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凤山县不同海拔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500~700、701~900和901~1 100 m 3个海拔区间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对泡核桃产量、树高和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901~1 100 m的平均年产量最高;海拔与树高和胸径呈负相关关系。在凤山县海拔901~1 100 m的地区种植泡核桃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 ]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示生长因子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1)不同种源/家系间37 a生时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94.29%、11.72~16.03 m、11.33~17.92 cm、0.084 4~0.329 1 m3。(2)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分别为0.607 7、0.513 1、0.634 4。(3)保存率、树高与地理坐标、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与海拔(r=0.938**,r=0.868**)、年均温(r=0.914**,r=0.844**)显著正相关,与经度(r=-0.913**,r=-0.735~*)、距离(r=-0.923**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种植泡核桃,然而对泡核桃种植的立地条件并未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了探寻最适于泡核桃生长的立地条件,从而为桂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核桃产业提供数据支撑,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为例,研究了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立地条件对泡核桃生长结实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泡核桃树的生长势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弱,海拔高度对泡核桃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坡度与坡向对泡核桃树的生长势与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土壤类型对泡核桃树的生长势与产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总体上讲,土壤质地对泡核桃树生长势与产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种植在黄壤土上的泡核桃树其生长势与产量比种植在红壤土和砂壤土的都要好要高,种植在中壤土上的泡核桃树其生长势最好,种植在轻壤土的的泡核桃树其产量最高;土壤厚度对泡核桃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于土层厚度为20~50 cm和 50 cm的土壤上的泡核桃树其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不同宽度和密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以流域6块大小为20 m×40 m的中山杉与杨树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宽度(15、30和40 m)和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与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的人工林河岸缓冲带具有不同的优化宽度,15 m宽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和30 m宽的杨树林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留磷的要求。(2)不同林分密度中山杉林缓冲带对总磷和可溶性磷的平均截留率分别表现为:1 000株·hm-2>400株·hm-2>1 600株·hm-2和1 600株·hm-2>1 000株·hm-2>400株·hm-2;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杨树林缓冲带对总磷平均截留率最高,为87.97%;林分密度为1 600株·hm-2  相似文献   

5.
文燕萍 《绿色科技》2020,(3):108-109,111
为了促进岑溪市澳洲坚果优良苗木培育健康发展和提升澳洲坚果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产业效益,对全市不同乡镇4个澳洲坚果基地进行了管理技术调查和9株初选优树测产,总结了澳洲坚果高产关键管理技术。结果表明:9株优树单株间产量、干出仁率存在较大差异,最高单株产量58.7kg,最低单株产量10kg,最高单株干出仁率15%,最低干出仁率5.5%,产生差异与管理技术和品种有关,这也为进一步选择优良单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给晋北半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营建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云州区选取不同树龄(24~25、32、38a)及不同密度(1 000、1 666、2 500株·hm-2)代表性樟子松人工林地,采取常规方法采集土样和测定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和不同密度对0~80cm 层土壤容重、含水量、持水量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为,较低林龄(24~25a)土壤容重最低,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最好;较低林分密度(1 000株·hm-2)含水量最高且深层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较高,但林分密度1 666株·hm-2的表层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较高;土壤孔隙度及持水性能0~10cm 层最高,60~80、40~60cm层次之,10~20、20~40cm 最低,林分经营适宜密度为1 000~1 666株·hm-2。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春天我国南方发生的严重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严重危害,作者调查了富阳区毛竹林的受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受灾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毛竹林受灾程度与其所处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竹林地土壤厚度等环境因子以及毛竹林林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海拔高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林恢复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在试验的几个处理中,以在高海拔(500 m)区使用大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60 kg/667 m2和复合肥40 kg/667 m2)和在低海拔(300 m)区使用小剂量施肥(生物肥料100 kg/667 m2和复合肥20 kg/667 m2)的新竹产量为高,每年产量分别达到2 243.3 kg/667 m2和2 25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加65.4%和63.3%;3)高海拔地区的毛竹林因受损严重,在适当施肥后其新竹萌发量比低海拔地区的要高,但立竹直径明显低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立地因子对云南石梓幼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石梓幼林随着海拔升高,树高、胸径生长量逐渐下降,海拔500m以下为云南石梓栽培的最适宜区;海拔5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800m为次适宜区;造林地植被类型不同,幼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差异,未经改造的白茅地段不宜选用;不同坡位对云南石梓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坡顶、山脊生长最差。造林地要求疏松、肥力良好的土壤,土壤厚度(A层+B层)最好>80cm,<50cm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9.
