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斑叶螨在山西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果 《植物保护》1999,25(6):29-30
二斑叶螨近年在山西严重危害苹果、梨、花卉等多种作物。该螨以雌成螨在树皮裂缝、杂草根际、枯枝落叶下吐丝结网越冬,6 月中旬~7 月中旬为猖獗危害期,世代重叠。花前花后是药剂防治该虫最佳时期,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药剂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2.
植绥螨的培养与释放防治害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绥螨的培养与释放防治害螨的研究羊战鹰吴伟南(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近四十年来化学农药种类的激增及广泛使用,剌吸式口器的害虫已上升为主要害虫。如为害柑桔的全爪螨和柑桔瘿螨;为害苹果、梨、杏的榆全爪螨和山楂叶螨;为害棉花的朱砂叶螨等。受螨害...  相似文献   

3.
二斑叶螨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山东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陈修会,赵锦彪,王信远,倪新二斑叶螨(Tet。ngChus。rticaeKoch)属蝉螨目叶螨科.1989年以来在山东省临沂、烟台、青岛、潍坊、日照、淄博等地相继发现危害苹果、梨、樱桃、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鹰潭鹰市梨树普遍发生了梨缩叶壁虱和梨瘿蚊两种新害虫、据调查:梨缩叶壁虱在鹰潭农校和搭桥国艺埸的为害株率分别达到90%,桑瘿蚊达50%左右。梨缩叶壁虱Eriophyespyripagen梨缩叶壁虱,属蛛形纲,蟀螨目,瘿螨科。(一)为害状:经成螨、若螨为害梨嫩叶,被害叶片初期先在叶缘出现肥厚、叶背肿胀皱缩,叶缘向上纵卷,受害叶片向内扭曲,似它蚜为害状。老叶受害仅叶缘卷曲。受害严重者易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二)形态特征:成体长约0.13mm,体前端粗,向后渐细,稍弯曲,似胡萝卜形,油黄色半透明。体两侧各有4根刚毛,尾…  相似文献   

5.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我国及世界各柑桔产区最为重要的害螨之一,除危害柑桔外,还对梨、苹果、苦楝、桂花等多种植物产生危害.近年来,该螨对多种杀虫杀螨剂产生了抗性,危害呈日益加重的趋势.哒螨灵和阿维菌素属于新型杀虫杀螨剂,是目前桔园中广泛用以防治叶螨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梨叶锈瘿螨(Epitrimerus pyri Nalepa)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是近年来在枝江市为害日益严重的1种新害虫.1996年在百里洲镇宝月寺村首先发现为害,随后逐渐蔓延到全市各主产梨区,受害面积累计达4000hm2,占全市砂梨面积的60%.由于该虫肉眼难以发现,梨农对其缺乏认识,防治适期把握不准及药剂选择不当,致使其在梨园暴发成灾,叶片平均被害率40%~50%,严重梨园达80%以上,引起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为了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我们于2000~2001年对其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和防治实践探讨,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83年最先在北京花卉上发现,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辽宁、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有分布,取食多种果树(苹果、梨、桃等)、蔬菜、花卉等植物,在北方  相似文献   

8.
选育抗药性植绥螨西后绥伦螨Metaseiulus occidentalis Nesbitt)是北美西部落叶果园和葡萄园螨类(特别是叶螨Tetranychus)的最重要的捕食天敌,对它的遗传改良已获成功。选中它作遗传改良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重要性以及基于它已获得了有机磷抗性。在用有机磷防治其它害虫时,它仍能控制梨苹果园中的害螨。由于靶子害虫已对有机磷产生了抗性不难推断它也有了抗性,从而发现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作者选用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螨克2种杀螨剂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和二斑叶螨作了毒力测定,明确3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LC50明显高于对朱砂叶螨,差异显著,已不能用于二斑叶螨的防治。螨克也已不适用于岳阳地区朱砂叶螨的防治。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对朱砂叶螨儋州、岳阳和射阳种群的LC50分别为237.79和804.64ppm、129.07和830.98ppm、112.03和732.32ppm,尚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对上述种群的防治,但应加强监测,注意与其他杀螨剂轮用,以延缓其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10.
棉叶螨为害是棉花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五家渠等北疆棉区棉田叶螨种类增加,为害日趋严重。为了把棉叶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我们根据棉叶螨不同种类发生为害特点,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保护利用天敌,狠抓棉田早期中心株防治和点片发生期的防治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农业防治是抓好棉叶螨防治的基础工作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连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未进行冬灌,采用干播、湿出的棉田,较带茬灌水棉田的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即棉苗刚出土时,两片子叶就有叶螨取食为害;而带茬灌水又比秋耕冬灌…  相似文献   

