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作者所在团队前期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组织转录组测序及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发现RPL23A和ACACB基因是奶牛乳蛋白和乳脂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两个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以北京地区7个牧场的105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试验群体,采集尾根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SNP位点基因型,利用SAS9.4软件的MIXED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C>T与第1泌乳期5个产奶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16),其优势等位基因为T;ACACB基因的g.63878254T>C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C;g.63962768G>A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关联显著或极显著(P=0.0001~0.039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A。综上,RPL23A基因主要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蛋白,ACACB基因对产奶量和乳脂具有显著遗传效应,3个SNP位点可考虑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奶牛高乳蛋白乳脂新品系和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2.
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成分功能基因的验证与筛选,利用微流控芯片自主选育技术分析北京地区母牛群体高乳蛋白、高乳脂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北京地区8个大型奶牛场1 59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RPL23A、ACAC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所有个体均为3胎以内的泌乳牛,收集每头牛所有测定日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数据,同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G>A,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达到极显著关联(P<0.01),第二泌乳期,g.20146771G>A与5个产奶性状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ACACB基因的SNP位点g.63962768C>T,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在第二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结果表明,RPL23A、ACACB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以上基因位点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或乳蛋白性状,对产奶性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荷斯坦奶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试验通过在牛不同染色体上选择7个微卫星标记结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PIC为0.711);各位点对泌乳量、乳脂率及乳蛋白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BM143、BM302对泌乳量影响较大;BM302等5个位点对乳脂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UWCA9等4个位点与乳蛋白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奶牛产奶性能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4.
求实验利用聚丙烯酸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法对82头黑白花奶牛乳样的四种乳蛋白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各种蛋白质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别为α-CnA,0.482;α-CnB,0.518,β-LgA,0.659;β-LgB,0.341;β-CnA,0.512,β-CnB,0.488;k-CnA,0.823;k-CnB,0.177。蛋白质多态型对第一泌乳期、第二泌乳期及前三个泌乳期生产性能影响作用的方差分析表明,α—Cn对第一泌乳期90d产奶量的影响作用显著(P<0.05),β-Cn对第一泌乳期90天奶量、305d奶量有显著影响,β-CnAA比其它基因型的奶牛乳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乳蛋白基因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有针对性地进行良种选育是提高产奶动物生产性能的有效途径。因编码乳蛋白基因的不同,不同品种的奶用动物所产的乳波各异,因此乳蛋白的类型及其在乳中的比例可运用到实际育种中去,作为间接选种的遗传标记。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蛋白多态性、乳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乳蛋白多态性的实际应用及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7.
前期研究通过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到17个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功能基因,其中,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基因(PIN1)参与甘油三酯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mTOR信号通路,且位于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性状QTL区间。为进一步系统分析PIN1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本实验基于40头公牛的基因组DNA混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PIN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以及上下游调控区2000 bp进行扫描,在内含子2检测到1个SNP位点7:g.14432394G>A,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97和0.5203。采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技术对北京地区98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对SNP位点7:g.14432394G>A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泌乳期,SNP 7:g.14432394G>A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93);在第2泌乳期,SNP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104);SNP位点7:g.14432394G>A对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综上,PIN1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基因组选择,以加快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8.
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抗乳房炎及体细胞数、繁殖性能和生产寿命等均为奶牛的主要数量性状,而这些性状与奶牛的经济价值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奶牛的生产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在奶牛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血型B-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乳牛终生产乳力水平、经济利用时间和牛群第一个泌乳期水平的关系时查明,选择最优产乳力所形成的适应基因的综合与血型基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意见认为利用血型和其他一些多态型系统来作为动物生产性能遗传标记是不可行的,甚至在一个牛群中也是不可行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由于研究方法的片面性造成的。例如,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比较不同等位基因的乳牛时只取某一个泌乳期(常常是第一个泌乳期)的水平。