矮林栽培芳樟的香精香料原料林模式,一年砍伐一次或两年砍伐三次枝叶提取精油,会导致土壤肥力衰退,特别是氮、磷、钾等流失严重。为给芳樟矮林施肥提供技术支持,以4年生芳樟矮林为材料,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 g·株-1、12.5 g·株-1、25 g·株-1、50 g·株-1、100 g·株-1、200 g·株-1)对芳樟矮林生长和得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芳樟矮林萌条长度和粗度有显著促进作用,施用100 g·株-1复合肥显著促进芳樟矮林萌条增长、增粗生长,而对芳樟矮林萌条数影响不明显。施用25~100 g·株-1复合肥均能显著促进芳樟矮林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其中施用100 g·株-1复合肥对单株鲜重、单株叶鲜重、单株小枝鲜重和单株主枝鲜重效果最好。施用复合肥对芳樟矮林单株叶片、小枝得油率无显著影响,但主枝得油率随施用复合肥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施用复合肥是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雷竹-黄精复合经营中的立竹密度,以粗放经营的雷竹林为试验区域,设置3种立竹密度,D1(6 000~9 000株·hm-2)、D2(9 000~12 000株·hm-2)和D3(12 000~15 000株·hm-2),分析了三种立竹密度对黄精的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以及块茎药用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立竹密度对黄精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相对性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D1密度下,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最大,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地上及地下部折干率最高;另一方面,3种立竹密度下,黄精总多糖含量和黄精总皂苷含量无显著差异。这项研究阐明立竹密度是影响雷竹林下黄精生长的重要因素,雷竹-黄精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6 000~9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12.
凤庆县核桃品种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凤庆县核桃品种进行调查和优良单株选择,调查到的6种核桃品种分别为大泡核桃、水箐夹棉核桃、夹棉核桃、漏米核桃、大麻茶核桃、圆波罗核桃.经过筛选与对比,大泡核桃品质较好,适宜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共初选出12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经复选,共选出97株大泡核桃优良单株;依据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分析,雪山镇立体气候对凤庆县的主栽品种大泡核桃的壳厚、出仁率、出油率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经分析认为,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海拔为1 600~2 100 m,次适宜区海拔为1 200~1 600 m、2 100~2 200 m,海拔1 200 m以下与2 200 m以上的地段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适宜的造林密度,设置2 500、2 222和1 667株/hm23个造林密度,开展不同密度造林试验,造林后6年内定期调查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调查和计算6年生林分的保存率和蓄积量,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和蓄积量均影响显著。6年生时,平均树高在1 667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在2 222株/hm2密度林分中最高。随林龄增加,各密度林分的树高和胸径年净增长量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单株材积年净增长量均呈上升趋势。随林分密度增加,保存率呈下降趋势,蓄积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株材积受造林密度影响最大,保存率影响最小。作为纸浆用材林,可选择2 222株/hm2造林密度,该密度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林业资源管理》2015,(4):39-44
以景谷县思茅松天然乔木林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DEM为信息源,在前期实测120株思茅松单木生物量建立思茅松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0.952 8,估测精度p=85.4%,均方根误差RMSE=14.81kg,可用来进行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估测;在空间分异上,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在海拔1 500~2 000 m时生物量密度最大,为73.33 t/hm2;坡度对生物量影响主要集中在陡坡、缓坡和斜坡上,其中,在急坡上生物量密度达到最大,为76.17 t/hm2;生物量在各个坡向上的分布相对较均匀,生物量密度在阴坡上最大,为74.13 t/hm2,在阳坡上最小,为70.42 t/hm2。  相似文献   

15.
