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成虾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晖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4):375-376
南美白对虾成虾常发生桃拉综合症、白斑综合病、红腿病、烂眼病等病害,选用健康虾苗,坚持定期消毒和调节水体,结合高效低毒药物防治,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刘阳 《新农业》2012,(6):55
一、白斑病1.病症对虾头胸甲触角区出现白斑,头胸甲易剥离。2.病因主要是白斑杆状病毒所致。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有:①虾池老化,底质差。②放养密度过高。③滥投饵料,由于不少杂鱼、兰蛤、卤虫等带有该病原体,使病原体直接由摄食进入虾体。④持续高温。3.防治方法①改善虾池环境条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②发现虾病后及时清除死虾,防治交叉感染。③投喂优质配合饵料,适量投喂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提取了95%酒精保存的病虾组织(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并进行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PCR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虾组织(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有轻微的跑带现象,鳃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电泳条带亮。PCR检测结果发现,对虾不同组织的阳性检出率高低顺序如下:鳃肌肉=表皮附肢复眼。研究结果说明,鳃和肌肉可作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PCR检测的合适部位。  相似文献   

4.
鱼虾安是由山西省鱼虾安水产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既可用于防治鱼类暴发性疾病、传染性出血病、肠炎、烂鳃、赤皮、打印、竖鳞等病;又可防治对虾育苗期弧菌病、长杆菌病,养成期和亲虾的弧菌、红腿、烂眼、白斑、烂鳃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2020年检测安徽省滁州、安庆和合肥的20个稻田养殖的200只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鳃组织中白斑综合征病毒和虾虹彩病毒,结果发现白斑综合征病毒阳性检出率为97.5%,病毒含量达106拷贝/mg的检出率与克氏原螯虾死亡率呈正相关.虾虹彩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3%,只在滁州的3个和合肥的2个稻田的养殖虾中检出.  相似文献   

6.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虾白斑综合症由一种大型无包涵体杆状病毒引起,是对养虾业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病毒。研究资料表明,世界各地的病毒分离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病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验亲虾,选择健康亲虾产卵、孵化,放养健康虾苗以及加强管理对提高养殖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射阳某对虾养殖场采集患白斑综合征的病死对虾,以对虾组织镁浆液接种克氏原螯虾并传至2代。结果螯虾全部发病死亡。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对虾和2代螯虾,均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阳性,将此WSSV命名为射阳株,进一步用斑点杂交和单抗ELISA检测射阳株在肌注和口服感染螯虾体内的动态分布,并与青岛株的动态分布相比较。口服和肌注螯虾在感染后12h,病毒首先在血淋巴中检出,然后减少,36h后又明显检出,并增加至高峰然后减少;肠上皮、心脏、肌肉中的病毒在口服和肌注感染后36h同时出现并呈总体递增分布;此外,病毒在胃上皮、真皮和结缔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感染死亡螯虾各主要组织器官均可检出病毒;电镜观察死亡螯虾鳃、心脏、肝胰腺、直皮、卵巢等器官的超薄切片,均可见到典型的病毒粒子,显示死亡螯虾内病毒已形成周血感染。WSSV射阳株与青岛株在螯虾的动态分布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患暴发性流行病病虾肝胰腺及中肠超薄切片中看到有包膜的杆状病毒颗粒,长250 ̄270nm、宽70nm左右。将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注射健康虾,可引起发病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虾相仿。因此,杆状病毒是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同时在活检时发现病虾肝胰腺及心脏压片中有较多细菌,将未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注射健康虾,比注射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的虾死亡早而迅速,所以受病毒感染后再继发细菌感染将加快病情恶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双乙烯亚胺(BEI)灭活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保护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抗WSSV感染的效果,以期为白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免疫方法。【方法】应用BEI对WSSV和WSSV超声破碎液进行灭活,通过口服和注射分别对克氏原螯虾进行免疫,再对其进行抗WSSV感染的效果研究。【结果】WSSV在BEI处理24 h可以被完全灭活,通过口服途径用灭活制剂免疫克氏原螯虾7 d后攻毒,克氏原螯虾死亡率显著下降,且口服免疫的效果要好于注射免疫。【结论】经BEI灭活24 h的WSSV灭活制剂对克氏原螯虾是安全的,口服免疫后可以显著降低克氏原螯虾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死亡率。图2表3参19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技术对2012-2014年间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珠海、江门、中山三地养殖体系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携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在珠三角凡纳滨对虾主产区的不同地方和不同养殖月份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中仔虾阶段WSSV携带率显著高于幼虾和成虾(P0.05)。  相似文献   

