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素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化肥,是一种非蛋白质含氮物,1公斤含氮量为42%~46%的尿素,其含氮量相当于7~8公斤豆饼,或相当于26~28公斤谷物饲料中的蛋白质,所以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果饲喂过多,或喂法不当,或被大量误食,尿素可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尿酶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和氦甲酰铵被迅速吸入血液而引起中毒.由于本病病情急剧,常因救治不及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尿素含氮量达46%,是所有固体化肥含氮量最高的一种。由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利用尿素分解所产生的氨转化成氨基酸而合成体蛋白,所以尿素可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来源,但如果饲喂过量或饲喂方法不当,会引起奶牛发生中毒。本文介绍6例中毒奶牛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3.
<正>尿素是含氮量较高的一种高效肥料,目前在农业生产上也广泛应用,农户家中都有一定的库存,在畜牧业生产上已被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饲料添加剂,育肥效果很好,能节约较多饲料,降低生产成本。但在我们地区目前尚无人用作耕牛蛋白质饲料添加剂,只有部分农户将其添加于(溶解)猪饲料中喂猪。由于饲喂方法不正确,猪、牛同圈混养,使耕牛偷食过量加有尿素的猪饲料而造成耕牛尿素中毒。耕牛尿素中毒以其发病迅速、病情重、死亡快为特征,虽然本病发病数量少,但也时有发生,它能  相似文献   

4.
尿素可以有效地代替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增重、泌乳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尿素已被广泛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料。 但当尿素饲喂过量时,会在瘤胃中迅速分解出大量游离氨,致使瘤胃液的pH值增高,大量的氨便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若血液中氨的浓度超过肝脏将之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时,血氨浓度便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牛:1mg/100mL)即出现典型的氨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神经质,对触摸敏感,转圈跑或长时间伫立;较重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出汗不止、动作失调;…  相似文献   

5.
尿素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的终末产物,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商品尿素除农业和医用外,在畜牧业中常作为冬季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的补充。但常因饲喂不当或采食过量等原因导致家畜发生中毒。笔者试用甲醛解救尿素中毒,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供参考: 1.中毒原理尿素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由于  相似文献   

6.
氨化秸秆饲料因其来源广、耐贮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加工处理或饲喂不当,牛羊易发生氨中毒. 1 中毒原因 1.1 用尿素、碳酸氢氨氨化处理时间过短,氨化时温度太低,使尿素分解不完全. 1.2 开封放氨时间不够(尿素氨化秸秆应放氨3~5 d,直至无氨气味). 1.3 阴雨天气饲料中余氨未散尽. 1.4 未断奶的犊牛、羔羊进食氨化饲料较多(幼畜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尚未形成). 1.5 氨化池建在饲养室或与饲养室相邻,使室内氨气过浓.  相似文献   

7.
在养殖业生产中经常把尿素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补充,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饲养成本。因尿素保管不善,被牛偷食、误食、多食或饲喂方法不当,造成牛尿素中毒,且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掌握牛尿素中毒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尿素中毒是因反刍动物误食尿素化肥或采食过量尿素添加剂,尿素在动物瘤胃中脲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产生大量氨,氨通过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肝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急性氨中毒,血氨浓度的增高导致眼球、肌肉震颤,痉挛,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9.
(一) 如何开发新的饲料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要,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人们用工业产品和付产品生产浓缩饲料、化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到现在为止,已发现了尿素、尿素衍生物、酰氨和铵盐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蛋白来源,其中尿素,缩二脲已投入生产使用。用非蛋白氮代替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首先必须解决氨中毒的问题。用非蛋白氮——尿素喂牛,尿素在瘤胃里分解成氨,氨再合成微生物蛋白,在第四胃消化和吸收。但如果尿素分解速度太快,瘤胃中的氨  相似文献   

10.
一、反刍动物利用饲料蛋白质和NPN的特点 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被反刍动物摄入后,以不同的途径进行消化吸收,只有一部分能以完整的形式通过瘤冒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分解,其中的40%~80%的饲料蛋白在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瘤胃中的各种微生物群,选择性地利用自己所需的营养成分,有的利用肽或氨基酸,有的利用氟,最后合成菌体蛋白或原虫蛋白供反刍动物机体利用。部分未被利用的氨被吸收进入血液,经肝脏合成尿素后随尿排出体外,造成氮的损失,这实际上造成了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尿素是一种农业速效氮肥,含氮量46%,在畜牧生产中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将尿素的非蛋白氨转化蛋白质,因此利用尿素加入日粮中其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但其促生长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当大量误食,喂食过多或饲喂方式不当即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2.
脲酶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一种能迅速分解蛋白质的酶,其分解速度是瘤胃吸收速度的4倍。只有充分降低脲酶活性,才能使反刍动物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由于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与蛋白质分解速度一样,也是瘤胃微生物利用氨速度的4倍,因此降低豚酶活性、控制尿素分解速度,也是避免反刍动物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了“脲酶抑制剂反刍动物专用预混料”,为进一步推广该项技术,我们进行了利用含豚酶抑制剂的肉牛预混料饲喂肉牛的饲喂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Iw酶抑制剂预混料采用天津某饲料有限公…  相似文献   

