As, Cd, Hg, and Pb) of the kisslip cuttlefish Sepia lycida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maximum allowed levels. The ratio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 to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NEAA) was 0.82. All of the amino acid scores were > 100, except for valine (93), and the highest essential amino acid score was obtained for tryptophan (327). The fatty acids profile was dominated b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45.01% of total fatty acids),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24.54% of total fatty acids) was the dominant fatty acid. S. lycidas was rich in n-3 PUFA, and the ratio of n-3/n-6 PUFA was 2.48. Regarding contaminants, As, Cd, and Pb concentrations in S. lycidas were 2.2, 0.28, and 0.02 mg kg?1, respectively. Moreover, Hg values were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0.01 mg kg?1).  相似文献   

19.
对采自浙江省新昌县的野生(平均质量15.3g)和养殖(平均质量14.9g)光唇鱼肌肉营养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和评价。野生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62%,脂肪2.66%,水分80.73%,灰分0.92%;养殖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51%,脂肪2.51%,水分80.65%,灰分0.94%;野生光唇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较养殖光唇鱼略高。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风味氨基酸4种。野生组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也高于养殖组。与养殖光唇鱼相比,野生光唇鱼肌肉中苏氨酸、亮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以氨基酸评分为标准,光唇鱼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以化学评分为标准,说明光唇鱼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平衡且含量丰富,是一种较为平衡的优质蛋白质。共检出22种脂肪酸,光唇鱼肌肉中所含饱和脂肪酸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共有14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中C 16:0含量最大;而不饱和脂肪酸中C 16:1和C 18:2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C 20:5)含量为10.20%;二十碳六烯酸(C 22:6)含量为9.18%,在淡水鱼中是较高的,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食用鱼类。  相似文献   

20.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