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亚麻原茎产量与锌肥、铜肥、硼肥、锰肥和钼肥5因素的定性定量关系的研究,建立了亚麻原茎产量与五项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原茎产量数据与所采用的二次数学模型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对模型进行解析和模拟检验,最终在1 055个组合方案中农艺组合方案最优为:667 m2喷施锌肥(X1)641.0~671.8 g、铜肥(X2)477.2~503.0 g、硼肥(X3)285.0~315.0 g、锰肥383.0~417.0 g、钼肥22.4~24.1 g,可获得较高的原茎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配施对山银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山银花产量的影响,为确定山银花科学施肥提供参考。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硼、钼肥配施对山银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参试因子对山银花产量影响顺序是:钾肥磷肥氮肥钼肥硼肥;山银花产量大于平均产量(5.39 kg/株)组合方案为:氮肥78.30~86.21 g/株,磷肥63.58~67.68 g/株,钾肥73.05~76.68 g/株,硼肥7.75~8.08 g/株,钼肥2.67~2.9 2 g/株。从山银花最高产量考虑,最优组合方案为:氮肥112.5 g/株,磷肥75 g/株,钾肥100 g/株,硼肥10 g/株,钼肥3.75 g/株;肥料配施的最高产量组合方案为:氮肥112.5 g/株,磷肥75 g/株,钾肥100 g/株,硼肥10 g/株,钼肥3.75 g/株;高产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78.30~86.21 g/株,磷肥63.58~67.68 g/株,钾肥73.05~76.68 g/株,硼肥7.75~8.08 g/株,钼肥2.67~2.92 g/株。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黄瓜品种济宁726的肥料施用进行优化,建立腐熟有机肥(纯腐熟鸡粪)、氮肥、磷肥和钾肥四因子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出济宁726黄瓜品种的肥料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四项肥料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腐熟有机肥(X1)氮肥(X2)钾肥(X4)磷肥(X3);济宁726黄瓜666.7m2产量高于7 148.61 kg的优化栽培方案是:腐熟有机肥4 492.5~4 840.5 kg,氮肥(N)16.52~18.82 kg,磷肥(P2O5)4.59~5.41 kg,钾肥(K2O)10.63~13.26 kg。  相似文献   

4.
主要栽培措施对烤烟总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株距(X1)、氮肥用量(X2)、打顶时间(X3)、硼肥浓度(X4)、IAA浓度(X5)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株距、氮肥用量、打顶时间、硼肥浓度、IAA浓度与烤烟总氮含量的数学模型;解析了数学模型,并给出各因子的理想搭配模式及其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栽培组合为株距50 cm,氮肥用量80 kg/hm2,打顶时间为现蕾后10 d,硼肥浓度为6 g/kg,IAA浓度为30 mg/kg。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对油菜籽产量影响较大的4项农艺因素作为决策变量,产量作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优质两系杂交油菜湘杂油7号的密度(X1)和氮肥(X2)、磷肥(X3)、钾肥(X4)的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建立了产量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解析得出各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各因子的增长速率以及互作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利用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产量指标为2 800 kg/hm2的优化农艺措施:每公顷密度为14.36万~15.31万株,施氮量241.25~250.9 kg,P2O5用量134.82~142.86 kg,K2O用量135.65~143.78 kg。  相似文献   

6.
五种微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配合比例的微肥对苜蓿草产量的影响,试验以Zn、Mn、Cu、B、Mo五种微肥作为试验因子,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微肥对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锰肥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锰肥与钼肥;而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较大量的锌、铜肥或施用较少的锌、铜肥苜蓿易获得高产,施用较少量的锰肥和钼肥,苜蓿可获得高产。通过模拟寻优得到微肥配施最佳方案为:Zn为10 kg/hm2,Mn为2 kg/hm2,Cu为2.5 kg/hm2,B为0.5 kg/hm2,Mo为75 g/hm2。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水稻高产施肥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庆山  杜立树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37-5539
[目的]探讨水稻高产施肥数学模型。[方法]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水稻单产≥9750 kg/hm2的最优施肥组合为:氮(N)242.0~283.4 kg/hm2,磷(P2O5)117.2~149.4 kg/hm2,钾(K2O)183.9~237.6 kg/hm2,概率≥95%。[结论]采用最优施肥方案,水稻单产可达10159.5 kg/hm2,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895.5 kg/hm2,增产9.6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微肥配施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五种微肥Zn、Mn、Cu、B、Mo配合施用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主因素、单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对青贮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锌、硼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锌肥与钼肥、锰肥与钼肥。定量地评价了五种微肥用量与青贮玉米产量的关系,提出了目标产量的最优微肥组合方案。从青贮玉米最大产量考虑得到其最优组合为:硫酸锌施用量28.75 kg/hm2,硫酸锰量10 kg/hm2,硫酸铜量30 kg/hm2,硼砂量5 kg/hm2,钼酸量0.93 kg/hm2。  相似文献   

