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方优质有机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承德稻区地处我国北方,属北方半湿润单季稻作区。2000年我市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全国生态稻示范基地。经过几年的技术研究和不断探索,一项适合北方冷凉稻区应用的优质有机稻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成功,并成为承德市地方标准。该技术是在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下,生产无污染、高品质的优质稻谷。  相似文献   

2.
浅谈辽东冷凉稻区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杨录威(新宾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理施用氮素化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在水稻栽培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氮素化肥施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肥量不足,满足不了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生...  相似文献   

3.
辽东冷凉稻区稀植栽培的产量、生理及效益试验研究董春田,曾祥宽,张海楼,黄仁洙,孙芙英,李海洋(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辽东稻区包括抚顺市4县(区),本溪市2县,铁岭市2县,共8个县(区)近百万亩中、低产稻田。该区大都处于高寒...  相似文献   

4.
优质生态稻栽培管理技术是在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下,生产无污染、高品质的优质稻谷.承德稻区地处我国北方,属北方半湿润单季稻作区.2000年我市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列为全国生态稻示范基地.经过几年的技术研究和不断探索,一项适合北方冷凉稻区应用的优质生态稻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成功.2001年我市该项技术示范面积1200hm2,平均产量6463.5kg/hm2,比常规种植增加投入1506元/hm2(主要是用工上),但由于售价较高(2.52元/kg),农户纯增收1576.5元/hm2,加工企业获利1.52元/kg.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应用蓝光转化膜育秧对苗床温度、秧苗素质和分蘖消长的影响,揭示了其增产机理,肯定了蓝光转化膜在东北冷凉稻区应用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认为它是一项很具潜力的增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lis)危害,分析了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特点,根据资料确定影响里下河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制度、品种布局、栽培方式、气候条件等.提出了防控措施,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合理确定防治适期、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不同非洲菊品种在日光温室的栽培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从云南省农科院引进10个非洲菊品种在日光温室进行3 a的对比试验,根据产量、切花质量、抗病虫害和耐热、耐寒性各项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1#、索拉、嫩橙3个品种在西北干旱冷凉区日光温室栽培表现好。桔红、阿尼神、非拉、塔城大部分性状优异,能基本适应西北干旱冷凉区日光温室栽培,但应注意病虫害防治,红桔、凤超和黑心红3个品种不适合在西北干旱冷凉区日光温室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10.
笔者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0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营口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营口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在营口稻区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百合是重要的商品花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目前石家庄地区的百合栽培面积较少,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太行山冷凉区环境、百合资源的基础上,对太行山冷凉区引进的OT系切花百合Manissa、 Robina、 Conca D’ or 3个品种进行生育期、株高、茎粗等调查统计,并对太行山冷凉区气候环境条件和3个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总结了太行山冷凉区OT系切花百合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促进石家庄地区百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辽宁西部山地丘陵稻区水稻生产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杂草稻在江苏省稻区已上升到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有害植物,且随着少勉耕、直播稻与麦套稻等简易耕作栽培面积的扩大,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我们对杂草稻的来源、传播途径、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危害性等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临海市有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为沿海稻区的稻菜轮作制度、中部平原稻区的单双季混栽制度、丘陵稻区的单季稻主栽制度, 针对这3种水稻栽培制度, 分别设立病虫监测区, 开展二化螟发生为害规律研究, 分析螟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水稻不同栽培制度的二化螟为害发生程度为单双季混栽制度>稻菜轮作制度>单季稻为主栽制度, 造成二化螟发生为害加重的主要原因是种群自身和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栽培稻抗旱种质资源利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 ,北方稻区春旱发生的机率为60 %~ 80 %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浸地和低洼地实行水稻旱作 ,是 2 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发展旱稻其首要条件是拥有耐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从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以及对其遗传和生理的研究结果看 ,通过对现有水稻遗传资源的改良利用 ,可以满足这一条件[9] 。1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栽培稻抗旱种质资源栽培稻 (OryzasativaL .)已具备在水旱条件下生长的潜能。栽培稻起源于沼泽地区 ,水稻是基本型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 ,引向山地成为陆稻和旱稻。因此 …  相似文献   

17.
<正>马站乡属高寒冷凉稻区,水稻是该乡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的24.8%,常年单产在4 500 kg/hm2左右,单产较低,农民增收困难。分析其低产的原因,首先是环境条件恶劣,以低温冷害、稻瘟病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和严重;其次是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措施推广滞后。运用科学技术,"趋利避害"是提高水稻产量和种稻效益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冷凉稻区水稻生产潜力较大,只要栽培技术到位,产量还可以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干旱冷凉区小株型白菜注水点播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整地、施肥、起垄、适时覆膜、注水点播、田间管理和采收包装等内容,以期为干旱冷凉区小株型白菜注水点播高效节水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通过对2008年安庆稻区的宿松县中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武运粳19号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与栽培特性,提出了其在太湖稻区适宜的直播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武运粳19号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