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明确土壤处理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几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主要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悬浮剂等除草剂对花生田多种一年生杂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好,显著提高了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三尖杉枝叶粉末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枝叶干粉末对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盆(2kg土)施用三尖杉枝叶干粉末10、15及20 g三种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初侵染相应推迟4、6、10天,并能减少侵染量,降低根结增长率,显著减轻花生根结线虫病病情.大田小区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相似,每小区(5m2)沟施三尖杉枝叶干粉末120、80、50 g,处理后34及53天的2次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9%、82%及50%,施药对照10%益舒宝颗粒剂25g处理(相当于45kg/hm2)为74%.综合使用剂量及花生生长情况,建议沟施150kg/hm2三尖杉枝叶干粉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专用药剂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进行了防病试验示范。 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用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每亩使用1公斤,防病效果可达92.4%以上,增产效果达65%以上,这与使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每亩0.25公斤的防病增产效果略高或相当。其投入产出比为1: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生产中缺少防治花生褐斑病高效药剂的问题,进行了14种杀菌剂防治花生褐斑病的田间试验。发现在14种杀菌剂中,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对花生褐斑病病指防效最高,达91.24%;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起到较好的防病作用,病指防效分别达84.49%、82.34%、78.93%和76.35%。不同药剂处理小区测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区相比,5%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处理小区平均产量增产率最高,达23.40%;43%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个处理也表现出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分别达到14.93%、10.45%、8.83%和7.84%。  相似文献   

5.
20%麦业丰微乳剂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为了明确其对花生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 ,2001年我站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的指导下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试验设20%麦业丰微乳剂每667m220ml,30ml,40ml;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667m240g;97%甲哌翁原粉每667m210g;清水对照 ,共6个处理 ,每处理重复4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0m2。试验前茬为大麦 ,供试花生品种为鲁花15号 ,播种方式为开沟点播 ,行距35cm ,株距15cm ,播种…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190万亩左右。花生田草害十分严重,花费了大量的劳力,往往还由于除草不及时而造成危害。覆膜花生因施药不及时草害更重。自1983年以来,我市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乙草胺进行花生田除草试验,防效十分显著。1989年使用昆山化工厂生产的乙草胺进行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除草效果达94%以上。现将1989年花生田乙草胺使用技术研究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芸乐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8月用芸乐收(其有效成分是芸苔素内酯和吡唑醚菌酯)对花生叶斑病进行防病增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芸乐收对花生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提高花生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生田草害分析与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县花生田杂草种类多达60余种,分属于20个科,主要优势种有马唐、牛筋草、扁穗莎草、鲤肠、铁苋菜等。杂草对花生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为了能经济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我们于1991年对花生田杂草的危害情况以及防除的经济阈值进行了试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置在露地春花生田,花生品种为徐系1号,5月8日播种,单行小高垄栽培,行距43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2苗。 试验按首次除草时间的早迟及除草次数的多少共设6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平方米。6月7日开始,每隔10~15天为一处理。各处理首次除草以后,每隔10~15  相似文献   

9.
在花生田中设置了3个生态区:杀虫灯区、杀虫灯+红麻+蓖麻区和对照区,对花生金龟子进行了诱杀调控对比,同时采用5种不同嗅味剂配方对金龟子进行了诱杀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蛴螬的虫口密度显著少于对照区(P<0.05),而2个处理区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区花生产量较对照区有明显提高。添加了反-2-己烯醛的嗅味剂配方诱杀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每天达到了2.87头/容器,持效期约为3 d。  相似文献   