11.
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细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3年中国对虾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自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主要是弧菌属和微球菌属。感染实验表明弧菌毒力强,球菌毒力相对弱。未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组比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组死亡快,证明细菌尤其是弧菌可加速暴发性流行病病虾的死亡,16种不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目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江苏、浙江等地暴发养殖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2008年该病在江苏地区进一步蔓延,调查发现,在一些虾蟹混养池塘,中华绒螯蟹也有批量死亡的现象.本研究通过采集发病池塘中的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与日本沼虾,将上述3种淡水甲壳动物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同时利用建立的WSSV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3种淡水甲壳动物中均发现类似WSSV颗粒,PCR检测进一步证实已感染WSSV.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工回感试验表明该病毒对克氏原螯虾和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性,日本沼虾则无明显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3.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 ~52% 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嚢膜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4.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对辽宁省盘锦地区2014年出现的大规模死亡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展开病原研究,对死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分析鉴定,提取病虾鳃组织DNA/RNA后,以特异性引物进行WSSV、TSV和IHHNV病毒检测,通过16S r DNA测序及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和气溶素基因的双重PCR对分离菌株QD1进行分类鉴定,并对病虾的鳃、胃、肝胰腺和附肢进行了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对虾WSSV和TSV检测呈阳性;菌株QD1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使健康凡纳滨对虾致病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虾鳃及胃组织出现大量WSSV特征性的病变核,肝胰腺上皮细胞出现严重萎缩,肝胰腺管腔变大,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胰腺管之间结缔组织中血细胞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此次凡纳滨对虾大量死亡为WSSV和TSV两种病毒与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2%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清水、饵料混匀制成药饵喂给病虾,同时应用“溴氯海因”对水体消毒,3d后死虾大大减少,5d后虾病基本控制。2%甲磺酸培氟沙星加水,再加少量原虾池水,用于虾苗运输中,成活率达98%,比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7.
对自然发生的斑节对虾烂鳃病进行了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虾由杆状细菌感染造成鳃丝萎缩、坏死,鳃小片呼吸上皮脱落,鳃血中有菌团存在,而且病虾的肝胰脏、胃、肠、心脏等器官组织受毒素影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证实斑节对虾烂鳃病由杆状细菌感染引起。本文对细菌引起虾体的损害及对虾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斑节对虾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鳃呼吸功能障碍和细菌毒血症造成肝胰脏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沈光华 《农技服务》2005,(10):43-43
青虾红头黑鳃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寄生虫性红头黑鳃病。通过镜检可发现虾的病灶处寄生有大量的纤毛类原虫,类似饼形虫。该病传染较慢,易于治疗。另一类是细菌性红头黑鳃病。镜检无寄生虫,病虾鳃部残缺、糜烂,类似鱼类的鳃霉病。该病蔓延速度很快;死亡率高,较难治疗。  相似文献   

19.
病害是影响稻虾共养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为明确稻虾共养发病塘口中致病菌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以健康虾和病虾为研究材料,运用Illumina MiSeq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健康虾和病虾肠道内细菌的群落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预估出病原菌的种类.在此基础上,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病虾肠道内疑似病原菌进行分离.将分离所获疑似病原菌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泰国、中国等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因虾病流行 ,对虾养殖产量锐减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中危害最严重的就是白斑综合征 (whitespotsyndrome ,WSS) ,其病原体为白斑综合征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WSSV) [1 - 3] 。 1 993年 5 - 8月 ,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对虾养殖场发生了大面积的对虾爆发性流行病 ,损失非常严重[4,5] 。关于WSS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养殖病害研究的热点[6- 1 2 ] 。随着WSSV研究的深入 ,有关WSS的病原、病理、诊断方法、检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