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旱区压砂地甜瓜平衡施肥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为供试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了新压砂地平衡施肥效应试验,研究了非充分补灌条件下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甜瓜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甜瓜产量的顺序为磷〉氮〉钾,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氮、磷、钾最佳组合方案,为降低甜瓜生产成本、提...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对压砂地膜下滴灌甜瓜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瓜为供试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进行了压砂地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甜瓜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非充分水肥耦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灌水量〉施磷量〉施氮量,灌水量与施磷量的交互作用较显著;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可为压砂地甜瓜节水节肥和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氮钾耦合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遮雨控水条件下,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氮、钾肥耦合效应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半干旱地区花生水肥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建立了水、氮、钾三因素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各因素主效应、交互效应分析及产量模拟寻优。结果表明,影响花生产量单因子主效应大小顺序为水钾氮效应;交互作用大小顺序为钾-水氮-水氮-钾;交互效应模型均为非典型效应函数,表现为高钾高水、高氮高水和低氮高钾组合产量最高。通过确定目标产量,频率优选模拟寻优得到最优氮肥、钾肥用量范围(田间用量)分别为60.284~66.567kg/hm2(纯N)和194.033~212.714kg/hm2(纯K2O),最适土壤水分指标为田间持水量的73.48%~74.29%。  相似文献   

4.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载实验,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氮、磷、钾不同肥量的配比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大豆产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氮、磷、钾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性不强;利用模糊多准则决策对不同肥量处理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高氮低磷低钾的高水处理为最优的组合,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5.
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水肥耦合对青椒产量的影响,探讨温室青椒生产水肥最优配比。以青椒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灌水量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得到不同因素水平的试验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的青椒产量。利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温室青椒产量的影响,氮是主要因素,灌水量次之;在一定范围内,任意两因素之间具有协同促进作用;综合考虑,氮肥45kg/hm2,磷肥29.25kg/hm2,钾肥15kg/hm2,灌水量260mm,为青椒产量达到最优的理想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西蒙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干旱地区盐池县花马池镇田记掌村进行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产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6,水肥处理与产量间的回归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可用此水肥耦合模型进行产量预测。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灌溉定额施纯磷量施纯氮量,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氮磷水磷,并且高氮配高水,中氮配中磷时产量较高。将灌溉定额、氮、磷其中的两个因素定为零水平,产量随着另外一个因素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经模型寻优,得到不同目标产量下水和肥的最佳组合方案,为干旱地区节水节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滴灌条件下灰枣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通过施肥模型建立与分析,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灰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灰枣果实单果重和产量;增施钾肥可提高枣果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氮、磷、钾三因素对灰枣产量以及糖度、Vc含量的作用顺序为:施钾量〉施磷量〉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水肥条件的耦合效应分析与水肥配施方案寻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四元二次回归分析建立了氮肥、磷肥、钾肥、灌水量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单因素效应、边际效应与耦合效应。各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光合速率随各因素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氮、磷钾、水钾耦合效应显著,其余因素耦合效应不显著。水氮、磷钾耦合对玉米光合速率存在负交互作用,水钾耦合存在正交互作用。建立了玉米光合速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寻优,得到的最优水肥组合为:氮肥270.00 kg/hm~2、磷肥60.26 kg/hm~2、钾肥60.02 kg/hm~2、灌水量700.00 m~3/hm~2,该组合下得到的最优玉米光合速率为13.54μmol/(m~2·s),产量为24 520.1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14 kg/m~3。  相似文献   

9.