10.
黄瓜白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防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到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90.0%)的细菌12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0个菌株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菌株XJT-7、NZT-14-84和BDT-25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9.02%、67.51%和57.38%。对该3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他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通过分类鉴定,确定菌株XJT-7为坚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继1985年使用甲基异柳磷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取得成效之后,1986年又进行温室盆栽田间多点药效试验和花生1万亩,大豆数万亩、大面积示范,肯定了此药对花生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5%高效盖草灵乳油系江苏丰山集团新研制生产的防除双子叶作物田内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为了探索其对花生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花生的安全性,笔者对其进行了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木醋液与萘乙酸钠复合作用对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生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研究了木醋液与萘乙酸钠溶液复合处理对花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喷施处理对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均具有促进作用;出仁率除B3-300N3-20、B2-300N2-20处理低于对照,其余均有提高,B3-600N3-20出仁率提高幅度最大,达到75.1%;300倍木醋液或20 mg·L-1萘乙酸钠三次喷施对于抑制株高效果理想,600倍木醋液与20 mg·L-1萘乙酸钠复合处理促进花生有效分枝数的提高;高浓度的复合处理(B3-300N3-20)对花生光合速率(Pn)有抑制作用;除喷施300倍木醋液处理组(B300N0、B300N10、B300N20)外,其余各组均呈现出随喷施次数增加,SPAD值显示为上升趋势。采用系统聚类法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按照产量由高至低可聚为3类,分别包含3个、10个、14个处理。试验表明:最佳喷施处理为600倍木醋稀释液混合20 mg·L-1萘乙酸钠,喷施3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南郑县多采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甲霜灵等防治番茄早疫病 ,因病菌产生抗药性 ,加之重茬地块增多和气候条件适宜病害发生 ,防病效果很差。一些地方番茄早疫病发病率达 70 %以上 ,产量损失超过50 % ,严重影响番茄生产。我们于 1 999年选用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霉通进行对比试验 ,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1 试验设计及方法试验设 64%卡霉通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2 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 0倍液、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 0倍液、2 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60 0倍液及清水对照 5个处理。每小区 33.4m2 ,重复 3次 ,随机区组排列…  相似文献   

15.
杂草与花生争肥、水和光,对花生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草害造成减产20~30%.在广西亚热带半干旱岩溶区为地多人少地区,杂草影响花生产量尤为突出.我们在典型半干旱岩溶农业生态区——来宾县小平阳实施“治旱工程”项目同时,对50%乙草胺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使用的最佳浓度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供各地推广使用时作参考.一、处理内容和方法1.常规花生地(露地):乙草胺设亩施50、75、100和125克四个浓度,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重复两次,每小区约33m~2.  相似文献   

16.
抗霉菌素“120”是中国农科院从土中分离所得的一种吸水刺孢链霉菌北京变种所产生的一种抗菌素。1983年,在无锡市郊区蠡园乡进行“120”防治西瓜炭疽病小区试验并与5种常用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退菌特、波尔多液、农抗“401”)对比。以“120”和托布津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62.22%和61.97%。1984年,在蠡园乡东红村(1亩小区试验)、河埒乡农科站(1.5亩大田示范试验)进一步对比“120”和托布津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120”防病效果60%以上、保瓜效果50%以上、增产30%以上,而托布津的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7.
红树内生海洋细菌CⅢ-1菌株对辣椒青枯病的防病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讨拮抗植物青枯病菌的红树内生海洋细菌CⅢ-1菌株的防病作用,采用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对该菌株防治辣椒青枯病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室内盆栽测定结果显示,菌株发酵液浸种后25天的辣椒株高增加47.58%、鲜重增加67.72%,菌株处理21天后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77%;田间试验测定结果显示,用菌株发酵液处理21天后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达73.44%;用菌株发酵液及其配制的菌株制剂处理,70天后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1.32%和75.51%,辣椒株高分别增加16.45%和26.62%,产量分别增加15.03%和38.86%。结果表明海洋细菌CⅢ-1菌株对辣椒青枯病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才土 《植物保护》1985,11(2):19-19
作者于1982年进行了二化螟不同卵块密度的为害、损失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供参考。 试验方法 小区处理 种早、晚稻各一坵,分别作一、三代为害、损失试验。小区面积0.02亩,早稻每小区540丛,每丛8—10株。晚稻每小区384丛,每丛4—5株。小区卵量分别0、1、2、4、8、16块,相当于每亩卵量是:0、50、100、200、400、800块,重复六次,随  相似文献   

19.
开展盆栽试验,研究经放线菌NP6-7和ND5-1处理后的辣椒植株防御辣椒疫病的效果以及辣椒叶部组织多种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两株拮抗菌均起到了一定的诱导植株抵抗疫病的作用,防病效果在65%上下。接种NP6-7后,植株叶片中SOD、POD、PPO和PAL的总体活性高于接种ND5-1的处理。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放线菌的菌液对辣椒安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种植百合历史较久,经验丰富,种植方式多样。为使百合丰产丰收,保质保量,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为开展百合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5~1996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百合不同种植方式害虫、天敌种类及数量组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处理试验设百合间大豆、百台间花生与清种三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5m2。1.2供试品种龙牙百合,从万载白水乡购买的湖南浏阳百合种茎。早大豆9021。花生从农大农贸市场购买。1.3田间管理1995年11月9田栽种,畦上复盖稻草。11月25田浇水一次,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