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是以多用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有别于传统的苎麻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种植模式.通过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提高单位面积苎麻纤维产量、苎麻嫩茎叶产量和麻骨产量,开发苎麻嫩茎梢叶青贮喂肉牛、麻骨麻屑栽培食用菌的用途,大幅度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机械剥制苎麻副产物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平菇培养基配方,从苎麻副产物中分离到苎麻骨(处理A),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处理B),苎麻骨、苎麻壳、苎麻叶混合物(处理C),并用它们分别取代配方中的棉子壳,以传统配方为对照,做平菇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剥制苎麻的副产物栽培平菇,发菌期间菌丝生长迅速,配有40%麻骨的A处理及其40%麻骨、麻壳混合物的B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都达到0.60mm/d,而对照只有0.55mm/d,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A菌丝满袋日期也比对照提早0.7d。在出菇期间做好管理,40%的苎麻骨、苎麻壳混合物栽培平菇能得到第一潮菇182.3g的产量,并且用苎麻副产物栽培得到的平菇,质量性状较好,一般菇体较大,蛋白质和糖含量都较传统用棉籽壳做配方的高,其中糖含量指标3个处理在整体上都要比对照高出16%左右,并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除了C处理略低于对照外,其余两个处理都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1985~1986年就遮荫对苎麻大叶绿品种的形态、单茎和群体生长、有关生理特性及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遮荫促进苎麻茎的伸长,而不利于群体的生长和纤维的积累。长期全天遮荫显著降低纤维产量,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单蔸有效茎数。因为遮荫使地下部分的发达受阻,所以对下一、二季麻的产量也有不利的后续影响。但在强光、高温、干燥时适当遮荫则对苎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有利。遮荫可提高纤维的支数,主要是由于在遮荫条件下纤维的次生胞壁较薄,即纤维细胞的成熟度低,而不是由于其直径小。在多云雾的山区发展苎麻及果麻间作值得提倡,但麻园选地仍应避风向阳,间作的果树宜适当稀植。  相似文献   

4.
遮荫对苎麻生长、发育及纤维产量、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1986年就遮荫对苎麻大叶绿品种的形态、单茎和群体生长、有关生理特性及纤维广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遮荫促进苎麻茎的伸长,而不利于群体的生长和纤维的积累。长期全天遮荫显著降低纤维产量,主要是由于减少了单蔸有效茎数。因为遮荫使地下部分的发达受阻,所以对下一、二季麻的产量也有不利的后续影响。但在强光、高温、干燥时适当遮荫则对苎麻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有利。遮荫可提高纤维的支数,主要是由于在遮荫条件下纤维的次生胞壁较薄,即纤维细胞的成熟度低,而不是由于其直径小。在多云雾的山区发展苎麻及果麻间作值得提倡,但麻园选地仍应避风向阳,间作的果树宜适当稀植。  相似文献   

5.
用砂培和土培试验研究硼营养对红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硼明显影响红麻的生长,尤其是根系的生长。适量施硼可促进麻株的生长速度,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加速麻茎纤维细胞的分化发育,增加茎横切面内纤维束数、单束纤维细胞数及纤维带厚度。而缺硼或硼过量的麻株,生长速率均不及适量施硼处理的,麻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量也相对较少,纤维细胞的分化、仲长与增厚受阻,纤维群体结构发育不良。适施硼肥既提高株高、茎粗,又增加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缝维带厚度,故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钾素可提高苎麻植株生长速度,显著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施钾肥可改变麻株营养状况,提高氮、钾、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钾有促进苎麻增加光合产物积累和调节地上部各器官组织分配比例的作用;钾可以显著影响苎麻经济性状和产量,亩施 K_2SO_45—15公斤,每季麻原麻产量与施肥量呈显著正相关,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用GA(20ppm)、BR(10~(-1)ppm)、802(4500倍液)、GA BR(20ppm 10~(-1)ppm)及 GA 802(20ppm 4500倍液)处理苎麻,结果表明:所用生长调节剂均能促进苎麻茎的伸长生长,提高苎麻单蔸有效分蘖率,降低无效分蘖及死蘖率;抑制苎麻的生殖生长,提高苎麻有效株数、茎高、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及纤维产量;802降低了纤维细胞厚度及细胞大小,纤维支数显著提高。BR、GA BR 及 GA 802能显著地提高纤维产量,对纤维支数无大影响;GA 与 BR、802配合使用对苎麻产量有一定的加成效应。因此,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有利于苎麻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8.
冬闲地套种蔬菜及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榨菜、莴苣和豌豆与苎麻套种后,不同套种模式及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的主要农艺性状、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种蔬菜可以显著提高苎麻的纤维产量,但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生长有影响,对苎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降低作用。不同蔬菜套种对苎麻影响不同,产量表现为苎麻/豌豆〉苎麻/莴苣〉苎麻/榨菜。套种对不同季别的苎麻影响也不同,对头麻影响最大,二麻次之,三麻影响最小。套种和蔬菜废弃物还田对苎麻纤维断裂强力和纤维支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3季苎麻(Boehmeria nivea L.)试验探讨了4个不同配方叶面肥对苎麻产量、纤维支数和败蔸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叶面肥均能提升苎麻株高、茎粗、鲜皮厚度、有效株数和鲜皮出麻率等产量因素,原麻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随着叶面肥中营养元素种类增加,苎麻的原麻产量、生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且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全年纤维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面施肥能提高苎麻的纤维支数,但在不同的收获期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以F4腐植酸复合叶面肥处理下纤维支数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中苎1号提高了1.12%~4.75%(头麻)、0.57%~5.44%(二麻)和0.94%~2.62%(三麻),多倍体1号提高了2.48%~7.22%(头麻)、0.70%~7.64%(二麻)和0.55%~7.49%(三麻)。不同处理下苎麻败蔸情况差异不大,叶面施肥不能减少败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光学与电子显微技术,对苎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进行了定位观察。结果表明,苎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是其分生形成、伸长增粗、胞壁加厚、原生质体逐渐扩充直至解体消失的生物学过程。胞壁的巨原纤自下而上、由表及里逐段逐层积累,均经历从横向到接近纤维轴向排列的变化。基部茎形成之初5-10天,纤维细胞数增长量占收获期的60-80%,节间生长期纤维直径增长量占其总量的60%以上,节间生长后期胞壁才开始迅速加厚,并延续到收获期。苎麻韧皮纤维发育具有与麻株生长的协同性,发育进程的阶段性、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和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1.
一、长度检验的意义麻的长度是指纤维(生麻或熟麻)的长短而言。麻的长短对品质、产量和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实行长度检验可促使麻农改进栽培技术,选育良种,对提高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意义。(一)长度与农业增产的关系麻的单株纤维含量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而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量呈正相关。也就是株高纤维产量高,株矮产量低。而麻株中的  相似文献   

