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探索沙棘扦插苗生长发育规律,以13个不同血缘沙棘品种的一年生硬枝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整个生长季不同月份的株高、地径、成活率及保存率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血缘沙棘发育规律与生长速率变化,比较不同沙棘亚种株系的适应性强弱.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6-9月生长量增加显著,其中株高在7月增长最快,地径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两种不同生长状况沙棘根系分泌物的差异,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培方法收集根系分泌物,利用GC/MS对两种不同生长状况的沙棘根系分泌物成分进行测定。【结果】①生长良好的沙棘根系分泌物有33种,主要为酸、胺、醛、酮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4.38%、8.42%、6.08%、0.66%和0.46%,生长较差的沙棘根系分泌物有28种,主要为酸、胺、酯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72.41%、14.73%、8.76%和4.10%;②生长良好的沙棘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和有机酸相对含量为48.15%和20.23%,生长较差沙棘的为30.52%和7.48%,生长良好的沙棘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6%,低于生长较差沙棘的34.41%;③生长良好的沙棘根系分泌物中苯甲酸、肉桂酸和二苯胺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物质,生长较差的沙棘根系分泌物中苯甲酸、十四酸和二苯胺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质。【结论】两种不同生长状况的沙棘根系分泌物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所差异,这是造成土壤养分差异的原因之一,生长较差的沙棘根系分泌物中,十四酸和二苯胺相对含量较高,对沙棘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陕北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立地类型下不同混交林中沙棘的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不同混交模式对沙棘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评价和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阴坡沙棘混交林的林分结构比纯林好,尤其是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而阳坡沙棘纯林的林分结构较合理;阴坡和阳坡枯立木密度与林分总密度相关性都较强,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阴坡沙棘新梢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山杏沙棘混交林、刺槐沙棘混交林、沙棘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阳坡为油松沙棘混交林最高、沙棘纯林最低;沙棘林的累积生物量在阴坡和阳坡分别以山杏沙棘混交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最大,都以油松沙棘混交林最小,与当年新梢生长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98、0.585。(3)沙棘林分更新阴坡以沙棘纯林和刺槐沙棘混交林较好,阳坡以刺槐沙棘混交林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好,与沙棘林分结构和生长状况的规律不一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阴坡还是阳坡,沙棘与刺槐混交均有利于沙棘的生长,且更新能力较强,可以做为沙棘纯林的改造目标,促进沙棘群落持续稳定发育。  相似文献   

4.
新疆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大果沙棘的生长,近年来,随着新疆大果沙棘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沙棘的病虫害也呈日渐加重趋势。危害新疆大果沙棘的病虫害主要有沙棘绕实蝇、沙棘木蠹蛾和沙棘干缩病。本文总结沙棘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并提出具体防治技术措施,为大果沙棘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小流域内的山桃幼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阳坡草地以及半阴坡草地等五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揭示生长季内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小流域内的山桃幼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阳坡草地以及半阴坡草地等五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揭示生长季内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沙棘是一种野生植物,多产于我国华北、西北部等省份。与野酸枣不同的是,沙棘主要生长于森林边缘地带,其生长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更谈不上人工施肥和喷洒农药。沙棘浑身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阴坡)3种植被(沙棘、刺槐沙棘混交林地、油松沙棘混交林地)不同生长状况土壤养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低;(2)研究区土壤养分中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空间变异性显著;(3)研究区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沙棘(好)>刺槐沙棘林地(好)>沙棘(差)>刺槐沙棘林地(差)>油松沙棘林地(好)>油松沙棘林地(差),死亡的油松沙棘混交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好于生长好与生长差的油松沙棘混合林地.  相似文献   

