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5年内取消农业税。本文尝试根据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取消农业税的近期(即过渡时期)和远期(即最终取消农业税)两个不同时期应关注的问题及相关配套措施,并提出应依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税制,加强税收立法的统一性,最终实现税制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基本原则是对农民和农村经济“多予、少取、放活”。在近年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又将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求在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1关于农业税的发展历史据《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成为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在中国已经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经历了数次大的调整和变化。总的看来,历史上我国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是由繁到简,但无论农业税的形式如何变化、名称如何改变,却始终未能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国库主要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农业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政府就依照有关规定,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始征收农业税,以后又在1958年颁布了农业税条例。从1983年开始,除征收农业税以外,国务院还根据农业税条例的规定,决定开征农林特产农...  相似文献   

3.
案例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的乌屯村,是个以种粮为主的农业村。收农业税时期,村民收入低,大部分村民有欠农业税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取消农业税并给种地补贴,农民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4.
媒体链接     
政策今年8亿农民将免征农业税2005年享受免征农业税的农民将达到8亿人。这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2005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支的主要情况时透露的。金人庆说,今年全国在稳定去年“三农”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新增山西、内蒙古等19个,加上去年已经免征和基本免征农业税的8个省份,2005年可提前实现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将达到27个,其余的河北、山东、广西、云南4省(区)2005年有217个县(市)也将免征农业税。金人庆说,预计2005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将比2004…  相似文献   

5.
运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从2000~2007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对取消农业税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panal data),借鉴"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方法估计取消农业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大小。研究结果发现,取消农业税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的增长。结合实证模型的结果,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作化时期,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西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农业税征收政策措施,稳定征收总额,实施减免政策,使农业税负担进一步公平合理。虽然在农业税征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农业税征收处理了为国家动员建设资金同扩大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之间的矛盾,完成了国家所给予的指标任务,巩固了工农联盟,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全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将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据笔者在农业战线工作多年的亲身经历,在这里对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谈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这将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据笔者在农业战线工作多年的亲身经历,在这里对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谈些浅显的看法。1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2005年,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周口市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全市农民总负担大幅度减少,小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甚至实现了零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心和以民为本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宣布:“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直接受惠300多亿元。那么,农业税免除以后,涉及农民、农业企业的税制还会有什么的变化?农资企业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扶持?我们现在到了探讨这一话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安乡县天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天喜合作社)是经过正式注册登记的合法组织,具备从事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以下简称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资质,聂天喜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天喜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从事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4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今年起,河南将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面免征农业税。这是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去年12月21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郑重宣布的决定。2005年,国家对河南省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对河南省31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全部免除农业税。鉴于国家这一政策,为进一步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下列情况可减征或免征农业税。  一、纳税人依法开垦荒地、荒滩所得到的农业收入,从有收入那一年起,免征农业税1—3年。移民开垦荒地、荒滩所得到的农业收入,从有收入那一年起,免征农业税3—5年。具体免税年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垦种难易程度和生产投资情况规定。  二、纳税人从下列土地上得到的农业收入,免征农业税。  1.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林业、水利院校用作农业试验的耕地。  2.对农业系统事业单位的农作物良种示范繁殖农场,免征农业税的耕地面积,以征收机关核查的实际繁殖良种的耕地面…  相似文献   

13.
按中央7号文件规定,在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中,考虑到我省地域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情况,我省农业税税率仍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贫困地区农业税税率从轻确定,全省农业税税率最高不超过7%.各县(市、区)农业税的具体计税常产、计税税率和农业税征收任务,经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要分类测算到乡,并落实到农户或者其他农业税纳税单位和个人. 国有和集体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机关、部队、企业、学校按其实收产量的已确定的比例征收.其他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的农业税比照当地同等税收水平征收. 农业税社会减免和自然灾害减免政策按修改后的<安徽省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各个省份完成了农业税改革,取消对农业税的征收,减轻了农民负担.对农业税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直至最后的终结进行了梳理,农业税是地方及中央财政的重要保障,同时严苛税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沉重负担.为了客观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搜集整理了30个省份2001-200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重差分估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5,(3):59-59
从今年起,全省实行农业税全额免征(农业税附加也相应免征)。据测算,全省一年可为农民免除税负13.6亿元。今后,湖南省农村除烟叶农业特产税外,已基本没有了直接面向农民的税费。  相似文献   

16.
一土 《新农业》2001,(4):4-4
(接上期) 5.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按照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不重复交叉征收的原则,对在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继续征收农业特产税.对在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可以由试点地区省级政府决定只征收农业税或只征收农业特产税.在其他地区只征收农业税.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农业税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学者从减轻农民负担、改革的国际背景、公共财政与税收、公共政策等角度对农业税改革的成因作了探讨.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现在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出理论总结.最后,采用利益集团的分析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农业税改革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期四川森林的变迁(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五)近史时期与解放以来的森林(一)近史时期(公元1912—1949)自民初以降至四川解放前夕,可统称为近史时期。本时期共三十七年,包括军阀混战,国民党军政中枢迁川以及反动统治垮台等几个阶段。这一时期,四川森林已有一些基本统计数据;不少林学家曾分赴主要林区作森林调查;一些文献已有四川森林破坏严重的记载。现依据这些材料,指出四川森林变迁已进入突变时期。第一,森林复被率锐减,其森林破坏之严重和森林消失速度之快,都是四川森林变迁史上所仅见。  相似文献   

19.
只有减轻了九亿农民的负担,让农民普遍摆脱贫困,中国才能走进全面的小康社会。上海市2003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浙江省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免征农业税,厦门市2003年缓征农业税、2004年起不征农业税,在全国带了个好头,开启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先河。这对广大农村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4,(11):19-19
黑龙江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后,该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又联合几部门下发了《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