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户籍制度与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和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户籍制度是控制人口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十分重视户籍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制度必须适应需求,如果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必然为时代所抛弃.唐宋之际,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其主要驱动力即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制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试图将唐代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的转型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分析其变革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土地制度内容逐渐被丰富,土地所有制形式也不断扩充,从公社所有制到国家土地所有制再 到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其中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规律和历史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各朝代主 要土地制度的梳理,找出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历史特点,并试图从中获取对当代土地改革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翟欢 《世界农业》2020,(4):51-59,142
登记机制是美国土地休耕制度的核心。该机制通过设立准入标准、竞价上限、环境效益指数和最大面积上限对休耕进行资格控制、成本控制、效益控制和规模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中国目前的休耕工作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急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善的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该研究总结了美国土地休耕登记机制的优点,并提出中国在土地休耕体系的构建中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双重手段,注重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相结合,借助“政府购买式服务”的制度优势,运用社会力量进行休耕养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方面的有益经验,对于有效地改革和完善中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对给原土地权利人所造成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一般来说,土地权利人可得到的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征…  相似文献   

6.
罗马时期埃及法律上承认私人土地所有权,出现了大量的私有土地.私人土地租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经营方式.研究罗马时期埃及土地租佃经营方式,对于理解和认识古代东方社会尤其是古代中国普遍存在的租佃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制度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土地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土地征收制度的核心.多年来,土地征收补偿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从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基础理论出发,寻找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对症下药,提出解决征地补偿制度漏洞的方法和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建议,切实平衡社会公共利益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8.
产权社会学视角下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社会学视角来解释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通过嵌入性的产权社会学视角,呈现土地流转镶嵌在国家、市场与地方社会的过程。虽然经济学、法学的研究强调市场制度和有关土地产权的法律是影响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但单单依靠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市场机制来讨论土地流转,脱离产权运作的社会环境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唯有加入地方制度分析,考虑国家、市场、地方性制度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过程,才能更清晰地解释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土地登记是中国国土资源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面对群众和面对社会的工作,完成住房土地登记,保护住宅土地的根本利益,明晰土地权利的状况,是我们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土地的分割登记是保证法律全面贯彻的实施,以达到"持证管地,凭证用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姚晨  魏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137-138,123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稀缺资源。我国在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采用强制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期达到土地资源结构的优化,土地资源的有序使用。因此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将日本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中国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在法律依据、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日本适合我国发展条件的可参考借鉴之处,为我国今后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进入生产过程,必定应该分享经济发展所形成剩余。正是凭借中国特殊的土地制度安排,在这一制度安排中土地食利者阶层未能形成,中国可能获得快速经济发展。要保护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就要从维护当前中国土地基本制度和其中的宪法秩序开始。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从古至今,中国的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氏族共有制、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等所有制形态的变迁。从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得知,平均主义思想是长期影响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土地制度改革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确认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土地流转交易安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是确认和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基本手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是国家法定的一种用益物权。长期以来,土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家推广土地收购储备的政策导向是影响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主要供给因素,地方政府获取短期土地收益最大化的偏好是影响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主要需求因素。并对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类型和实践的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是协调土地征用中私益与公益冲突的基本制度。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数额偏低、补偿范围偏窄、受益主体不够明确、土地征用权泛化等问题,致使实践中出现大量因土地征用及其补偿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并民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建议从法律制度入手,着力完善有关土地征用补偿方面的法律制度,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并建立有效的纠纷仲裁机构,以切实保障广大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此类纠纷,推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制度是国家获得农民集体的土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的重要手段,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研究土地征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寻求其发展规律,对进一步完善征地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就积极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存在的现实难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土地确权登记的颁证的有效对策,希望对更好的激发农村内在发展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土地细碎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细碎化现象是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新时代带来的更多不同的挑战,中国土地细碎化状况也在不断加剧,主要有中国的基本国情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继承制度的影响以及高土地流转成本抑制等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金凤 《农业考古》2004,(1):55-58,75
土地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基本问题,封建社会的诸问题,往往在土地问题上得到反映。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土地问题也十分突出。长期以来,研究者虽关注于汉武帝经济活动,但尚无专文就其土地问题作论述。其实,考察汉武帝时期的土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可以从一个较新的层面上认识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汉武帝的统治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建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39-3442
我国土地征收之所以会造成很多社会悲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宪法在规范政府土地征收权力、保障农民权利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中,由于政府既是土地征收的决策者,也是土地征收纠纷的主要裁判者,政府土地征收权力与被征地的农民权利的失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对保障农民权利重视不够,引起被征地农民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利于和谐与稳定的社会悲剧。为根治土地征收纠纷,实现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双赢,应当考虑通过保障农民对土地征收的参与权、构建土地征收宪法评价机制等措施,让宪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