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稻飞虱是生产上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同翅目,飞虱科,俗名火蜢子、厌虫等,稻飞虱种类有许多,但对水稻造成比较严重为害的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个种类,稻飞虱能为害所有的水稻品种。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如果有稻飞虱发生,一般造成水稻生产损失10%~20%,严重时损失达到40%~60%,甚至绝收。文章介绍了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3.
稻田重要害虫褐飞虱,二点黑尾叶蝉,属单食性害虫,主要取食水稻,白背飞虱,则为寡食性,能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生存,田间系统采样表明,尽管稻田周转的生境并非稻飞虱和稻叶蝉的栖息地,但仍有少量的褐飞虱、二点黑尾叶蝉和白背飞虱存在并能在禾本科植物上产卵。稻田周转生境及植被栖息有大量的非稻田飞虱和叶蝉,可为稻飞虱和稻叶蝉的天敌缨小蜂和寡索赤眼蜂。提供有效的替换寄主。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暴发性害虫,沈阳市有些地方3~5年就暴发一次,它是水稻上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水稻上发生的飞虱有3种,即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从发生严重程度看以褐飞虱为害最重,主要在南方,是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发生严重的害虫,曾连续多次发生,造成猖獗为害。从发生范围看,白背飞虱分布较广,南北方稻区都有发生,我市对水稻为害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相似文献   

5.
稻飞虱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飞虱俗称蠓虫,在田间常与稻叶蝉混合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近几年来全国稻飞虱危害时有发生,少数地区达到大发生程度。近两年上海市稻飞虱发生也较重,对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一定影响。2005年“麦莎”和“卡努”台风过后,上海市稻田遭受自[987年以来最严重的稻飞虱虫灾,市政府和全市科技人员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大战,基本完成了粮食生产任务,确保了粮食安全。2006年8月29日后,受气流影响,大量稻飞虱迁飞至我市.上海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褐飞虱迁入峰,使田间亩虫量、卵量迅速上升。每年此时我市水稻正值扬花灌浆期。具有稻飞虱所需的最适食料,大量迁入的稻飞虱如不有效控制.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迁飞性害虫.合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位于泸州东部,是稻飞虱的常发区.境内稻飞虱不能越冬,虫源从外地迁入,主要来自黔南、桂北及以南方稻区.稻飞虱一年可发生7代,主要以2~5代危害大面积中稻.主迁入期出现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主害代若虫高峰期出现在7月,正值水稻孕穗、灌浆期,虫量大、受害重,也是水稻全生育期中稻飞虱若虫量最大的时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高产夺丰收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笔者将水稻常见几种害虫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稻飞虱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都是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被刺吸后水稻茎秆出现许多褐色斑点,稻茎部变黑褐色。同时,雌虫产卵在叶鞘组织中,使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受害轻者,下部叶片枯黄,千粒重减少,瘪谷率增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arth)已成为亚太地区水稻生产国和地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在中国,自70年代大面积种植杂交稻以来,为害日趋严重,给我国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鉴于白背飞虱的重大经济意义,国内外已对此虫  相似文献   

9.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害虫。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稻飞虱成虫、若虫均能取食为害,水稻被害后。轻则造成稻株组织损伤,影响水分、养分输送.阻碍稻株正常和长发育.千粒重下降.影响水稻产量:重则造成枯杆倒伏,重发稻田可致绝收。  相似文献   