11.
杨庆爽 《植物保护》1981,7(6):26-28
叶螨的种类很多,国内已知的种类至少在100种以上,目前在生产上相当重要的种类主要有四种。 一、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 成螨:雌螨梨圆形,长0.42—0.59毫米,宽约0.28—0.32毫米。雄螨体长0.2—0.3毫米,宽约0.14毫米。背面观略呈菱形,体红  相似文献   

12.
以玻片浸渍法检测河南和宁夏两地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对3种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河南的朱砂叶螨和截形叶螨对三氯杀螨醇、久效磷表现抗性;对氧化乐果仍处在敏感水平。宁夏的两种叶螨对3种药剂都表现敏感。同时,截形叶螨对3种药剂的LC50均高于朱砂叶螨。大田防治时应减少三氯杀螨醇的使用次数。截形叶螨为优势种时,禁止使用久效磷防治。提倡氧化乐果在防治棉花叶螨和兼治棉蚜时应用。  相似文献   

13.
梨叶锈瘿螨(EpitrimeruspyriNalepa)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是近年来在枝江市为害日益严重的1种新害虫。1996年在百里洲镇宝月寺村首先发现为害,随后逐渐蔓延到全市各主产梨区,受害面积累计达4000hm2,占全市砂梨面积的60%。由于该虫肉眼难以发现,梨农对其缺乏认识,防治适期把握不准及药剂选择不当,致使其在梨园暴发成灾,叶片平均被害率40%~50%,严重梨园达80%以上,引起叶片早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为了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我们于2000~2001年对其发生为害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明确天敌和防治对象的种类,是开展生物防治的基础工作之一。我国有关棉叶螨种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的将棉花红色叶螨统归于二斑叶螨的名下;有的认为棉花红色叶螨是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截形叶螨(T.truncatus)的混合群体。多年从事棉虫工作者,也未发现过棉花上有绿色的叶螨。  相似文献   

15.
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是玉米害螨的优势种群,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1]。由于玉米植株高、种植密度大,危害盛期药剂防治几乎无法实施,筛选和利用捕食螨控制叶螨的危害是拓展害螨防治的有效途径。为明确巴氏钝绥螨对截形叶螨的控制潜能,本试验测定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Hughes)对截形叶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尼氏纯妥螨防治大棚草莓上zhu砂叶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氏钝绥螨能捕食zhu砂叶螨各螨态,对卵的捕食量显著地高于其他螨态,其雌成螨对zhu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反应,在草莓大棚内释放尼氏钝绥螨能较好地防治zhu砂螨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反应,在草莓大棚内释放尼氏钝绥螨能较好地防治zhu砂螨叶。  相似文献   

17.
为害落叶果树的叶螨,主要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白蜘蛛)、苜蓿红蜘蛛,其中以二斑叶螨抗药性最强,较难防治.二斑叶螨又叫白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叶螨主要集中在叶背为害,以成虫、幼虫、若虫刺吸叶片的汁液,造成叶片失绿、焦枯,甚至脱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果园施药试验,比较30%腈吡螨酯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与对照药剂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对苹果叶螨的防治效果,以及与对照药剂24%螺螨酯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腈吡螨酯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处理对两种害螨均具较高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也较好。药后1 d,该药剂防治苹果叶螨校正防效为88.40%~94.11%,防治二斑叶螨校正防效为83.55%~92.83%。药后14 d,该药剂防治苹果叶螨效果达99%以上,3个用量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三唑锡;防治二斑叶螨效果达96.87~99.57%,与螺螨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剂量下,喷施腈吡螨酯对苹果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螨,可危害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以及杂草等833种植物,其中落叶果树以苹果、桃、梨受害重。国内80年代末在苹果树上发现二斑叶螨,90年代以来扩散蔓延快,多数学者认为是由接穗和苗木...  相似文献   

20.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