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各类移动APP应用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信息的方式。文章介绍了微信的发展及基本功能,继而分析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的特点,指出其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需求行为、信息分享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交互行为等4个方面。最后提出微信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对策,以期对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及图书馆利用其为读者服务的内容,如:文化宣传、借还书、读者信息查询、互动咨询及学科馆员深入服务等。重点调研了全国排名的前100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情况:只有约24%左右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读者,但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和高校大学生读者群体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应有巨大潜力,在高校图书馆中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也显示出新的变化与特点。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读者为调研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需求信息,以此为基础,研究当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新模式,利用后台数据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升级,以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互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最重要的一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对用户信息行为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用户信息交互行为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符合用户信息需求的发展规律。文章主要探讨了信息交互行为的几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高校微信公众号的主要群体,对这种服务方式越来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因此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是十分迫切的。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并引入感知娱乐性、感知业绩构建理论模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大学生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娱乐性、易用性、有用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提高微信公众号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围绕中国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开放型人才的目标,在“互联网+交互阅读群+阅读推广”协同认知中,通过利用重视后阅读环境下泛在阅读方式,强化大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意识,促进和提高学生文化传承及发展创新IP意识。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通过文化协同认知和阅读设计,提升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化创新和国家文化责任的新一代文化创新型人才。[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学生群体阅读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群体阅读生态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发现,分析大学生阅读问题及对策,打造后阅读时代大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系,深入阐述在文化自信和知识创新(IP)的视野下,IP创新的培养模式,创新阅读模式。[研究结论]后阅读时代,学生阅读群体的阅读特征和阅读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交互互动式阅读、碎片化短阅读、评论式阅读、图像阅读等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行为,社会信息爆炸性激增,泛在化的信息大量充斥着信息的获取,图书馆及学校文化场所利用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创新科技因素的干预,会为学生群体的导向性阅读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微信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及特征。通过列举国内几所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平台的情况,研究中国高校微信平台的开通现状,分析了其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说明微信将会成为图书馆新的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图书馆微信平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被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移动终端信息传播模式,从信息生态学的角度构建出其信息生态链的模型,并加以解析,可以让众多图书馆微信平台的管理者们能够更加高效的对其平台进行管理。[方法/过程]文章对信息生态链和微信平台信息生态链的模型构建进行了仔细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图书馆微信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诉求,构建出了图书馆微信平台信息生态链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对构建出的图书馆微信平台信息生态链模型的深入研究、分析,对图书馆微信平台信息生态链的和谐、有序、循环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图书馆是一种系统性的信息服务区,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内部主要是信息、技术与知识的整体构成。通过这多种形式的教学信息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技术进程的不断加快,就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而言,微信公众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主要信息交流平台,逐渐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以及各项功能结构等。根据高校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教学资源性要求,学校内部要针对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内部的运用进行创新性模式探究,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科服务功能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性建设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是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高校大学生的需要与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也应与以往有所不同。本文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95后"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对策:树立新媒体意识,确定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内容;采纳新媒体思维,运用"95后"高职大学生喜欢的思维、话语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深化对新媒体的认识,科学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引领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微信已成为中国年轻群体社交的最热门平台,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备受青少年的青睐,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开展服务是当前社会需求也是图书馆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从微信的特征角度入手,探讨图书馆基于微信平台开展的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及微信公众号的智能回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本文旨在探究社交平台中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社交平台筛选健康信息,优化老年人群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27位正在使用微信平台获取健康信息的老年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就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获取一手访谈数据。采用主题分析法为主导工具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信息质量、技术支持、生活环境是影响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最终构建了基于社交平台的老年用户健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探讨了各类因素与采纳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此外,为促进社交平台发展,提升其健康信息服务能力,本文分别从社交平台开发方以及使用方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微服务,已引起高校馆的重视。通过对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号开通、服务内容与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了解读者需求,注重用户体验;规范账号申请,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功能设计,构建微信息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挖掘高校学生数据构建学生画像,使高校管理过程中的学生形象具体化,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着力提升高校信息管理水平,推进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方法/过程]基于高校管理和服务过程产生的多源数据,聚焦消费、学业和社交3类指标,利用MySQL和SPSS手段构建学生个体画像,利用Python中sklearn工具实现K-means聚类算法,构建学生群体画像,开展学生画像实证研究,并剖析学生画像的应用表征。[结果/结论]多源数据融合视角下的学生画像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个维度构建,个体画像表现直观,群体画像区分显著。可实现异常识别与预警、群体关注与引导和资源规划与调节等方面应用,有利于增加高校管理精度,提升学生获得感,为高校贫困助学、学业帮扶和心理干预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环境改变了大学生信息行为方式,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媒介信息素养要求。高校图书馆需通过创新服务完成功能转型,成为知识信息传播媒介和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基地。文章分析了MIL教育与信息服务有效融合的必要性,提出通过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素养教育的全媒体化,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正经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读者创新需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交互作用机制分析,对影响大学生读者创新的多层面因素分析,深刻阐述知识服务战略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性,根据对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调研,总结分析了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服务的功能应用,并对其长远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使微信公众平台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用户学习、生活、工作的必需品。通过研究用户在满足自身信息需求时产生的信息行为,进而探讨图书馆为满足用户信息行为可采取的措施来激励读者更多的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