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海拔因子将西昌市退耕还林地划分为三大立地类型区,再按土壤和坡向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提出了退耕还林主要模式,即:生态林模式、林—草模式、经济纯林模式、林—药模式、竹林模式,阐述了不同模式的特点、配置方式和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南部浅山区经济林复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经济林复合栽培的原则与特征、模式与效益等.通过对林—农栽培模式、林—花栽培模式、林—禽栽培模式、林—药栽培模式、林—菌栽培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未郁闭的经济林行间,建议优先发展林—花栽培模式;在基本郁闭的经济林行间,建议优先发展林—禽模式.  相似文献   

3.
江锦攀 《绿色科技》2019,(7):126-129
指出了马尾松是我国建材市场中的主要木材之一,但由于长时间采用单一树种纯林模式经营,导致了土地衰退与森林生产力下降。同时,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容易导致森林火灾,严重制约了马尾松林木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目前,针对马尾纯林改造同种珍稀阔叶树营建复层林成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为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基于对马尾松纯林改造成复层林的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的分析,对马尾松纯林套种珍稀阔叶林营造复层林现状和土地改良方面进行初步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辽东山区小流域森林生态优化经济结构模式,进行了小流域森林生态立体复合经营试验,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内采用林—药、林—蛙和林—菌复合经营的模式是利用小流域自然优势的最佳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格氏栲等3种珍贵用材树种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氏栲、楠木和樟树是珍贵用材树种。主要调查分析其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寻求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这3个树种的大面积造林提供可靠依据。分析表明:楠木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较难协调,楠木的纯林模式较混交林好;格氏栲营造混交林或纯林均可,但格氏栲混交林比纯林生长更好;樟树在山区造林以混交林模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与分析木材及其他产品的经济效益、林分结构与林分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与理化指标、保土涵水固碳等生态效益 ,对从云南热区选择出的 3个造林树种 :西南桦、山桂花、高阿丁枫及引种的热带速生树种马尖相思所营造的 4种人工纯林和 2种混交林半个轮伐期 (10年左右 )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这 6种人工林虽然主林层种类单一 ,但利用热区的自然条件 ,可以培育成具有复杂多样的下木、灌木、草本层植物的复层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 10年左右已可恢复到相似立地条件下天然林的状况 ;土壤肥力及理化性质在造林后先降后升 ,现已稳定回复到造林前水平 ;生物量较小 ,但木材经济产量较天然林高得多 ,由于木材价格高或兼有副产品 ,人工林的经济效益也较同地类的天然林高得多 ;保土涵水固碳等方面已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人工林小流域内未见地表径流 ;因此认为这 6种人工林已达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GPS RTK灵锐S82-2008作为试验仪器,选择树种结构类型为阔叶纯林、针叶纯林两种类型林分的高郁闭度(≥0.70)、中郁闭度(0.40~0.69)和低郁闭度(0.20~0.39)共6个试验点进行静态模式下连续定位,并应用相关后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认为,静态模式下GPS RTK在不同树种类型的林冠下信号接收能力均较空旷地带弱;在同一树种结构类型条件下,信号强弱依次为低郁闭度、中郁闭度、高郁闭度;在同一郁闭度等级不同树种结构类型条件下的信号接收强度,阔叶纯林下要比针叶纯林下强。  相似文献   

8.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9.
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石首市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立地类型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与分类的基础上,将石首市抑螺防病林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和36种配置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生态效益及抑螺效益较高的防病林模式均为杨树林配置,且其综合效益与林分密度呈现正相关,景观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兼有杨树纯林和景观树种,而经济效益较高则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不同立地类型中综合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均为高密度杨树纯林模式,其次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为提升石首市及其相似地区抑螺防病林的综合效益,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潮土、黄棕壤地段,防病林的配置均宜选用高密度的杨树林模式。在成片杨树林中采用林下养殖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在村湾及道路沟渠旁则可通过景观树种配置提升景观效益,在土壤较瘠薄的黄壤地段应选择耐瘠薄树种营造抑螺防病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的杨树营林模式,选择了杨树纯林、杨树与刺槐混交、杨树与三七混种、杨树与花生混种4种营林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研究不同营林模式对杨树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纯林的土壤含水量最低,中砂、粗砂占比最高,说明杨树纯林可以加剧土壤的沙化,不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杨树与刺槐混交、杨树与花生混种、杨树与三七混种,相对于杨树纯林,土壤中的含水量有所提高,粗砂、中砂的占比降低,黏粒、细粉粒比例提高,以林药模式保持水土效果最佳,其次为农林模式。建议推广杨树与药材、杨树与农作物2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单位网格为对象,对黑龙江省拜泉县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投入和产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算。投入主要指农防林建设的直接成本,效益分析包括粮食增产效益和林木价值两方面,并对农防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分析了农防林对防止风灾保证粮食稳产的重大贡献。对农防林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农防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200 hm2黑木相思与速生桉用材林培育为例,采用动态经济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及投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两者投资经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计算期(13a)内,黑木相思和速生桉用材林的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8%),项目可行。黑木相思的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高于速生桉,其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 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内涵意义入手, 阐述了"两危"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 "两危"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前景, 分析了林业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协调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两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不同竹林郁闭度(郁闭度分别为0.6、0.7、0.8和0.9)、竹荪品种(长裙竹荪D89和D1)和竹林类型(散生竹和丛生竹)对林下竹荪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郁闭度对林下竹荪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郁闭度为0.7的竹林竹荪生长最好,出荪期达2个多月,产量达41.0 kg/667 m2,净利润为9 120元/667 m2;竹林套种不同品种的竹荪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的竹林对于竹荪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也不明显。因此,竹林适宜于套种竹荪,同时竹林套种竹荪还可带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岗位以及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等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森林经营方案中的经济效益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企业的产值、利润、生产成本、上缴税金等情况,同时也可看出企业各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经济效益时也可分析各行业的经济活动,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可靠的经济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规模化优势和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得林业企业超常增长可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企业的增长必须与资金的增长相平衡,否则,企业会因增长过快而资金增长不足陷入财务困境,林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适度地把握可持续增长率,采取相应的管理财务策略,实现企业的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闽南山地麻竹丰产林经济效益的造林建园投资、抚育投资、产出分析、总体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 ,可看出麻竹种植 4a后能收回成本 ,且盈利较高 ,竹林通过集约经营 ,第 4a就能盈利 16 16 2 5元·hm-2 ,在一般经营条件下 ,第 4a也能盈利 115 87 5元·hm-2 ,生态效益中的水源涵养效益为 6 70元·hm-2 ·a-1,培肥土壤效益为 170 0 0元·hm-2 ·a-1左右 ,所取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前宜昌市经济林的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除品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外,其突出问题是:加工滞后,生产、加工、销售脱节,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在今后的经济林发展中,应加强组织协调,理顺管理体制;加大科技含量,实行科学管理;广筹资金,增加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经济林发展的产业运行机制,使经济林发展、加工、销售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修正实践中林地期望价法对林地资产评估过高的现象,笔者将机械设备的修复费用法、房地产的假设开发法和成本法以及异龄林的收益现值法与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现评估过高的价值中,含有投资后无限期内林地增值收益和投资者的合理利润,由此推演出资本构成分成法,修正了林地期望价法.  相似文献   

20.
黄霖珍 《绿色科技》2019,(17):239-240
指出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缺乏直接经济效益,难以通过政府投资获得资金,从而导致民众积极性较低。因此,生物防火林带的物种选择尤为重要,既要具有耐火特性,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重点分析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功能,探讨了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以期为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提供思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