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烯啶虫胺在田间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分别采用乙腈和甲醇提取,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1~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烯啶虫胺的仪器 响应值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 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5~2 mg/kg时,回收率在70.8%~10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7%~12.3%之间。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柑橘和土壤中消解的半衰期分别为3.4~10.7 d和1.8~5.4 d,表明烯啶虫胺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 d)。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 (有效成分质量分数:12.8%吡唑醚菌酯,25.2%啶酰菌胺) 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安全性,于2015年和2016年在中国北京及山东分别进行了该药剂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建立了同时测定草莓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 (PSA) 净化,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H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草莓和土壤中添加0.015~3.0 mg/kg吡唑醚菌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07%和94%~106%,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1.8%~3.9%和2.2%~4.1%,定量限 (LOQ) 为0.015 mg/kg;添加0.03~6.0 mg/kg啶酰菌胺,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101%和92%~97%,RSD为4.6%~13%和2.9%~14%,LOQ为0.03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啶酰菌胺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草莓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8~6.0 d和5.1~11 d,在土壤中为3.4~10.0和3.4~6.0 d。采用38% 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228和342 g/hm2于草莓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 4 次,采样时间距离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3、5、7 d。吡唑醚菌酯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量为 0.13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0.5 mg/kg);啶酰菌胺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量为 0.78 mg/kg,低于中国的 MRL值 (3.0 mg/kg)。建议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在草莓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 d,试验结果为农药在草莓中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研究咪鲜胺在葡萄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过盐酸乙腈提取,用SPEFlorisil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咪鲜胺最小检出量1.0×10-10g,最低检出浓度葡萄中为0.04mg/kg,土壤中为0.05mg/kg。咪鲜胺在葡萄、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9%~87.4%、83.3%~92.2%,标准偏差分别为2.0%~7.9%、2.9%~6.3%,变异系数分别为2.3%~9.2%、3.2%~7.5%。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速度快,符合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要求,适用于实际样品中咪鲜胺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
啶酰菌胺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年两地的田间试验,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研究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探讨了不同农作物品种、环境气候条件对农药消解速率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中添加0.05、0.3和3 mg/kg的啶酰菌胺标准品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1%~12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8%~9.9%;在土壤中分别添加0.1、0.3和3 mg/kg的啶酰菌胺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1%~100%,RSD为5.4%~6.5%。草莓和土壤中啶酰菌胺的定量限分别为0.05和0.1 mg/kg。啶酰菌胺在草莓中的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2~11.8 d,但在山东和北京土壤中的消解试验均未拟合出指数方程。试验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以有效成分337.5 g/hm2的推荐高剂量分别施药3次,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 d时,啶酰菌胺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97及0.38 mg/kg,最终残留量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快速测定油菜和土壤中啶酰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和确证,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啶酰菌胺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33mg/kg。在0.033~0.494m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 5,回收率在86.87%~105.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0%(n=5)。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阿维菌素在烟草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提取,用SPE-Alumina-B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阿维菌素最小检出量2.1×10~(-9)g,最低检出浓度鲜烟叶中为0.02mg/kg,干烟叶中为0.1mg/kg,土壤中为0.01mg/kg。阿维菌素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2%~90.8%、90.2%~92.7%、87.8%~93.6%,标准偏差分别为2.2%~5.1%、0.4%~5.6%、1.2%~8.9%,变异系数分别为2.8%~5.7%、0.4%~6.2%、1.2%~10.2%。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速度快,符合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要求,适用于实际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土壤中多杀菌素(spinosad)A和D以及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J和L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经乙腈-5%氯化钠溶液-1 mol/L氢氧化钾溶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UPLC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土壤中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定量限分别为0.1和0.05 mg/kg;最小检出量分别为8.0×10-7和2.8×10-7g;在0.1~2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1%~4.9%;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乙基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3%,RSDs为1.2%~8.1%。该方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连少博  王霞  吕莹  金静  秦曙 《农药学学报》2020,22(3):504-509
为评价啶酰菌胺在豆瓣菜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MS/MS) 进行定量分析,检测了豆瓣菜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对2种膳食食谱下的长期摄入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范围内,在豆瓣菜空 白样品中添加啶酰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9%~100%,相对标准偏差为5%~12%。GAP条件下,最终残留量为0.16~37.1 mg/kg。普通人群啶酰菌胺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 (NEDI) 为1.215 1 mg/(kg bw),风险商为48.2%,表明其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同时,使用WHO提供的单独每种农产品膳食量进行计算,啶酰菌胺每日摄入量为0.083 0 mg/ (kg bw),风险商为3.3%。经过对比分析,推荐使用WHO提供的膳食食谱数据进行长期膳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辣椒及土壤中啶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净化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啶氧菌酯在辣椒和土壤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8%~95.4%和87.2%~95.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6.8%和2.4%~5.7%,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二嗪磷在水稻植株、糙米及稻壳中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法净化,过有机滤膜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二嗪磷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2)g,在水稻植株、稻壳、糙米中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水稻植株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3.8%~107.6%,变异系数为4.2%~12.9%;糙米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4.4%~90.4%,变异系数为5.0%~6.6%;稻壳中二嗪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3.5%~90.9%,变异系数为4.5%~6.0%。方法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区域粮食安全状况测算方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确粮食安全的基本涵义,准确衡量与评估粮食安全状况,是粮食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制定及时、有效的粮食安全政策,防范粮食不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介绍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国内外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河北省粮食安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简便、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更加符合粮食安全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丙环唑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杀菌剂丙环唑的国内工业化规模,开发现状与生产技术,以及新研制的丙环唑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其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浮尘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归纳总结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浮尘及其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对浮尘的特点、影响、监测预报、气候成因、来源、长距离传输以及浮尘与黄土的形成的关系、浮尘对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影响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双氟磺草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氟尿嘧啶为起始原料,经过经氯化、甲氧基化、肼解、关环、转位、偶联、氧化和缩合反应后得到了新型除草剂双氟磺草胺,其合成总收率为42.8%,原药含量达95%。  相似文献   

