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大力发展养殖业,规模化新兴的养殖小区不断出现,养殖密度加大,疾病问题更加突出,加上环境消毒不严、预防措施不利等因素,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同时感染、继发感染在许多养殖场变得很普遍。目前,常见的混合感染有病毒混合感染、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甚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这给临床诊断和用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热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以猪群表现较大比例的急性高热、急性死亡为主的一大类病症,其中以蓝耳病毒为常见和主要病原。而这些病原皆是养殖过程中常遇到的,可以淡化“高热病”的概念,从容应对高热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3.寻找具有抑制慢病毒复制活性的宿主限制性因子,研究慢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理解这些限制性因子的抗病毒活性将有助于发现新型的抗病毒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万遂如 《养猪》2008,(3):53-56
从发生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不仅检出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同时也检出多种细菌与寄生虫继发感染.当猪只混合感染多种病毒后,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致使其他病原体如细菌与寄生虫等容易侵入机体引发继发性感染或者机体内的某些常在的致病菌发生内源性感染,使疾病呈现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增加了临床诊断与防控的难度,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猪养殖产业发展中,猪疫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常表现为多种疫病混合感染。多种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混合感染发生后,临床症状更为复杂,临床诊断难度更大,常给兽医正确诊断带来很大影响。该文主要结合一起实际案例,分析了一例猪伪狂犬病、蓝耳病以及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以进一步提高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在当今的养猪生产中,猪病多病原混合感染十分普遍,而且相当复杂。不仅有几种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混合感染,也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数种病原引发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发生,一方面使病猪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复杂多变,极易导致临床病例的错误判断,错过最佳防治良机,给养殖场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乱用、滥用药物,给患病猪体带来毒副作用,也常造成耐药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各地养猪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养猪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也与养殖规模、数量成正比的不断出新,已由原来的单病原单一感染发展到现在的多病原混合感染、由原来的单细菌或单病毒的简单疾病发展到现在的细菌病毒等多重混感,所有这些疾病所带来的问题,给养猪业主带来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烦恼和损失.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高热综合征的猪群中不仅检出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同时也检出多种细菌与寄生虫继发性感染。当猪只混合感染多种病毒后,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致使其他病原体如细菌与寄生虫等容易侵入机体引发继发性感染或者机体内的某些常在的致病菌发生内源性感染,使疾病呈现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增大了临床诊断与防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李继祖 《畜牧兽医杂志》2012,31(1):102-102,104
目前,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成为猪病流行的主要特点。猪病越来越复杂,以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为原发病并发或继发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的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已成为目前猪病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
猪无名高热病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或发绀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统计源,检索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案例,对混感临床案例的地区分布、发病鸡品种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感染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地区分布与我国家禽存栏量的地区分布现状相符;肉鸡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远高于蛋鸡;细菌和病毒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和寄生虫在混合感染中的占比很少;在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肠杆菌占绝对数量优势;在病毒中主要是新城疫病毒,其次是禽流感病毒,此外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与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易发生三重感染。本文归纳了近10年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混合感染的基本特征,为认清鸡传染性支气管防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酵母细胞壁多糖在水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水产养殖面临严峻挑战,水产品安全已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健康养殖已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从养殖过程入手,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力是促进健康养殖的有效途径.酵母细胞壁多糖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一种真菌免疫多糖.它具有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增强自身对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作用.在水产动物中应用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对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春季后,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水产养殖病害开始增多。本文结合贵州省目前的主要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介绍了贵州省春季水产养殖需重点防控的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并针对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猪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猪群频繁的调入转出,猪群发病的动态也越来越复杂。猪群发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往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混合感染所造成。常常是多种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是继发感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升高,危害加大,使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增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某发病猪场病死仔猪进行了剖检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实验室病原检测,确诊其为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新特点 (一)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使病原体多元化,症状复杂化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  相似文献   

17.
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很多,包括环境及饲养管理、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寄生虫等.一般情况下,猪呼吸道病大多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和多种病因协同作用所致,故又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县内四大家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恶化,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的发生几率增大,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猪场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养猪场由于防疫措施及病死猪处理不当,一些流行病和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呈现多发趋势,且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根据对河南省南部各县区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猪病流行发生如下变化: 1 多病原混合感染非常普遍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多重(混合)感染非常普遍,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较多,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等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猪蓝耳病病毒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较多;病毒混合感染如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较多,尤其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混感较多.  相似文献   

20.
猪高热综合征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易感染对象是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