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场饲养的东北细毛羔羊,以前连续3年发生代谢中毒症,共发病155只,死亡12只。据了解本病在细毛羔羊中均有发生,现将我场对本病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特点本病多发生于日龄两个月左右,能大量吃精饲料的肥胖羔羊中,故通称“肥羔症”或称“肥胖症”。各羊队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2.
8种鸡病的防治方法秦义1.鸡白痢:雏鸡发病率高,症状明显,常在2周龄内死亡,它是影响雏鸡成活的主要疾病之一.成年鸡常转为慢性。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饲养管理条件差,如育雏温度过低,密度太大,营养不良.都可能发生本病。得本病的母鸡产的蛋,也会有这种细...  相似文献   

3.
<正>雏鸡硒缺乏症是由于雏鸡缺硒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缺硒地区,特别是2~8周龄的雏鸡缺硒,轻可导致鸡只生殖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等,重者引起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治雏鸡硒缺乏症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确保养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1雏鸡缺乏症的病因一是饲料中缺乏VE或微量元素硒缺乏;二是由于雏鸡饲料单一,未能及时补充亚硒酸钠VE油或亚硒酸钠VE粉,均可导雏鸡发生硒缺乏症。  相似文献   

4.
雏鸡白痢是一种传染病,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养鸡成本增加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本病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直接关系。对雏鸡白痢进行综合防治,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梅雨季节中,由于连绵多雨,以致鸡舍内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加之饲养管理不善等有助于鸡群引起疾病的暴发。据我门诊部统计,近两年来雏鸡在梅雨季节易患疾病主要为鸡球虫、霉菌病和肠炎。如何在梅雨季节防治疾病,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控制鸡群的饮水量 在梅雨季节里,由于鸡舍内湿度过大,容易抑制机体水的代谢。饮水量过大,容易引发肠炎的发生,继而不断的提高鸡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6.
禽脑脊髓炎是由脑脊髓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雏禽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运动失调,肌肉震颤,两肢轻瘫或不完全麻痹。母鸡的产蛋量下降。近年来,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的报道。1998年5月密山市10家个体养鸡户饲养的尼克红商品代雏鸡发生本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8年5月10-20日,密山市10家个体养鸡户饲养的尼克红商品代雏鸡ZI000只,10-20日龄开始发病。共发病5313只,死亡1862只,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3%和8.87%。病程6-9d不等。发病后曾用过大剂量的多种维生素,有的个体户曾用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过,均未见…  相似文献   

7.
雏鸡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杆菌(也叫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2~4周龄的雏鸡,其它月龄的鸡也有发生。2004年5月,辽宁省盘锦市一养鸡户饲养的罗曼蛋鸡2500只,1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消瘦、食欲减退或废绝、排浓血便、小肠段出血性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8.
鸡饥饿综合症在饲养管理不善的鸡场时有发生。其危害很大,且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加强对该症的防治,对促进鸡体健康,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死亡率及残次率很有意义。 引起鸡饥饿综合症的原因有:雏鸡出壳24~36小时之后,没有及时给食、给水;出壳雏鸡体内残留蛋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24~36小时内的营养需要,孵化技术差,卵黄吸收不良等,使雏鸡处于饥饿状态;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鸡因饮水增加或受寒,导致减少采食;饲料搭配不当,营养不足,处于营养性饥饿状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郊一个饲养10万只蛋鸡的集约化鸡场,连续四批雏鸡发生传染性囊病,累计病死雏鸡14252只。其后,由于采取了育雏舍认真消毒、从非疫区种鸡场引进雏鸡、接种本病疫苗及整个育雏期间严格封锁等措施,控制了该病的传播,第五批及第六批雏鸡养至121日龄、73日龄均未发生该病。现将情  相似文献   