16.
精异丙甲草胺不同合成方法的介绍。重点介绍亚胺不对称加氢合成路线,并对合成路线进行了研究和优化,试验中优化了亚胺反应时间、胺醚反应温度和压力、酰化反应物料配比对中间体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为IUCN红皮书保护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该种可分为6个亚种,分布于西亚、南亚和中亚及其邻近地区;我国境内4亚种,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阿尔金山,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荒漠区;新疆是鹅喉羚的主要分布区,有3亚种。新疆昌吉州平均密度为雄=1:1.05,成:幼=2.4:1,母:仔=1:1.4。鹅喉羚犄角有效成份与赛加羚犄角相同,但氨基酸总含量约低8%,为潜在的“羚羊角”替代品。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加可能与运动相关。该种雄性染色体为33、32或31,雌性为32、31或30,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染色体间融合和易位所致。犄角年龄环纹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最后,对饲养繁殖、疾病防治、致危因素和保护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综合评介。  相似文献   

1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种子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达到从种子源头控制病害流行危害的目的,本文通过应用药剂消毒、干热处理、干热处理结合药剂消毒、温汤浸种、温汤浸种结合药剂消毒等5种方法,对感染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干热处理结合药剂消毒最好,相对防效为100%,增产12.36%,其次是干热处理,防效为93.46%,增产11.33%;温汤浸种结合药剂消毒,防效为80.47%,增产11.00%;药剂消毒,防效为73.93%,增产9.27%;温汤浸种,防效为58.2%,增产7.21%。  相似文献   

19.
20.
 1983年我们在湖南醴陵县白兔潭乡进行稻瘟病试验时,在水稻叶片上发现一种明显不同于稻瘟病的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