12.
苎麻施用专用配方微肥,能促进麻株快速生长,日均生长量比对照增0.50-0.86cm,生长速率快52%-91%;能促进苎麻茎粗、皮厚、出麻率的增长;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其中每次每亩喷施300g的比对照平均增产:头麻9.3kg/亩,二麻10.5kg/亩、三麻14.3kg/亩;比对照每亩增收341元,扣除投入成本,每亩净增产值301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苎麻专用配方微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施用专用配方微肥,能促进麻株快速生长,日均生长量比对照增0.50-0.86cm,生长速率快52%-91%;能促进苎麻茎粗、皮厚、出麻率的增长;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其中每次每亩喷施300g的比对照平均增产:头麻9.3kg/亩,二麻10.5kg/亩、三麻14.3kg/亩;比对照每亩增收341元,扣除投入成本,每亩净增产值301元,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苎麻各经济性状及其与纤维产量、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各经济性状同纤维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同单纤维支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株高、茎粗、出麻率是构成纤维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株高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间接效应,对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均表现出最大正向贡献或负向贡献,而鲜皮厚度的表现恰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5.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作物,多数地区年收三季。力争三季平衡增产,是提高苎麻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过去,有人认为二麻生长时间短,往往碰上天旱,很难长出好麻。其实,二麻生长的有利条件很多。在长江流域麻区,二麻的适宜生长期是六月上旬至七月下旬,这段时间,气温高,阳光充足,麻蔸生理活动旺盛,吸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苎麻种质长沙苎庥圃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5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苎麻精干麻的结晶度,用面积法计算各个品种的结晶度,分析苎麻纤维结晶度及其与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苎麻品种间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55个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平均值变幅在69%~73%之间,变异系数为0.9769%,纤维结晶度最低是川苎二号,其值为69.03%,最高是印尼麻,其值为72.31%.同一品种的不同季别的苎麻纤维结晶度有一定的差异,二麻结晶度最低,与头麻、三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苎麻不同收获期、不同部位纤维结晶度有差异.品种中苎一号、圆叶青和NC01在1/3黑杆时期的纤维结晶度与1/3黑杆前的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1/3黑杆前收获可显著降低结晶度,但是会降低苎麻的产量;1/2黑杆时期后的结晶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晶度值趋于稳定;苎麻纤维结晶度与断裂强力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39526**(n=55);苎麻纤维结晶度与纤维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363*(n=55).  相似文献   

17.
苎麻不同产量水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强度变化基本一致,除二麻中期受干旱影响外,头、三麻均以封行至黑脚期最大。吸收养分量均以氮、钾多,磷少。生产等量纤维所吸收的氮、磷、钾量,三麻>头麻>二麻,丰产>大田水平。氮、磷、钾在各营养器管中的分配量均为叶中多,皮、骨中较少;其百分含量随生长而有变化,后期叶、皮、骨中以叶中氮、磷百分含量最高,皮中则以钾百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基因FB27表达与纤维细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了纤维蛋白FB27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时期的茎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苎麻FB27基因的表达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但在苎麻纤维组织高度发达、纤维组成成分最多的茎部表达量最高,尤其是茎皮;在高纤维细度种质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低纤维细度种质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在不同的生长季FB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头麻>三麻>二麻.在同季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伸长增粗期FB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苗期和工艺成熟期较低.苎麻纤维发育相关基因FB27的表达程度与纤维细度表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 ,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 ,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 ;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 ,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 ,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 ;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 :沅江黄壳早 ,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 ,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 ,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 ,叶片棚栏组织厚度 /叶片厚度的比值高 ,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 ,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旱棚、盆栽干旱胁迫及室内渗透胁迫相结合的方法对苎麻代表基因型从地下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鉴定,首次用抗旱指数等指标鉴定出了同类根型苎麻基因型间抗旱性存在差异,中根型中也有较深根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一龄麻、二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圆叶青、沅江黄壳早为抗旱性基因型,沅江稀节巴为中抗基因型,资兴绿麻和新宁箭杆麻为不抗旱性基因型;三龄麻抗旱性综合评定为沅江黄壳早,沅江稀节巴为抗旱基因型,新宁箭杆麻为不抗基因型,其它如资兴绿麻、宜章雅麻、宜章绩麻为中抗基因型.与抗旱性弱的基因型比较,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基因型地下部体积、干重均较大,叶片棚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的比值高,各项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下降少,抗萎蔫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