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VR全景图与传统媒介在景观视觉评估中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R全景图技术作为景观视觉传达新媒介,近几年开始应用于景观方案展示及评估领域,但其与二维效果图及3D动画等传统展示媒介的差异性一直缺乏理论研究。以5种景观设计要素为线索建立景观视觉评估场景,利用SD-SBE评价方法分别对传统媒介组和VR全景图组进行视觉评估测试,经过均值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VR全景图作为展示媒介相比传统手段可以获得更高的评价得分,且在植物和水景2种设计要素方面表现更为明显;感性指标是造成2组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普通组中指标吸引力、开阔度、尺度感和层次感是影响美景度评价的主要因素,VR组中吸引力和兴趣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为VR全景图技术在景观视觉评估领域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快速城镇化对乡村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公众审美视角出发探究景观优化措施,以提高乡村景观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晋江市桂林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提取快速城镇化乡村景观空间中的景观要素,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景观特征对景观感知的影响,并提出景观营造建议。【结果/结论】分析得出4个与闽南快速城镇化地区乡村景观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按照其对景观美景度的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为X9建筑风格(44.70%)>X7水体清洁度(27.65%)>X4植物生长状况(17.51%)>X10道路材质(10.14%)。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增强建筑乡土文化性、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加强植物养护与使用石料铺装等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金牛山主要景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ASG综合法,按照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进行评价得到90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客观层面以金牛山地理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选取视点、视域、视线、坡度、相对距离和视觉机率6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将主观偏好评价与基于GIS的AHP评价相结合,构建AHP评价-主观偏好矩阵,将金牛山视觉景观划分为视觉景观关键区、自然发展区、次优先改进区和优先改进区,并根据其区域的本质区别,对各个景观点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建议。结果表明,山中茶室、环湖步道、风铃塔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双高的视觉景观关键区;AHP评价偏低而主观评价相对偏高的自然发展区仅有景观台1个景点;梁厝亭、樱花园、817纪念园和双拥雕塑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都偏低的次优先改进区;环形坡道、杜鹃谷和月牙桥位于优先改进区。通过构建矩阵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当下景观视觉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与SBE法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可见度、连续度、清晰度、舒适度等10个评价因子,对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4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资源评;同时,采用SBE法对以上14处景点进行评价,最后将GIS与SBE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结果表明,景点S10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好,景点S2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差。以此验证基于GIS和SBE的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资源评价模型,希望能为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出66张代表性照片,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对哈尔滨城区不同榆属景观的偏好,并基于美景度评价(SBE)准则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心理指标和服务指标4个方面对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进行评判,分别得出复层植物景观、密林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水绿道景观视觉资源遭到破坏,模式化发展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吸引角度出发,以郑州市东风渠滨水绿道为例,通过OpenCV和SBE法分别获取空间尺度、植物、实体、色彩、质地、水体、动态景象、景观多样性、景观自然性、景观协调性10个指标基础数据,结合熵值赋权法计算权重,并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最后建立视觉吸引模型,并对绿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风渠滨水绿道视觉吸引质量较高,文博东路-花园路段、北三环-徐寨路段视觉吸引质量等级最高,东明路-中州大道段最低,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对美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各大高校内以建筑为背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十分丰富。结合样地实测和景观照片的分析,运用美景度(SBE)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学质量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以建筑为背景的城镇森林视觉景观异质性与美景值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视觉景观异质性和美景度将视觉景观分为3类:①高异质、低质量景观(类型Ⅰ):视觉景观异质性最高,斑块密度(PD),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景观均匀度指数(SIEI),分离度指数(SPLIT),景观形态指数(SHAPE),分形维数(FRAC)均最高,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连通度指数(CONTAG)最低,视觉景观连通性差、结构不稳定,构景因子的植被比例(VE)和植被建筑比例(R)最低,建筑比例(BU)最高,形状和边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硬质要素(建筑和道路)上,整体美学质量差,可观赏性不高;②中等异质质量景观(类型Ⅱ):视觉景观异质性中等,整体稳定性、连通性、建筑和植被比例均中等,SHAPE和FRAC最低,景观美学质量仅次于类型Ⅰ景观;③低异质、高质量景观(类型Ⅲ):视觉景观异质性最低,PD,SHDI,SIEI,SPLIT及BU最低;LPI,CONTAG及VE和R最高且SHAPE,FRAC与景观Ⅰ相似,整体稳定性强,连通性高,植被丰富,植被斑块边界和形状富有一定的变化,公众喜好度最高。由此可见,随着视觉景观异质性增强,城镇森林的美学质量显著下降,而增加视野中的植被可提高美景度,相反,增加建筑比例则会降低美景度。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多功能经营背景下,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可以帮助林场确定视觉景观高质量区域,以保护视觉景观,避免其与森林经营之间的冲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等数据,基于GIS的空间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视性、风景质量和视觉吸收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视觉几率、距离区、独特性、自然性、多样性、坡度、坡向、高程、植被丰富度、与水体的距离10个二级指标,并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制图。