对印度引进的木豆晚熟品种ICP70 35 ,在怒江六库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木豆的单株产量以全垦整地方法为最高达 0 0 6 4kg/株 ,打塘整地方法最低为 0 0 38kg/株。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木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全垦整地最高为 3773 2 0元 /hm2 ,种植沟整地次之为 2 932 6 0元 /hm2 ,打塘整地最低为 1971 90元 /hm2 。因此 ,在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块 ,宜采用全垦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在坡度较大的地带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宜采用打塘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相似文献   

16.
平欧杂种榛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欧杂种榛"达维"为试材,以园地传统施肥量为对照,对配方肥中氮、磷、钾单因素施肥量进行了试验。通过测定试验树单株产量、果实百粒重、百叶质量、叶面积等指标,发现配方肥中氮、磷、钾含量对试验树果实百粒重、百叶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单株产量、叶面积有显著影响。单株施氮量为300 g时,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单株施磷量为100 g时,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单株施钾量为100 g时,平均单株产量最高、平均叶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植被覆盖度不同地貌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植被覆盖度与地形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利用2000—2018年MODIS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和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度年代际时空演变特征和两地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坡度和坡向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2000—2018年,广西喀斯特石山区和山地丘陵区植被覆盖度改善程度均较大;喀斯特石山区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为8.36%/10 a,山地丘陵区为7.81%/10 a。两地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特征较一致,且年份差异较小。两地植被覆盖度在较低海拔区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不同海拔等级植被覆盖度均明显增加,喀斯特石山区增幅更大;喀斯特石山区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海拔为600~1 000 m,山地丘陵区为1 000~1 400 m;两地植被覆盖度在海拔小于200 m时差异最大,600~1 000 m时最小。两地植被覆盖度在坡度5°~10°时均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坡度大于10°时,山地丘陵区变化更稳定。山地丘陵区不同等级坡度的植被覆盖度均高于喀斯特石山区;两地植被覆盖度在坡度15°~25°时差异最大,坡度大于25°时差异最小。两...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望天树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现有望天树林分状况基础上,分析望天树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实测了5个县150株望天树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望天树天然次生林年均生长量标准线分别为:3135龄级:树高≥0.81m,胸径≥0.82cm;3635龄级:树高≥0.81m,胸径≥0.82cm;3640龄级:树高≥0.79m,胸径≥0.85cm;4140龄级:树高≥0.79m,胸径≥0.85cm;4145龄级:树高≥0.74m,胸径≥0.89cm;4645龄级:树高≥0.74m,胸径≥0.89cm;4650龄级:树高≥0.73m,胸径≥0.90cm。(2)人工林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其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3%、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4%、材积≥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1%。(3)共选出优树18株,其中,天然次生林10株,人工林8株。旨在为望天树的遗传改良和创新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不同整地方法对木豆植株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印度引进的木豆晚熟品种ICP7035,在怒江六库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豆的单株产量以全垦整地方法为最高达0.064kg/株,打塘整地方法最低为0.038kg/株。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木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全垦整地最高为3773.20元/hm^2,种植沟整地次之为2932.60元/hm^2,打塘整地最低为1971.90元/hm^2。因此,在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块,宜采用全垦整地方法种植木豆;在坡度较大的地带,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宜采用打塘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促进油松人工林生长的最佳保留密度,以3年生油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密度处理,测定不同密度设计下油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情况和土壤性状。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设计下,油松人工幼龄林的生长情况有显著差异,在密度为1 200株·hm-2时,油松人工幼龄林树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最佳,其次分别是1 000和1 400株·hm-2。(2)不同密度设计下,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含水量等土壤养分指标中,1 200和1 400株·hm-2比较差异不明显,而1 000株·hm-2各项指标较低;速效钾、有效磷在1 200株·hm-2密度设计下更高,1 400株·hm-2次之,1 000株·hm-2最低,差异显著。因此,油松人工幼龄林密度设计在1 200株·hm-2时,其生长情况最为理想,土壤性状也比较好,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幼龄林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