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耦合发展,需注重特色农业产业、地方农耕文化、"科技、管理、资金"投入的有机结合,促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以江西会昌岚山园规划为例,对江西休闲观光农业和江西农耕文化结合方式进行了阐述,提出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摆手活动是土家族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摆手舞再现了土家先民农业生产劳动的场景,摆手歌记录了土家先民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情况。研究证实,在明朝甚至更早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山地农耕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了,并且这种文化的产生是伴随着族群迁徙而出现的文化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农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史上占主导地位,在"农本""重农贵粟"的思想观念影响和主导下,历代统治者也非常重视农耕在治国、安邦、富民中的作用。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农耕谣谚,这些谣谚不仅是农副生产关于天、地、人之间的哲理性辩证关系思考,也是中国农耕文明与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时至今日,这些农耕谣谚仍具有科学实践应用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聚落定居生活促使原始农耕经济出现并顺势发展。从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功用等综合分析,其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具,表明查海农耕生产性经济已经出现。查海时代先民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农耕生产性经济时代,是辽河流域农耕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5.
正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一处非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袁聚落定居生活促使原始农耕经济出现并顺势发展遥从查海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功用等综合分析袁其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农具袁表明查海农耕生产性经济已经出现遥查海时代先民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农耕生产性经济时代袁是辽河流域农耕文明之源遥  相似文献   

6.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中总结形成的,并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中国最早涉及到天象变化及农事活动的诗歌,《诗经》中的《七月》可谓是"二十四节气"之滥觞。本文将《七月》作为以时令物候知识指导农业生产的范本,对其中的农事进行解读,揭示了彼时的农业生活面貌、农业生产经验和先人们循天时、重人伦的农耕智慧,力图对当今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提供相关史料佐证,彰显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义强 《农业考古》2012,(3):242-244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也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省的红河、澜沧江流域以及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的广大山区和半山区。从经济形态上来看,哈尼社会以梯田陆地农耕经济为主,是极为典型的农业社会。哈尼人一般聚族而居,哈尼族村寨中延续千年的"莫批——咪谷"组织是哈  相似文献   

9.
"傩"在我国文化长河中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我国历史上主要的文化现象,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消灾以及消难纳吉等多种祭礼仪式音乐形式。江西作为我国傩文化主要发祥地,特别是万载县的傩舞,将江西传统的傩舞及傩乐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了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的地方傩。其中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特征,也对本地民间的音乐精华进行了吸收。因此,从"非遗"视野下对万载"开口傩"文化的音乐特征及音乐价值进行有效的研究,使江西傩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原农耕文化作为华夏农业之根、中华文化之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开放性。传承中原农耕文化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河南应做好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农耕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战略等文章,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推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宋代是江西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最能代表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及先进生产工具的推广和普及,曾之谨专门论述农具的著作《农器谱》正是这一时期江西农耕文明进步发展的理论结晶。《农器谱》是一部最早系统记述各种农具的专著,对当时江西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凝聚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逐渐远去,传统文化自信的根基受到威胁。如何树立一个鲜明的农耕文化符号,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亿万农民的期待。"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崔存岭 《古今农业》2006,429(2):110-120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产出居全国前列。抗日战争时期,江西农业虽受战争影响有所衰落,但江西人民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将战争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农产品的供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抗战时期江西农业之产出,不仅为江西本省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而且对支撑东南抗战、坚持全国持久抗战直至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漳台农业合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台农业合作回顾与展望林殿阁(漳州市人民政府363000)漳台两地农业合作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漳州先民“开台王”颜思齐、“阿里山之神”吴凤等就率众移居台湾,在台湾从事垦荒、农耕和渔猎。曾先后把水稻、茶叶、甘蔗等作物品种和载培技术带到台湾,为台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宝鸡的斗鸡台和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谷子粒(稷),这说明了黄河流域自古适于农耕,是生产稷的好地方。先民将自己的生活与土地相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围绕农耕生产形成了一系列习俗,苦在其中,亦乐在其中,在土地上建立起尊严和自信。《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展示了商周时期繁复有序的农耕生产习俗。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的云和县崇头镇,有着"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云和梯田,以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云山雾海、千姿百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享誉天下。然而,究竟是谁开辟了这片神奇的梯田,并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学术界未有定论。从畲汉农耕历史、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耕习俗等方面探求云和梯田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可为挖掘云和梯田独特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石器时代的航海业: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早期的文化交流(摘要)美国夏威夷大学罗靳特·巴里台湾中央研究院陈伟春(音译)我们相信,农业先民到达中国的东海岸是在距今7000年以前,那时航海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了,允许这些农耕先民移居到台湾岛。什么是中国大陆和台湾...  相似文献   

18.
云南各少数民族,从事农耕的历史已源远流长,但各民族进入农耕历史的时间却相差很大,有的民族先民进人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发现农耕文明的遗迹,有的民族则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踏人农耕社会的门槛。跨入农业社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云南各民族进行农耕社会的历史相差很大,时间跨度很大,因此各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差参不齐,直到二十世纪尚保留着极为原始的农耕文化,成为云南民族地区传统农业中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游耕文化游耕是进入农业社会后的最原始业的农耕方式,有固定范围内的游耕和非固定范围内的游耕。最初的游耕…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丰收     
正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从狩猎和采集社会步入到农业社会,驯化选育动植物、生产食物以维持生计和繁衍后代。无论是在广袤肥沃的平原地带,抑或是在荒凉贫瘠的河谷山沟,先民在感恩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同时,也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山川大地的面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农耕时代的中国人立于天地之间开拓进取、生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19-22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伟大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乡村振兴,离不开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之魂、之脉,要在充分把握其精神特点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举措,让农耕文化在传承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