10.
张绍明 《农家致富》2010,(11):38-39
稻飞虱稻飞虱土名火蜢子、厌虫等,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中、晚稻都能受其危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迅速,造成严重灾害。一般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又叫■虫,分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三种,以褐飞虱危害为主,属于间歇性、大发生害虫,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给水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农民普遍反映:稻飞虱虫小难治。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生活隐蔽,大多数稻飞虱喜欢群集在稻株下部生活;二是害虫基数大,特别是晚稻,危害严重时,每亩虫量超过百万。用一般的药物防治,效果很差。   稻飞虱一年繁殖 4~ 5代,以 8~ 10月为危害高峰期。 8月中、下旬,第三代若虫大量孵化,这时,中、晚稻正值圆秆拔节期,虫量猛增,危害加重。 9月下旬第四代若虫大量孵化,这…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泸州水稻生产上的三大最主要害虫。在泸州,水稻二化螟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中稻和再生稻,常造成枯心和白穗;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1年发生4代,幼虫取食叶肉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稻飞虱是泸州的常发性迁飞性害虫,1年可发生7代,常造成"冒穿"(即通火),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福戈在泸州水稻上应用4年以来,对水稻主要害虫的全程解决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此项技术,现将其特点及使用技术总结如下。一、杀虫效果"事半功倍"福戈是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明确多年生水稻田间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及为害情况,为多年生水稻害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盘拍法和目测法,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记录多年生水稻及当地常规水稻田间害虫种类和数量,并记录水稻的卷叶数及白穗、枯心苗数量;利用四分位法对主要害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调查,多年生水稻第1季和常规水稻田间水稻害虫均共17种,隶属5目12科,且主要害虫均为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水稻害虫共13种,隶属4目8科,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常规水稻害虫共12种,隶属5目10科,稻飞虱、钻蛀性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多年生水稻田和当年常规稻田中主要害虫种群动态趋势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分蘖期至孕穗期,第2季田间稻飞虱主要发生期在拔节期至扬花期,多年生水稻(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高于第1季,多年生水稻田(第1季、第2季)稻飞虱种群数量均高于当年常规稻。多年生水稻(第1季、第2季)和常规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期均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多年生水稻第1季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同常规水稻差异不显著,多年生水稻(第2季)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为害率显著高于第1季和当年常规水稻。【结论】多年生水稻(第1季)田间主要害虫种类及主要发生时期与常规水稻田基本一致;多年生水稻(第2季)受害虫为害较第1季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稻飞虱,别名稻浮尘子,属同翅目,飞虱科,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甘蔗、茭白等。该虫害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而东北最为常见的则是灰飞虱与白背飞虱。一、危害症状灰飞虱与白背飞虱除了危害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还危害禾本科类杂草。稻飞虱以成虫、若虫用刺吸式口器吸吮水稻汁液,使之造成损伤,同时所分泌出的毒素致  相似文献   

15.
为害水稻比较普遍的病虫害有20余种,其中常见的是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和稻飞虱,常称为"两病两虫".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剌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在广西博白县全年发生7~8 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  相似文献   

16.
蜡蝉(lancernfly)是植物的一大类害虫。据周尧等报道,国内为害柑桔的蜡蝉有12种。近年来,蜡蝉在宜昌地区已上升为柑桔的主要害虫。蜡蝉主要以其成、若虫吸取寄主叶片及嫩梢的汁液,造成叶片脱落和枝梢枯萎,其间接为害是,由于蜡蝉分泌的蜜露,导致煤污病的普遍发生,从而妨碍叶片同化作用的进行,造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了弄清宜昌地区为害柑桔的蜡蝉种类及主要种类的生活史,以便为防治提供依据,我们于1983-1986年在湖北宜昌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南方早稻已进入生长后期,单季中晚稻大部也已栽插结束,水稻病虫陆续进入为害盛期。受多阵雨天气的影响,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螟虫等病虫害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预计早稻后期穗颈瘟等在江南稻区将中等发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在江南及长江流域稻区将有较大虫源迁入。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是迁飞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2007年7、8月份,盐源县树河区稻飞虱大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发生面积达1400hm^2,树河区就有648hm^2,占树河区种植水稻面积的75%。最高百丛虫量为15600头,已超过防治指标的10倍以上,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稻飞虱在危害水稻的同时,还传播水稻病毒,给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是一类迁飞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2007年7、8月份盐源县树河区稻飞虱大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发生面积达2.1万亩,树河区就有9720亩,占树河区种植水稻面积的75%.最高百丛虫量为15600头,已超过防治指标的10倍以上,田间主要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稻飞虱在危害水稻的同时,还传播水稻病毒,给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台风来袭,稻飞虱的迁飞路径受到影响,加上近期气温走低给稻飞虱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目前安徽部分地区田块的稻飞虱尤其是褐飞虱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农户要高度重视这一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常见的稻飞虱有两种,即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白背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全国主要稻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以为害小麦、玉米、高粱、茭白、甘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