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做好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工作,对加快我国桉树引种工作进程,避免桉树引种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引种工作的失误等具有重大意义。阐述了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的目的、意义、原则、依据和区划方法。将我国桉树引种栽培区划分为4个引种大区,14个基本引种区,37个引种小区,对各基本引种区桉树的引进种类,种源,培育目标作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各基本引种区的育种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桉树耐寒性测定研究方法,桉树早期选择研究现状及我国桉树引种栽培概况,对桉树早期选择的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近期内在我国桉树早期选择中应开展的几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桉树引种和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乐清县,13a来先后引种桉树111种。在分析引种桉树的生长规律和耐寒性等因子的基础上,根据耐寒,速生,优质的要求,筛选出可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特别是沿海一带因地制宜地推广发展的赤桉,细叶桉,巨桉,柳按11种桉树。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的沿海地区,引种容易成功并能生长良好的桉树,在地理分布上是澳大利亚北部夏雨型地区的树种,在分类学上是双蒴盖亚属横脉组,窿缘组和麻利组的树种。冬雨型树种的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8,(19)
20世纪50~60年代,四川省就开始大量发展大叶桉等植物,目前桉树已经是四川林木引种中成就最为显著的树种,四川省也成为我国桉树引种栽培历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桉树具有材种多样、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引种的迷失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不同来源的迷失香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贵州引种的迷迭香挥发油中分离出38种成分,鉴定出27种,鉴定率为71.05%,主要成分是α-蒎烯(α-Pinene),含量25.44%,1,8-桉树脑(1,8-Cineole),含量20.27%;其次是樟脑(Camphor),含量7.67%;莰烯(Camphene),含量7.10%,龙脑(borneol),含量3.30%,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含量3.23%,贵州引种的迷迭香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α-蒎烯,1,8-桉树脑,占挥发油检出成分的45.71%,该挥发油桉化学成分分类属α-蒎烯,1.8-桉树脑型。  相似文献   

6.
卢娟  吴俊  李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52-155
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10a历史。该文概述桉树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我国的栽培发展现状。针对目前桉树栽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列淦文  薛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5):56-58,64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低温是限制桉树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胁迫下桉树的抗寒机理不仅对引种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增加我国的木材产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低温胁迫下桉树的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脂肪酸含量、光合性能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桉树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桉树抗寒生理指标与生态学特性的关系、抗寒锻炼和引种驯化、对抗寒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信号转导和基因工程等。  相似文献   

8.
唐建婷 《乡村科技》2019,(9):85-85,87
桉树又名尤加利树,原产地为澳洲大陆,19世纪才被引入世界各处,而我国于20世纪末引进桉树。桉树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很高,但是会对引种当地的原始物种产生很大的抑制性。因此,在引进桉树进行种植的时候,要考虑桉树的特性和种植地的环境。本文将分析桉树的生长特性,探讨桉树的种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而桉树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旱性、耐肥性的优点,能够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因此,为了有效改良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林业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对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的研究,以便提高我国桉树的产量和质量,使其更好的为环境发展服务。本文主要就对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及应用实践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桉树健康生长,确保桉树产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主要从选地整地、苗木选择、苗木定植、合理施肥、科学除草、病虫害的防治、成林管理技术、更新复壮技术这几方面对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展开详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桉树在昆明海口林场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通过对7.5年生的桉树引种观测数据分析,对从澳大利亚引种的27个桉树种的34个种源中,筛选出了史密斯桉15059,樟脑桉,亮果桉,巴吉桉,本沁桉,查普曼桉,史密斯桉15092,新英格兰桉,史密斯桉15091等9个外来树种,它们的生长速度、抗性和适应性指标都超过了当地生长最好的直干桉;另外,还有10个生长速度超过了当地广泛种植的蓝桉的树种及其种源。银顶纤皮桉、三花柃桉和少花桉这三种单萌盖亚属的桉树,在北半球尚为首次引种,已初见成效,这些树种的引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经济、绿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桉树为桃金娘科桉树属树种的统称,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速生人工林用材树种,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世界著名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可用于培育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油料林、薪炭林,并可做园林绿化和营造沿海防护林。桉树在福建省已被广泛引种,永安市种植面积达6667hm^2以上。桉树做为树种结构调整主要树种,苗木需求量大,桉树种子丸化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引种栽植桉树较早的省份,具有发展桉树速丰林的优厚自然条件和技术优势。自199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以来,全地区桉树面积不断扩大,桉树木材产量居全国首位,奠定了"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格局。近年来,广西速丰桉病虫害不断增多,对桉树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桉树病虫害防控工作。本文总结了桉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桂东南地区不仅有种植桉树的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是我国引种桉树最成功的地区之一,种植桉树的技术比较成熟,大量发展速丰桉林木前途无限。本文从速丰桉特性价值方面说起,主要介绍了速丰桉的种植、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志 《吉林农业》2014,(2):76-77
桉树是我国引种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关于桉树人工林降低土壤肥力、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认为,科学管理下的桉树人工林不仅解决了国内木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土壤肥力。本文简要综述了桉树种植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拟为今后桉树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桉树种植现状及种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西引种栽植较早,199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广西是中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近10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业内有言"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确实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广西林浆纸、林板及木材加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利用桉木材制浆造纸的兴起,木材利用率快速提升,林业产值连年攀升。桉树在广西广泛种植,对消灭荒山、增加林区经济收益、促进林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经营桉树林,无疑是现阶段所思考的重要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降低桉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桉树速生丰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选择桉树林地?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广泛引种的速生优质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桉树并非对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有毁灭性危害的树种,只要合理栽培和施肥就能使树木速生快长,并培肥土壤,保障土壤肥力常新。  相似文献   

18.
桉树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速生常绿阔叶树之一。桉树属多数树种,树干通直,纤维细长,厂泛用于纸浆、建筑、桥梁、人造板、家具、医药等。近两年在河南省进行桉树北移引种试验表现较好,是一个具观赏、用材、环保、药用于一体的优良树种。桉树北移对于调整优化林业品种结构,改变黄淮乃至华北地区速生丰产树种单一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桉树在云南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长的引种历史。最早作为公路的行道树种植,现多用于植树造林。桉树是名的速生树种,耐瘦、耐旱能力较强,品种材质多样,应用广泛。枝、叶可做燃料,叶可蒸馏桉叶油,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说:“要致富,栽桉树”。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需要的桉树苗也逐渐增多。在育苗过程中,由于桉树种子小,出苗早,杂草危害严重,所以杂草防除便成为桉树育苗中的一大难题,必须采用化学除草剂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20.
1.合理安排草种,避免盲目引种。牧草和农作物一样,对环境条件有着独特的要求,只有生长在适宜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质高产。不能听广告说什么草好就不顾一切地去盲目引种,而应该根据本地气候、土质等特点引种适宜的草种。比如,沙区宜引种沙打旺,半干旱地区宜引种紫花苜蓿,降水多的地区宜引种黑麦草、白三叶等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