膜侧灌甜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了甜菜膜侧灌水肥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灌溉定额对甜菜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最后是施钾量;水肥耦合对甜菜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耦合最大,水钾耦合次之,氮钾耦合最小,且水氮耦合具有协同效应,水钾耦合和氮钾耦合具有替代效应;并且经过水肥耦合模型模拟,得到了实现不同产量目标的最佳水肥组合指标,可作为指导干旱地区甜菜施肥和膜侧灌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微喷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水平对香蕉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期高水高氮处理,香蕉氮、磷、钾、钙和镁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86.23、16.04、329.88、32.62和5.93 g/株,产量最高为34 538.4 kg/hm2。旱期低水条件下,低氮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比高氮处理高4.33%、17.70%和11.03%,产量提高3.15%。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并比较3种不同N、P、K配比施肥与当地常规施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河淤土区玉米生产的N、P、K适宜配比为N∶P2O5∶K2O=1.0∶0.5∶(0.4~0.5)时,既可增加作物产量,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夏玉米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为105kg/hm2,P2O5为52.5kg/hm2,灌溉定额1500m3/hm2。低于阈值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WUE值低;高于阈值,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WUE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经土地处理的同时作为灌溉用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水稻轮作体系各废水处理氮、磷、钾均处于盈余状态,在最佳组合体系下氮、磷、钾盈余分别达到5.21%、60.10%、37.36%。小麦季推荐施肥量氮肥(按纯氮计)286.8 kg/hm2,磷肥(按P2O5计)64.2 kg/hm2,不施钾肥;水稻季氮、磷、钾肥均不施。亚铵法制浆中段水灌溉,1年每公顷土地可以处理废水19200 m3,产生经济效益41842元。由于小麦季废水灌溉量较少,因此可以通过湿地处理法来解决此时中段水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黑龙港中低产区夏玉米植株氮、磷、钾营养的含量、吸收、积累及平衡吸收关系。结果表明:植株的氮、磷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渐降低,含钾量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拔节期;而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则呈上升趋势。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吸收并非同一速率,前期上升快,至最高峰后缓慢下降。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氮、钾的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而磷吸收速率慢,上升慢,下降亦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期均为吐丝期,且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到吐丝期的累计吸收比例均达到了50%以上。可见,在生产上保证生育前期充足的养分供应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小粒咖啡灌溉、施肥和遮荫高效管理模式,设置灌水(WL:0.8ETP,WM:1.0ETP和WH:1.2ETP,其中ETP为水面蒸发量)、施肥(FL∶N∶P2O5∶K2O=90.8∶90.8∶90.8 kg/hm2,FM∶N∶P2O5∶K2O=181.6∶181.6∶181.6 kg/hm2和FH∶N∶P2O5∶K2O=272.4∶272.4∶272.4 kg/hm2)和遮荫(NS:自然光照和S:30%遮荫度)三因素完全组合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施肥和遮荫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光合特性、水肥利用以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同时拟合不同水肥光条件下光合指标日变化.结果表明,提高灌溉水平和遮荫度会显著降低冠层开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NS相比,处理S光合特性日变化拟合曲线为“单峰”,同时对干物质累积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24%,11.21%和11.54%.提高灌溉水平能增加干物质累积量与肥料偏生产力,但降低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与FL相比,FH提高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0.59%,6.94%,FM分别提高23.00%和7.63%.由极差分析及综合评分法得出,WMFLS组合的小粒咖啡干物质累积量与水肥利用的综合效益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高效生产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适合于宁夏引黄灌区滴灌条件下春小麦的施肥模式和品种,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两品种春小麦5种滴灌施肥模式和1种传统畦灌施肥模式的耗水规律、株高、干物质、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宁夏黄羊滩壤质砂土条件下,春小麦滴灌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大约是畦灌的75%左右。在土壤条件为壤质砂土的地区,施用底肥处理在分蘖中期干物质量平均较不施基肥处理高18%左右,适量的施用基肥有利于促进小麦前期的生长发育。氮磷钾均施用底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两品种分别为7 402.8和7 375.3kg/hm2。建议在基础地力和土壤质地较差的地区,施用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20%N、P2O5、K2O肥作为底肥,剩余的肥料,45%施用在拔节-抽穗期,35%施用在灌浆-乳熟期作为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麦行间套播夏玉米,采用滴灌方式和适宜灌水量、分期追肥、水肥结合、氮磷肥适宜调配等有效技术措施,全生育期追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68~186kg/hm 2 和132~159kg/hm 2 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 2 以上产量,水分生产效益达到1.9kg/m 3 以上,显示出良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收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棉花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影响,并运用多元二次回归与归一化及3种不同目标值组合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满足多目标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滴灌水肥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50、F200、F250、F300、F350)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的水肥耦合效应明显,60%ETC灌水水平显著抑制籽棉产量并降低净收益,100%ETC灌水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净收益,但水分利用效率低于60%ETC灌水水平。2012年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300-120-60 kg/hm2(N-P2O5-K2O)时籽棉产量最高,但净收益并未增加,2 a灌水量为100%ETC且施肥量250-100-50 kg/hm2(N-P2O5-K2O)时的净收益最高。二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组合方式均可用于水肥多目标优化,其中乘法组合方式2 a水肥投入量差异更小且各目标值变化也更小,2012年灌水量92%ETC、施肥量278-111-56 kg/hm2(N-P2O5-K2O)以及2013年灌水量90%ETC、施肥量268-107-53 kg/hm2(N-P2O5-K2O)可作为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净收益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水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