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几种生化成分,并与贵州中小叶种绿茶进行了比较,旨在了解贵州小叶苦丁茶与绿茶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为苦丁茶的开发利用、苦丁茶标准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生产上规划发展地方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茶区地处陇南市文县、康县和武都区交汇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的过渡气候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壤肥沃。1959年开始规模化发展茶叶生产,所产绿茶品质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产的中小叶种绿茶相媲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市场销售前景看好。茶叶生产已成为甘肃茶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3.
东镇县上莞镇茶叶发展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省,据统计2007年的茶叶产量为4.5万t,以绿茶和乌龙茶为主;年消费量超过10万t:主要茶叶产区集中在潮州、梅州、河源、韶关、清远以及湛江等市。  相似文献   

4.
浙江绿茶引入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铁锋  余继忠  崔宏春 《茶叶》2010,36(1):51-53,57
针对浙江绿茶和法国葡萄酒产业在作业模式、文化传播功能等方面的相通点,提出在浙江绿茶产业引入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思路,分析了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打造茶叶庄园对发展浙江绿茶产业的意义,并指出了打造茶叶庄园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包建丰 《茶叶》2008,34(1):45-48
本文论述了松阳县茶叶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松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对策,及其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把松阳建设成茶业强县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把茶叶列入重点打造的五大农产品之一,大力发展优质高端的茶叶。在最近的中共梅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上,市委朱泽君书记更是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梅州"嘉应"茶叶品牌。本文依据梅州茶叶产业现状,介绍梅州市农科所为梅州茶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如"嘉应"茶的商标注册、域名注册和网站建设,以及相关的研究项目。梅州市农科所科研实力强,能为"嘉应"茶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无性系种苗、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最后,为"嘉应"茶的发展提出五个发展建议,一是品牌整合,二是转型升级,三是技术革新,四是以客家茶文化促进"嘉应"茶的发展,五是制定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绿茶大国,将良好的绿茶产业优势,转化为具体的资源应用优势,正是当前我们更好提升茶叶产品应用效果的关键。结合当前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看,对绿茶活性提取物中所具有的价值和发展认知,要形成极为重要的理解。本文拟从绿茶活性提取物的功效和发展内涵认知入手,结合田径运动员有氧运动的实施诉求,从而具体分析绿茶活性提取物在田径运动员有氧运动中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和干燥两大工序 ,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传统杀青与干燥技术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如传统炒青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如今 ,微波杀青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蒸气杀青一样已基本实现了绿茶“三绿”的品质要求 ,涩味也较轻。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 ,微波和蒸气杀青的茶叶香气较低 ,带青草气 ,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本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制茶方法 ,妥善地解决茶叶汤色与香气之间的矛盾。以四川中小叶种 ,采摘标准为 1芽 2、3叶的原料作试验…  相似文献   

9.
四川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是全国规划的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长期以来,四川发展茶叶产业优势突出,与全国其他产茶省相比,生态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劳动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竞争优势突出,新茶上市时间比全国其他绿茶主产区提早近1个月。茶业已成为四川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代表产业之一,优势多、潜力大,加快发展必将为广大茶农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省份,红茶生产排第六位,绿茶排第八,乌龙茶排第二,年产茶叶约5万吨,茶园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茶叶己成为我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茶叶产业已成广东省一个重要经济产业。近年广东茶叶产业虽然在种植面种上有所减少,但在产量上基本保持稳定,茶叶质量有所上升,质量安全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国计民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梅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重要的茶叶主产区之一。发展茶叶电商有助于促进梅州茶产业发展,推动梅州乡村振兴工作。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梅州茶叶电商健康发展的生产、服务和人才等因素,探索相应的对策,提升电商效率,助推茶产业振兴,加快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有茶叶,无商品;有名茶,无品牌阻碍江西茶叶产业发展,多方合力整合江西茶叶为江西绿茶多环节重复收税,国家补贴难拿,落实优惠政策为茶叶发展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梅州种茶历史悠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培育和建设,把发展茶业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把其列入全市重点培育发展的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广东省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项目",精心打造优质茶品牌。201 0年茶叶面积1 6.1 4万亩,产量1.1 3万吨,产值2.75亿元;茶叶被认定为广东省...  相似文献   

14.
日照市茶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照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被誉为"北方绿茶之乡",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日照绿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茶叶是日照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城市名片"之一,是惠民工程、富民产业。当前,日照茶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包括:茶叶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茶叶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支撑薄弱;茶叶技术推广体系、服务网络不健全。为此,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努力推动茶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名优茶的发展已经成为茶叶发展的大方向,成为茶业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大叶种绿茶,由于其品种特性和消费者的惯性认识,其发展相对其他茶叶的发展一直略显滞后。做好大叶种绿茶IDTT艺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茶叶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加强大叶种名优绿茶加工研究的意义、现状和技术条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浅谈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问题》(张正竹、夏涛、方世辉、宛晓春),笔者阅后深感启发,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不仅仅是一项加工工艺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关系名优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及产业稳定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09,35(2):128-130
1 省委书记赵洪祝对发展茶产业提出要求 在中国浙江绿茶大会开幕式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茶叶是浙江农业的主导优势产业,是广大农民扩大就业、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浙江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发展茶叶产业特别是绿茶的生产与销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在茶产业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努力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发展名优茶和大宗茶“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茶叶品牌的整合工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茶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倡导“茶为国饮”,以消费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广东有44万亩茶园,主要为云南大叶种和凤凰水仙种,由于这两个品种鲜叶茶多酚含量较高,且呈苦涩味的酯型儿茶素在儿茶素中所占比例也较中小叶种高,所以适制红茶。但近年来国际市场红茶疲软,红茶出口受阻,因而转产绿茶。但所制绿茶,尤其是炒青绿茶苦涩味重,售价低,市场范围狭窄,以致许多茶叶界人士认为云南大叶种和凤凰水仙种不适宜制作炒青绿茶,再加上使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前鲜叶未经风选,杀青叶中存在焦末碎片,虽经过筛但难免会留下少许烟焦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广东绿茶的发展。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广东炒青绿茶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06,28(6):1-1
为加快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推动浙江省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浙江省农业厅于11月10日上午在杭州组织召开浙江绿茶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座谈会,会议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共商浙江省茶产业发展大计。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等,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茶叶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陕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市场引领扩大生产"的思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陕茶的知名度,形成产业发展倒逼机制,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产业快速发展。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215.9万亩,茶叶总产量8.5万吨,比2011年分别增长57.8%和226%。多种茶品竞相发展,大众消费类茶叶快速增加,绿茶占到茶叶总产量的91%,黑茶占7%,红茶占2%,绿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全省建成无性系良种茶树繁育基地28个,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