10.
要饲养一批品质良好的雪藏鸡必须从雏鸡抓起,但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难度较大,因此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成为关键点。文章据武威市西大滩乡1 500只雪藏鸡的发病情况,提出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为防治雪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盲目引种 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雏鸡质量,或单纯追求时髦,不考虑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己的饲养条件,盲目追求新品种。有的将肉鸡与蛋鸡同饲,将不同批次的鸡共养,甚至从疫区选购雏鸡,给饲养管理带来困难,极易引起病菌的交叉感染和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雏鸡V_A缺乏症是由于饲料中V_A的供给不足或机体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雏鸡鸡群中呈急性暴发,死亡率可高达100%,对广大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雏鸡V_A缺乏症的病发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为广大养鸡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蛋鸡养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养殖户在蛋鸡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但随着养鸡环境的恶化,疾病预防越来越困难,对蛋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常见疾病发病特点及防治做一简要分析。1大肠杆菌病1.1临床症状1.1.1病雏鸡本病通过被感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鸡胚死亡发生在孵化过程,特别是孵化后期,病变卵黄呈干酪样或黄棕色水样物质,卵黄膜增厚。病雏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只感染鸡,雏鸡易感性强.临床表现主要有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和以肾脏病变为主的两种类型。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毒随病鸡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经飞沫或尘埃传给易感鸡。对雏鸡饲养管理不善。如过热、过冷、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兽医临床上曾多次遇到过鸡支原体病例,由于处置不当引起鸡群继发感染合并感染的很多,给养鸡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因此为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现就该病的诊断和防治介绍如下。1流行特点各日龄鸡均可感染本病,以1~2月龄雏鸡发生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高密度饲养、通风不良的肉  相似文献   

16.
李三辈  杨玲霞 《中国家禽》1999,21(11):24-24
雏鸡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2~4周龄雏鸡,1961年Parish首先详细地报道了此病。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我县1998年4月也发生了此病。雏鸡商贩刘某饲养的2周龄亚发雏鸡2500只,先后发病,历经半月,共发病730只,死亡265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29.2%和10.6%。1流行情况自1998年3月23日以来,刘某饲养的2500只雏鸡一直生长良好,4月份天气突变,连续阴雨数天,致使舍内温度下降,先后许多雏鸡出现如下痢、精神不振等症状,4d内发病730只,死亡112只,用痢特灵拌料后,病情有所缓解。但治愈…  相似文献   

17.
鸡痛风又叫尿酸盐沉积综合征,是因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紊乱及肾功能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疾病。本病常见于成鸡和中雏,一旦发病,不仅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成鸡的生产性能,而且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本病仍无特效西药治疗,笔者经用中草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症状病鸡精神高度委顿,伏卧不动,冠髯发绀,不食不饮,羽毛松乱,闭眼,伸颈,张嘴,口中有黄色粘丝,泻白色粪便。一般在1~4天死亡。二、防治本市养鸡专业户刘某2002年5月4日引进海兰白W-36商品蛋鸡3000只,至2002年7月11日存养的2850只中85只发生本病,随即隔离治疗。将中…  相似文献   

18.
肉鸡腹水综合症又称鸡水肿、心衰综合征、腹坠症。本病是肉雏鸡的以腹腔内潴留大量积液为主要特征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障碍综合症。1发病原因本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鸡慢性缺氧、代谢机能紊乱等疾病的综合症。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饲养环境和管理不善,空气中氨、尘埃  相似文献   

19.
正鸽衣原体俗称单眼伤风又称为鸟疫,是一种全身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在每年夏秋季节多发,主要是公棚或肉鸽场、或一些鸽舍都会发生,严重的会造成大批的死亡,其临床表现为:张嘴呼吸,有啰音,眼睛结膜发炎,流泪,机体消瘦等。鸽舍的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机体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衣原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各年龄鸽均可感染。不但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酮病是长期困扰养牛业的常见营养代谢病,主要是由奶牛体内血糖下降,机体的糖异生作用减弱,脂肪大量分解导致酮体积累而产生。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先天性遗传、饲养管理、日粮结构、饲料品质和药物使用等因素都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可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定期监控泌乳期体重,及时调整日粮结构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