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藁优9409是藁城市农科所继8901小麦之后推出的新一代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在解决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育种思路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对藁优9409的高产优质选育技术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取“高产与优质”杂交模式,重点加强对籽粒千粒重和饱满度的选择.是实现优势互补选育高产优质小麦优良品种的一项有效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I0002-I0002
张文英(1957-),男,研究员,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玉米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河北省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负责人,河北省玉米育种重大专项主持人;河北冀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冀丰玉米分公司董事长;河北省人事厅专家扶贫团成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专家技术服务团成员。先后从事小麦高产栽培、小麦模式化栽培工作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九五”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十五”期间主持完成了河北省重大课题“高产、…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八五”期间春小麦育种成就与今后发展对策孙连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小麦在辽宁省是仅次于玉米、水稻、高粱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八五”期间育成和推广了一批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由于具有特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对推动辽宁省小麦...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要求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现下的小麦栽培技术中存在着不规范及不完善等多处不利于高产优质的小麦生产。因此,本文立足于优质高产小麦的栽培意义和北方地区小麦生产条件分析,从小麦栽培的播前工作、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栽培期间注意的细节等方面进行优质高产小麦的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优质高产的小麦获得寻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组“十五”期间有28个小麦新品种获国家和省审定,建立了超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平台,为“十一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对小麦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分析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与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希望对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国家863计划“优质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日前已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和任务,并完成总结验收。专项实施4年来,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在5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超级稻育种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继续保持国际领先;(2)小麦高产优质与杂优化育种进展迅速,实现了高产与优质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期。作者之一(孙昌璜)曾指出,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限制小麦高产的主导因素。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是小麦高产的发展方向。在小麦免耕栽培方面,国外研究较早,国内于50年代有少量研究。近年来,江苏等省作了积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然而,将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研究结果,国内外尚少见报道。1985—1986年度,我们在五河县结合小麦“高肥宽行稀播”高产优质低耗栽培途径的大区示范,进行免耕与稀播相结合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专用小麦品质调优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因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而异,与栽培措施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水技术、化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优质专用小麦品质调优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在农作物育种、丰产高效技术集成、资源环境研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应重点抓好搭建和完善六个创新与服务平台,深化开展六大领域科技创新,集成创新六大技术体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统筹推进,坚持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模式、新机制协调推进,坚持良种、良法、良壤、良水、良制、良机配套发展,努力推动四川省农科院“十二五”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黄淮南片“十一五”国审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家春  邓贺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70-19072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数值较高,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数值偏低,即蛋白质数量性状较好,而蛋白质质量性状偏差。因此,黄淮南片小麦品质育种方面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选育优质中筋小麦品种上,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发展强筋小麦,并加强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小麦品种2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6个,小麦育种研究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内蒙古的小麦育种还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育种效率不高、方法落后等。文章总结和分析了"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审定的棉花品种。[方法]分析棉花新品种的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性水平,结合安徽省的中长期棉花生产发展规划和国家棉花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出安徽省棉花育种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提高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的对策。[结果]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共审定棉花品种54个,常规品种6个,杂交品种48个,安徽省自育审定的品种39个,外省在安徽省参试并审定的品种有15个。其中,由安徽省企业育成的品种占80%以上,种子企业成为棉花育种的主体。安徽省育成的棉花品种产量水平较高,优质棉育种取得进展,但在抗性上和铃重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该壮大充实棉花育种队伍;整合棉花科技资源,提升安徽省棉花科技水平;加大棉花科技投入力度;调整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强棉花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以为今后安徽省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高阳  李良厚  董玉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96-11698
[目的]为"十一五"林业投资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于2001~2005年分析了河南省林业投资、产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十一五"林业投资规划提出了建议。[结果]河南省在"十五"的5年间内,投资林业的力度不断加大,造林投资占主体地位,投资结构日趋科学,林业生态效益日益受到关注,林业产值不断创出新高,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河南省林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76036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882171.2万元,增加了63.7%。2000~2005年林业总投资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用指数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方程为y=131.489e0.0420x。[结论]河南省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是以指数型函数增长的,预期效益非常可观的,随着投资的增加,林业产值的增加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年、"十三五"的规划年,也是国家全面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年。面对新形势,科学编制研究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在新常态下谋求跨越发展的必然需要。文章就做好科技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如何能够制订一个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科技发展规划,为实现研究所跨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五"时期山东省内虾蟹类养殖概况,展望"十三五"时期及未来省内虾蟹类的发展。[方法]采用调查和搜集数据方法,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主要虾蟹养殖种类的产量、面积及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近年虾蟹类养殖规律和趋势。[结果]"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量整体稳中有增,养殖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养殖积极性有提高,其中南美白对虾是山东省虾蟹类主导品种。海水虾蟹类养殖产量呈现增长趋势,而淡水产量浮动较大。分地区来看,虾类的主产区是滨州市,蟹类养殖分布广泛,但产量呈现下降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对未来山东省虾蟹类养殖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全面掌握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指导“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2008—2018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从国家层面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跨越三个“五年”,但总体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比例仍然很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是夯实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重要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亟待在分类聚焦细化资金保障、加强县域规划技术帮扶、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供需平台和提升监管水平等方面系统谋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期间在农作物育种、丰产高效技术集成、资源环境研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应重点抓好搭建和完善六个创新与服务平台,深化开展六大领域科技创新,集成创新六大技术体系,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统筹推进,坚持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新模式、新机制协调推进,坚持良种、良法、良壤、良水、良制、良机配套发展,努力推动四川省农科院“十二五”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 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