13.
耕牛尿素中毒是由于耕牛采食尿素量过多、搅拌不均匀、饲喂方法不当等引起。其发病机理主要为尿素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氨,瘤胃中的微生物不能够完全利用多余的游离氨,而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的氨超过一定量时,引起耕牛尿素急性中毒,如不及时医治,会导致耕牛死亡。笔者在临床  相似文献   

14.
1尿素中毒 尿素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分解的终末产物,在农业上广泛用做肥料。尿素自从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来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动物尿素中毒的情况经常发生。将尿素堆放在饲料附近,导致误用或被动物偷食。尿素饲料使用不当,如将尿素溶解成水溶液喂给时易发生中毒。饲喂尿素的动物,若不逐渐增加尿素的用量,初次就按定量喂给,也易发生中毒。此外,不严格控制定量饲喂,或对添加的尿素未均匀搅拌等,都能造成中毒。尿素的饲用量应控制在全部饲料总干物质量的1%以下,或精饲料的3%以下,成年牛每天200-300克,羊以20-30克为宜。  相似文献   

15.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16.
尿素及非蛋白氮是由于饲喂的饲料中混加尿素及非蛋白氮化合物添加剂后,在牛瘤胃内释放大量的氨所引起。在临床上以强直性痉挛和呼吸困难为主征。其实质是高氨血症,即氨中毒。1病因尿素0.5kg相当于粗蛋白质1.3~1.4kg,多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若饲喂量过大(如每天每头牛超过100g)、饲喂方法不当(如尿素溶解于水中,以及未经过适应阶段便突然大量饲喂)。或在喷洒尿素等化肥的草场上放牧等,都有可能引发氨中毒。非蛋白氮化合物,特别是铵盐,如硝酸铵、硫酸铵、氢氧化铵等含量较高的中性速效化肥,由于保管不善,被牛误食,也可发生氨中毒。此外,…  相似文献   

17.
尿素做为非蛋白氮源,在反刍动物的饲养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尿素中毒的事例又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用量用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但尿素在瘤胃内释放氨的速度过快,不能不说是尿素不安全的弊病。现在各种类型的复合型尿素已经问世。各饲养场为杜绝尿素中毒的发生,可采用安全适口的脂肪酸尿素(CSU)或异丁基二脲(DUIB)。  相似文献   

18.
尿素属非蛋白含氮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脲酶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将氨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这种菌体蛋白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转化为反刍动物的体蛋白质。但尿素喂牛因进入瘤胃后分解速度太快,不能充分利用,同时尿素分解的氨,大量被血液吸收会使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中毒。因此,尿素喂牛要掌握如下要点:①断奶前犊牛及病牛不喂尿素;②尿素用量以蛋白质需要量的1/6计较为安全。如一头450公斤哺乳母牛每天需可消化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尿素含氮量为42%~47%,如果这些氮全部能被牛前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则1千克尿素相当于2.8千克纯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或者说相当于7千克豆饼中所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牛属于反刍动物,尿素在瘤胃中分解出氨被瘤胃中的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蛋白.利用牛可以消化利用非蛋白氮(NPN)特点,充分发挥尿素在牛育肥中的作用,用尿素喂牛可以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若使用不当,比如:饲喂尿素时含量不适当(超过日粮干物质2%),饲料拌料不匀,或牛偷吃过量尿素,或饮用含有尿素的水,均可引起尿素中毒.2006年5月10日,小江镇某村发生一起因尿素使用不当引起牛尿素中毒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尿素中毒是其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在饲养过程中添加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补充饲料,提高低蛋白质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提高增重和增加氮的保留量。因其尿素氮可以在瘤胃中转化成氨基酸和真蛋白,最后在肠道被利用,形成组织蛋白和奶蛋白。牛饲喂过量或误食过量尿素可引起尿素中毒,这是由于过量尿素在胃肠道内释放大量的氨,引起高氨血症而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