9.
对生长在同一生境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沙棘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都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在第4对染色体上有随体,俄罗斯沙棘在第2对染色体上有随体.3种沙棘的核型类型都是2A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内蒙古砒砂岩区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该区已进入衰退期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平茬(留茬10 cm)与未平茬(CK)条件下沙棘细根根长密度、生长速率、死亡速率和生死之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平茬组沙棘细根量在垂直空间上比CK组有所增加。CK组沙棘细根主要集中在浅土层;而平茬组细根在深土层的分布量明显增加,且46—100 cm土层的分布量是CK组的2倍以上。整体上,平茬后沙棘细根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组。②沙棘细根根长密度和生长速率在4—10月份均呈“单峰型”变化,在7—8月份增长达峰值;细根死亡速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生死之比则与死亡速率规律相反。总之,平茬有利于改善沙棘植株生长状况,间接反映出平茬措施对沙棘更新复壮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沙棘人工林更新复壮及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内蒙古砒砂岩区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该区已进入衰退期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平茬(留茬10 cm)与未平茬(CK)条件下沙棘细根根长密度、生长速率、死亡速率和生死之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平茬组沙棘细根量在垂直空间上比CK组有所增加。CK组沙棘细根主要集中在浅土层;而平茬组细根在深土层的分布量明显增加,且46—100 cm土层的分布量是CK组的2倍以上。整体上,平茬后沙棘细根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组。②沙棘细根根长密度和生长速率在4—10月份均呈“单峰型”变化,在7—8月份增长达峰值;细根死亡速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生死之比则与死亡速率规律相反。总之,平茬有利于改善沙棘植株生长状况,间接反映出平茬措施对沙棘更新复壮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沙棘人工林更新复壮及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沙棘建园扦插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情报所王淑芹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酸溜溜,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树种。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省居多,属野生植物。沙棘人工林主要在辽宁省。沙棘食品营养丰富,含有2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沙棘林地土壤的含磷量,对沙棘人工更新后代的生长有重大影响,高的土壤含磷量和低的pH值,对沙棘生长有促进作用;沙棘幼苗的生长与林地上沙棘林的年龄关系不大。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培育沙棘人工林应重视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4.
大果沙棘是温泉县的特殊种植物,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非常适合大果沙棘的生长,为了提高温泉县农民的收入,必须要合理利用沙棘,将其形成温泉县有特色的农产品并逐步建立沙棘原料基地,从而实现提升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业科技》1994,(6):17-18
青杨沙棘混交林的定点观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海东部丘四区营造青杨沙棘混交林比青杨、沙棘纯林有更好的生长效应,其中青杨树高3年总净生长量比纯林高66.3%,胸径3年总净水量比纯林高21.3%。沙棘生长也比纯水沙棘林好,混交林林下土壤含水率与纯林下土壤含水率差异甚小,林分内光照、水分、养分、空间得到较充分利用。这种混交林是一种相对稳定,可以在当地发展的林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果沙棘优良品种在山西的适应性,于2010年从辽宁引进9月黄、壮圆黄、杂1、杂3、杂4、西伯利亚红晕6个大果沙棘品种在山西进行栽培试验,观察存活情况、生长表现、初期结实情况,以评价不同品种大果沙棘在山西引种栽培初期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个引进沙棘品种均能正常生长、结实;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的生长特性、适应性不同,其中,杂3品种生长旺盛、引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大果沙棘新梢生长、座果与产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一试验园中的俄罗斯沙棘、蒙古沙棘大果品种和中国沙棘(对照)的新梢生长动态、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座果、产量和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新梢生长量、生长势和座果率强于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生长。从产量上看,俄罗斯沙棘“金阳”单株产量最高,中国沙棘最低。从果实主要性状看,俄罗斯沙棘“巨人”和“金阳”最好,其次为蒙古沙棘“秋阳”,中国沙棘较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沙棘不同雌雄配比、不同密度、不同类型沙棘产果量的调查,掌握了中国沙棘结实情况及规律,对今后沙棘生产、沙棘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的研究集中于外在机制。为探讨脱落酸在中国沙棘克隆生长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通过灌水强度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分析沙棘克隆生长参数、ABA含量、ABA/IAA、ABA/ZR、ABA/GA3比值的响应规律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强度的增大,克隆生长(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克隆扩散)能力先升后降,而ABA含量及其比值先降后升,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随着灌水强度"过小—适宜—过大"的变化,中国沙棘通过ABA制约的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连续体"游击型—聚集型—游击型"。其中,"聚集型"格局以分株大、数量多、扩散能力强为特征,有利于种群稳定性和克隆持久性维持;"游击型"格局以分株小、数量少、扩散能力弱为特征,有利于种群对水分胁迫的适应,但以降低分株生长、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为代价,提高了种群的早衰概率。  相似文献   

20.
对生长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中国沙棘、俄罗斯大果沙棘和蒙古大果沙棘品种雌雄株性别进行了RAPD鉴定。结果表明,只用一个引物即可将三亚种沙棘中的任何一种雌雄株区分开,如用B07、A11、D03和E03引物之一即可将中国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B06、A11和D07引物之一即可将蒙古沙棘雌雄株区分开;用A13、E04和E07引物之一即可将俄罗斯沙棘区分开;A13、E14、B06、B07、B10、A11、D07、E03和E15引物中任何一个,均可将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区分开,但不能同时区分开雌雄株。只用2个引物,如A11+A13或A11+E04或A11+E07即可将3种沙棘及其雌雄株同时分开。从亲缘关系上看,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有许多相同谱带,说明二者在亲缘关系上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