他们既不考虑被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别对广西贺州(华南场)和河北保定(华北场)2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记录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探究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产奶量及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产犊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华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影响显著,对华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无明显影响;胎次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及平均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均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的泌乳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索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15只体重、胎次、产奶量、分娩日期相近,体况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单圈饲喂54周,试验期内准确测定个体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建立各项指标随泌乳期变化规律模型及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山羊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料奶比)、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TS))及营养物质摄入量(粗脂肪(EE)、粗蛋白(CP)、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等性状指标(P0.05)。2) Wood模型成功拟合了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泌乳期变化的规律;CP可拟合二次曲线;DMI、料奶比、非脂乳固形物率(SNF)、TS和NDF可拟合三次曲线。产奶量、乳脂率和料奶比等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均高于0.94。3)生产性能—DMI、产奶量与料奶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SNF与TS间极显著相关(P0.01);营养物质摄入量—DMI、OM、CP、NDF与ADF间极显著相关(P0.01)。显著相关指标可通过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等高度拟合。西农萨能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504.91 kg。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指标之间以及与泌乳期均显著相关,Wood模型拟合泌乳曲线为Y=1.233t~(0.414)×e~(-0.041t)。根据拟合曲线可通过产奶量预测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之间可相互预测。研究结果对了解奶山羊的基本生理状况及生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合理安排生产,进而实现精准饲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麦秸型粗饲料在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对泌乳期奶牛和泌乳中后期奶牛产奶量及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喂全麦秸型粗饲料条件下,高精料日粮能显著提高泌乳前期奶牛的产奶量,而泌乳中后期产奶量随试验期的延长显著下降;精粗比对各泌乳期乳蛋白、乳脂肪、非脂乳固体及乳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综合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泌乳前期精粗比为70∶30及泌乳中后期为40∶60时效果较好,在一定精粗比范围内,高精日粮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利于奶牛机体健康和生产高质量牛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生乳散"对黑白花奶牛泌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处于泌乳期的黑白花奶牛16头根据日产乳量、泌乳天数、胎次、体况等因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按1%,0%添加中草药生乳散,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的日均产乳量、乳脂率、乳蛋白、乳糖率、乳比重等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产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新的中国荷斯坦牛群中将转运蛋白颗粒复合体9(TRAPPC9)基因作为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遗传效应验证。研究利用混池测序寻找SNPs位点,结合前期GWAS结果筛选到的SNPs位点,进而分析这些多态性位点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SNP1、SNP2位点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效应均显著(P0.05);SNP3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效应均极显著(P0.01);SNP4位点对乳脂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SNP5位点对乳脂率和乳糖率的效应显著(P0.05)。同时发现TRAPPC9基因的表达量对产奶性状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TRAPPC9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对产奶性状无直接显著影响。该结果进一步表明,TRAPPC9基因可以考虑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凝乳是干酪生产的关键步骤,国外近年研究发现,诸多乳畜的遗传表型和基因因素对乳的凝固特性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品种、胎次、泌乳期、牛群管理方式以及乳蛋白基因型对原料乳凝乳特性的影响。阐述了建立遗传因素与凝乳加工特性数据库对我国乳畜繁育和乳品加工的意义,并给出了研究遗传因素与原料乳凝乳加工特性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试验牛母亲人工授精开始,到试验牛第一个泌乳期结束,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性控和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的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控冻精生产F1代母牛与同期常规冻精生产的F1代月产奶量和305d的产奶量,以及月平均和305d的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305d产奶量、平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分别为9 419.64和9 494.44、3.62和3.62、3.15和3.18、40.64和41.70。说明性控冻精生产的F1代母牛与常规冻精生产的后代相比,泌乳性能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利用6803头第一泌乳期记录资料估计乳蛋白基因型与乳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有关假设的确切试验以及基因型效应的无偏估计使用动物模型。乳蛋白基因型效应的估计使用动物模型。乳蛋白基因型效应的估计利用2个模型,其一为对每个乳蛋白基因单独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的模型,其二为对所有乳蛋白基因同时分析的模型(多基因分析)。 2个模型的结果表明:在单基因分析中,一些效应是由于某个乳蛋白基因,不是由于乳蛋白基因本身的效应而是其连结基因。这一研究和文献的结果表明,K酪蛋白基因或一个很接近的连结基因影响蛋白质的百分含量,而β—乳球蛋白基因或一个紧密连结的基因影响脂肪百分含量。然而,β—酪蛋白的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量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PrimaryDiets公司(http://www.primarydiets.com/)完成的研究不断发现,在减少乳蛋白的情况下高水平地使用植物性蛋白,可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生产性能,致使仔猪终生生产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陕西农垦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奶牛场研究奶牛泌乳天数对产奶量和乳质的影响,从而得到奶牛产奶相关规律,并将信息反馈到牛场,指导和完善牛场管理,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方法]应用DHI技术。[结果]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产奶量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三个产奶月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泌乳结束。[结论]奶牛泌乳天数与乳蛋白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尿素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乳脂率、乳糖含量及牛奶体细胞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影响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胎次、产犊年度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省某大型牧场于2009—2016年产犊且泌乳天数为240~400 d的14 837个完整泌乳期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以泌乳期总产奶量和泌乳天数为自变量,利用线性模型对305 d校正产奶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胎次、产犊年度、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305 d泌乳性能有显著影响;经产奶牛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春冬季产犊奶牛305 d产奶量显著高于夏秋季节;305 d产奶量与泌乳天数、脂肪产量、蛋白产量与泌乳期总产奶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极显著负相关。根据泌乳天数和全泌乳期产奶量利用线性模型Y_(305)=P×1.045-D×0.262可以很好地预测荷斯坦牛305 d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