9.
绿茶提取液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萃取分离动态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乙酸乙酯作溶媒 ,从绿茶提取液中萃取茶多酚、儿茶素。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试验因素为 :茶液用量 (X1)、溶媒用量 (X2 )和振摇时间 (X3 )与萃取率 (Y)的数学模型。并对萃取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利用萃取法分离茶多酚和儿茶素提供了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免耕无盘抛秧配套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水稻无盘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为参试因子,优化出在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条件下稻谷产量在11 100 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17.46万~18.54万株/hm~2,施氮肥(纯N)175.350~184.651 kg/hm~2、磷肥(P2O5)132.15~143.85 kg/hm~2、钾肥(K2O)156.0~175.2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亚麻栽培试验,筛选适合新疆亚麻生产种植的最佳栽培措施.[方法]采用不同留苗密度、施肥和灌溉的三因素正交栽培试验.[结果]影响原茎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施肥>灌溉>留苗密度,影响种籽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灌溉>留苗密度>施肥.[结论]在新疆亚麻主产区以每667 m2留苗160×104株、施肥20㎏和灌水160 m3(2次)为获得亚麻原茎产量的最佳组合;以每667 m2留苗80×104株、施肥20 kg和灌水80 m3(1次)为获得亚麻种籽产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土配方"3414"试验方案,以小白菜矮脚黑叶葵扇品种为材料,在连山县沙质壤土上进行了氮、磷、钾肥料效应、产量数学模型及施肥参数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N高等级、P极高等级、K极高等级;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施肥参数为: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4.48%、磷肥为21.40%、钾肥为53.21%;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氮2.39、磷1.78、钾11.08。用二次回归分析拟合肥料效应模型为:y=1882.16+7.49x1+19.95x2+46.13x3-15.54x1x2+2.622x1x3+1.574x2x3-0.151x12-53.35x22-315.67x32,该模型每667 m2最高产量为2 068.17 kg时,N、P2O5、K2O每667m2施用量分别为6.5、1.2、4.9 kg,肥料施用比例为1∶0.18∶0.75。  相似文献   

13.
选择种植于青海东部山旱区的白籽胡麻品种作为材料。采用饱和D-三因素最优设计方案,建立了播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三个因素对“张亚2号”籽粒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因素主次的顺序为氮肥〉播种密度〉磷肥,两因素交互作用最高达172kg/667m2,青海东部山旱区胡麻“张亚2号”栽培优良农艺措施组合为:播种密度4.84—5.70kg/667m2、施氮肥量6.49~7.74kg/667m2、施磷肥量5.95—6.85kg/667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钾素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贵州省地方品种遵椒二号、绥阳朝天椒、独山皱椒二号为试材,研究不同钾肥处理对不同品种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其产值及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强植株长势,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果重,但对辣椒的生育期影响不大。在施钾为5、10、15、20 kg/667m2范围内,鲜椒产量比不施钾肥的对照提高67.26~194.35 kg/667m2,增幅15.74%~51.79%,纯收入增长173.16~834.66元/667m2,投产比增长0.01~0.85。贵州地区施钾的最佳量为15 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用量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肥不同用量梯度试验,研究微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株大薯个数、单株大薯重量、单株产量及667m2产量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微肥用量达到600g/667m2时,上述各指标值均达到最大;再增加微肥用量,上述各指标值呈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罗城县西部乡镇农业生态区域的作物施肥效应,进行洪积潴育沙泥田早稻"3414"肥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经济施肥量,其中N11.19kg/667m2,P2O54.42kg/667m2,K2O 8.00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547.46kg/667m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推荐量分别为N11.04~11.21kg/667m2、P2O54.25~4.44kg/667m2、K2O 8.00~8.10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水平及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A2003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播种量、有机肥、氮、磷、钾作为试验因子,研究了一年生黑麦草A2003新品系的最佳播种量及其施肥水平,建立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播种量为1.2kg/167m2、有机肥2 999kg/667m2、氮30kg/667m2、磷20kg/667m2、钾20kg/667m2的组合,可获得最高产草量,达5015 kg/667m2.  相似文献   

19.
肥料效应函数在酒用高梁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金沙县的高粱施肥试验数据为基础,配置3类肥料效应函数,研究各类肥料效应函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模型拟合N、P2O5、K2O肥平均推荐用量较一元二次、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分别低0.51~1.53kg/667m2、0.01~1.21kg/667m2、0.86~4.42kg/667m2;肥料效应函数推荐的金沙县高梁施肥配比为:N10.47kg/667m2、P2O5 3.79kg/667m2、K2O 10.58kg/667m2。在该县高粱施肥试验数据计算过程中,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是对三元二次肥料模型拟合的补充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