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瘟及其防治技术措施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姜既是蔬菜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又是药材。姜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是我省冬春种作物之一,然而姜瘟是姜的主要病害,我县常有发生而且为害严重,常导致成片死亡,一般病田减产五成以上,严重田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2.
生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罗林钟吴行政(重庆市合川科协631520)(合川市土场镇农技站生姜腐烂病又叫腐败病,俗名姜瘟,在生姜产地普遍发生。1、症状:田间观察姜瘟,宜在下午4时左右进行。生姜受阳光晒后一般均表现叶片卷缩、下垂。但到下午4时左右健姜叶片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生姜品种资源对姜瘟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自国内外的不同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于人工病圃内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8个生姜品种对姜瘟病的抗病性,并在无姜瘟病发生的试验田内,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生姜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现有生姜品种多为高感、感病品种,其中,安徽阜阳大姜、四川犍为黄口姜、厦门同安土姜等3个品种表现为中抗,7个品种表现为轻抗,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39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主要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表明,3个中抗品种的产量性状表现突出,是姜瘟病重发区推广应用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候集镇姜瘟病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是镇平县候集镇的名土特产,品质佳,无筋香辣,在国内市场享有盛名,种植面积由50年代的3千亩发展到当今的4万余亩,平均单产3、4千公斤,高的达5千公斤以上。但自近年姜瘟流行,亩产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一般病田发病率30—4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6—1990年,我们对姜瘟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探讨。 发生情况 该镇姜田一般6月初发病,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初发病先从母姜及抽生的假茎开始,然后再传至子姜,孙姜及其抽生  相似文献   

5.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6.
王恒华 《植物医生》2008,21(3):22-23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又称姜腐烂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中期姜株茎基部和根尖病斑变黄,地下茎开始腐烂;后期根茎内部软化腐烂,产生带有恶臭的灰白色汁液,最后只剩表皮,植株全部枯死.对于该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云 《植物医生》2004,17(4):8-9
"凤头姜"主产于恩施自治州来凤县,是全国著名的8大生姜品种之一,块茎大、肉质细嫩、纤维少、鲜脆、辛香,营养丰富.姜的根茎和姜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姜辣素(C17H26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姜醇(C17H26O)及无机盐.同时其产量高,一般667 m2产量800~1 000kg,高产栽培可达2 000~3 000 kg.但近年来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蔓延,每年造成大量减产,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对"凤头姜"姜瘟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试验,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来凤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凤头姜",确保精准脱贫和高质量脱贫,介绍了棉隆消毒、土壤活化、姜种消毒、精准防控、配套管理等系列技术方法,从根本上遏制了姜瘟病、茎基腐病等对来凤生姜产业发展的制约,改善了"凤头姜"的种植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姜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罗怀海 《植物保护》1995,21(1):38-40
我国姜瘟的研究现状罗怀海(四川省农牧厅植保站成都610041)姜瘟也称生姜腐败病,50年代即有发生,主要为害生姜根茎,茎、叶也能受害。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的上半部先发病。病部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有污白发臭的...  相似文献   

10.
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比常规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好。在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800~1 000倍液防治大姜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12.
大姜线虫病又称癞皮病,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id and white)chit wood]引起,是近年来大姜上发生的严重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已成为制约大姜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探讨大姜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方法,2003年4~10月,在安丘市白芬子镇刘家峪村进行了不同农药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时期防治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杀线虫的有效农药品种,确定了最佳防治适期和用药量,为彻底控制其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我市大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连作地块增多,加上洗姜厂林立,洗妆水随水渠进入大片姜田。致使原来发生轻微的姜瘟病上升为大姜生产上危害最重、最难防治的病害。据统计,1994年发病面积不足1000亩,1998年上升到15000亩,损失达80%以上的地块...  相似文献   

14.
生姜生长期长,每年只能栽培一季,要实现周年均衡供应,必须依赖贮藏.生姜贮存期间经常发生腐烂病及姜蛆的为害现象,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生姜贮存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调查,定安县翰林镇林下姜叶斑病为害较严重,其中橡胶林下姜叶斑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6.8%,病情指数为40.0;槟榔林下姜叶斑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0.3%,病情指数为52.3.林下姜叶斑病发生严重的原因,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雷邦海 《植物医生》2011,24(1):16-16
由于高温高湿等不良气候影响和耕作水平的原因,凯里市姜瘟病、炭疽病、斑点病、姜螟等发生严重,影响生姜生长发育,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有效防治生姜病虫害,笔者  相似文献   

17.
在几年研究姜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对姜瘟在田间周年流行时间序列中空间分布型的变化作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应用7种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扩散系数 C 检验结果表明,姜瘟在田间的扩散系数 C 都大于概率为95%的随机分布型 C 值置信区间上限;Taylor 指数法则检验得:S~2=2.4280X~(1·1722);(?)-M 回归方程为:(?)=1.0529+1.2597M,改进后的模型为:(?)=0.7933+1.8084M-0.1492M~2;I 值、Ca 值在整个姜瘟时间序列中始终大于0;(?)值、(?)/M 值始终大于1,这些检验结果表明姜瘟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但在极少数重病田当病蔸率达60%左右时,分布型呈随机分布,病蔸率达75%以上时,则趋均匀分布.抽样方法比较结果是以采用平行线、棋盘式和 Z 字型取样法为宜.文中还讨论了在不同发病率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姜的主要病害是腐烂病 ,农民叫姜瘟。该病可使姜减产30%以上。姜瘟症状 :发病时先在茎基部和根茎上部侵染 ,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 ,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 ;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及卷成倒伏状 ;姜块呈水渍状淡褐色 ,内有白色恶臭粘液 ,表皮变软 ,继而腐烂成空壳 ,直到全株枯死。姜  相似文献   

19.
乳山市大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姜是乳山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为2 000 hm2左右.近几年来,随着大姜生产的迅速发展,大姜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20.
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是大田和温室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明确了溶剂(95%乙醇和环己酮)和吐温20对黄瓜植株生长及黄瓜白粉病病情无影响的前提下,配制姜黄油溶液,通过温室盆栽活体试验测定其对白粉菌的活性,得到姜黄油对白粉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_(50)为0.63 mg/L,低于对照药剂400g/L氟硅唑乳油的EC_(50)14.01mg/L。对田间成株期黄瓜进行药效试验,发现姜黄油溶液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上粉斑明显减少。施用姜黄油3次,处理后7 d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0.75%、88.59%、82.27%,均高于400 g/L氟硅唑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