结果表明,塞罕坝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高、中、低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1%、36.5%、59.4%;高FVLQ区域在坝上高原不仅集中分布在景点及其周边、游憩道路两侧,还包括一些远离道路和景点的区域,如头道沟至七道沟区域;在坝下山地则分散分布;总体上高FVLQ区域的面积随着与景点和游憩道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研究建立了景观尺度上的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确定以视觉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多功能经营区域边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杭州西湖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促进梅家坞观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运用SBE 美景度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在对梅家坞茶文化村调查的基础上,共选取42张照片样本作为评价媒介,包括茶园、建筑及小品、园路、水系4种景观类型。利用Excel2003对数据标准化计算出SBE值及采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均衡性、意境美4要素与美景度的回归方程,分析专业群体的审美偏好及影响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景度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专业群体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美感要素的审美偏好是意境美>统一与变化>均衡性>协调与对比,其中意境美、统一与变化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而均衡性、协调与对比的影响较小。根据评价结果对梅家坞茶文化村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使茶文化景观与茶叶生产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全景图这一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状况,实现用普通数码相机制作园林虚拟现实全景图的方法,实现以3D MAX为平台用个人计算机制作园林虚拟现实全景图的方法。提高园林实景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园林设计演示的真实感;挖掘全景图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乡村景观的基本属性与消费者喜好度之间的关系,选择14个典型的乡村旅游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VR虚拟沉浸式体验进行感知与评价数据采集,以统计学软件SPSS 25.00的多向度(MDS)分析模块对其属性特征进行测量,结合相关与回归分析模块论证乡村旅游景观属性的多维特征与消费者喜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不同景观对象的属性特征强度与喜好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景观属性的属性特征在两维空间中具有良好的聚合性,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属性特征上保持着基本一致性。2)消费者对乡村景观的属性认知与喜好度之间总体上具有一致性。3)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青年群体消费乡村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想在此玩耍的欲望度”。乡村景观的设计应该在满足视觉消费的同时强化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此方法在准确测量乡村旅游景观特征强度的基础上,结合消费者喜好度形成的原因,为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开发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古籍研究工作的重心一直停留在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上,传承性保护相对滞后,古籍阅读推广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VR技术的出现为古籍阅读推广的智慧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图书馆智慧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 /过程]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下古籍智慧化阅读的理念基因,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场景,结合国家图书馆“VR全景文化典籍”的具体案例,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的应用路径。[结果 /结论]本文认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下,图书馆在古籍的智慧化阅读推广过程中应注重以叙事带表达,把控古籍故事的叙事逻辑;以感知带场景,探索全景视阈的呈现模式;以顶层带示范,发挥古籍文化工程导向力;以跨界带平台,坚守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以期为新时期智慧化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39-3943
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模拟在同一背景下不同景观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场景图片,并通过参与式评估技术,获取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八乡一镇180名受访者的偏好意愿。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村镇体系景观发展趋势的偏好。结果显示:一般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不愿意选择多样性较强的景观;多数受访者更喜欢破碎度较弱的景观;对于景观聚集度的偏好程度在各个利益群体中的差异都不甚明显;受访者通过场景图片更加偏好菜地景观,而通过语言和理性思考后则更倾向于选择农田景观。受访者因年龄、自身文化程度、收入、农业生产所占收入比例等因素会偏好不同的景观。研究表明,运用场景可视化技术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村镇体系景观空间格局的偏好融入景观评价中,是一种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众审美角度,采用心理物理学评价法,选取滨海路43张夏季景观照片为研究对象,评价滨海观光道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和各要素指标等级,对评价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轮廓线、水体、色彩种类对滨海路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针对评价结果,从提高景区视觉环境质量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滨海观光道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公认最好的两种风景审美评判测量法(SBE法和LCJ法),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同时消除其缺点,提出了BIB—LCJ一种新的评判方法.应用BIB—LCJ法研究了公众、专家、非专业学生和专业学生在风景审美方面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刺激是一组湖泊风景(N=49)。应用计算机”ANALYST”软件包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人之间,在自然风景的审美评判方面有普遍的一致性;同时,在某些方面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美景度评估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对辽宁沈阳天柱山天然次生林进行了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同时结合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景观美学质量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各项指标联系起来,得到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模型:z(景观美景度) = 1.691 + 3.807x1(乔木树种比例) + 0.781x2(草本盖度) + 0.563 x3(针叶树种比例) + 0.080 x4(平均胸径),为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表2参15  相似文献   

18.
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事实基础,从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植物景观、水体景观、道路景观、建筑景观、文娱景观以及公共设施7个方面对广州市天河公园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天河公园园林景观属于良好,公众认可度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公园总体环境品质,最低的为文娱景观和水体景观;探讨公园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化内涵、娱乐设施、水体以及照明设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