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关中西部冬小麦生长发育变化特征及其影响,选用陕西省宝鸡市9个气象站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应用气候变化理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0 a来,宝鸡市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内,平均气温以0. 52℃·10 a~(-1)的趋势显著上升,降水以-6. 765 mm·10 a~(-1)的趋势波动下降,日照时数以42. 96 h·10 a~(-1)的倾向率微弱增加。影响冬小麦越冬前生育期普遍延后,越冬后生育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平均每年缩短0. 92 d。最终导致气候产量平均每年下降4. 91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渭北旱塬区永寿、风翔、蒲城、旬邑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71年到2010年冬小麦观测数据以及30个县市区同期气象资料同步观测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区气候近40年来增温明显,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最为显著。受气候变化影响,本区域冬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推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发育期普遍提前,以返青期提前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冬前生长期,冬小麦越冬期以及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和发育期平均气温相关显著,而且春季的相关性明显比冬季显著,但表现在发育期间隔方面,却是冬小麦越冬期呈显著缩短趋势,而返青后各发育期间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认为:气候变暖一方面有利于越冬农作物安全越冬,减少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温度升高,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积温,使农作物可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另一方面,由于旱塬区春季气温变率较大,发育期提前将导致作物受冻害的气候风险增大,尤其果树开花期遭受冻害,将对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冬季气温持续上升,将导致冬小麦条锈病孢子和林果病虫害等安全越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气候变暖对旱塬农业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江汉平原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天门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55-2015年天门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利用1981-2015年天门市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播期播种冬小麦存在的利弊,得出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青海海东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海东地区6个气象站点自1961-2010年的实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海东地区近50年来气温、积温及地温等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对海东农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0年海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达0.370℃/10年,年平均地表温度也呈上升趋势,其增温率达0.440℃/10年。明显大于年平均气温的增温率。积温变化就区域平均而言,2001年以来≥0℃积温与多年平均相比偏多198.100℃,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偏多298.400℃。气候明显变暖,气候变暖使春播作物播种期提早,使喜热、喜温作物的全生育期延长;使越冬作物播种期推迟,初春提前返青,冬季增温的幅度较大,有利于温棚蔬菜经济作物等安全越冬。气候变暖使玉米单产变率减小,保证了海东玉米种植区的高产稳产。使海东大多数农作物的适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气候变暖对海东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贾海燕  高明  杨晓芳  范秀平 《农技服务》2011,28(4):546+555-546,555
利用2010年秋季临汾市小麦播种以来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气候特点及其对临汾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表明:2010~2011年度临汾市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光照充足,冬小麦生长基本正常。但冬前>0℃积温增加、土壤墒情差,对冬小麦越冬很不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确定临汾尧都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使冬小麦减少冻害,形成壮苗。应用临汾尧都区1981—2010年近3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临汾市尧都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7日—10月8日,即秋分后半段到寒露之间,如果早于9月27日,易造成冬前旺长;晚于10月8日,易形成冬前弱苗,不利于越冬。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陕西宝鸡市近50 a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选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等气候要素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年平均气温以0.238℃·10 a~(-1)气候倾向率上升,冬、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快;年降水量以31.187 mm·10 a~(-1)的倾向率波动减少,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最大。农业界限温度的初日明显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明显增多,积温显著增加,以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指标变化较明显。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应对冬季气候变化,利用商丘市1960-2020年8个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阈值确定、产量分析等方法,分析商丘市不同时间尺度冬季气温变化和暖冬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丘市1960-2020年冬季年代平均气温60年代最低,波动上升到2011-2020年最高,升温1.9℃。冬季平均气温以0.38℃·10 a-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主要表现为最低气温和2月气温的升高。暖冬呈上升趋势,主要出现在1991年后(占总次数的80%以上);单站暖冬共发生21年,区域暖冬共发生18 a。区域强暖冬共发生9 a,主要在1999年后,占总次数的50%。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最高,为建站以来最暖的冬季。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呈推迟趋势,越冬期推迟较明显;越冬期主要受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2月气温是影响越冬-返青期历时的主要因素,其次是12月气温。2月平均最高气温对冬小麦相对气象产量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0.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气候变化对新疆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的趋势明显。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2℃/10a,高于全球和全国同期变化水平,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2001~2010年是近50年中最暖的10年。1961~2010年,新疆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6.51%/10年。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1991~2010年是近50年中降水最多的20年,同时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暖使新疆农业热量资源更为丰富,农作物潜在的适宜生长季延长,两年三熟的种植区域可能北移扩大;使棉花的播种期提早,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提高;而冬小麦的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冬季温度升高,利于冬小麦、特色林果等安全越冬。但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对沁水县冬小麦适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适时播种,是促进冬小麦一播全苗、形成冬前壮苗,为后期生长和高产稳产奠定基础的关键技术。利用沁水县气象局1957~2013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对该县冬小麦播种至越冬前有关气候要素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沁水县冬小麦播种期日平均气温随年代的推移呈逐渐升高趋势,近10 a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的日期较历年平均推迟了3 d。57 a的9月23日至越冬前日平均气温逸3℃的积温平均达到569.0℃·d,超过旺苗指标(550.0℃·d),平均每10 a升高约8.1℃·d;近10 a该阶段积温超过旺苗标准的年份达到80%。结合各日至越冬前日平均气温逸3℃的积温,以及沁水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达到壮苗指标80%保证率的前提下,确定沁水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5日,即开始播种日期较传统播种期推迟了5 d,结束日期较传统播种期提前了2 d。研究结果对指导该区小麦生产和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天水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缩短,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气温升高使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延长。【结论】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宝鸡市苹果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研究,充分挖掘苹果生长的气候资源优势,为宝鸡市苹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30年观测资料及130个区域自动站2007-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进行苹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确定区划指标;采取专家打分法进行打分分区。利用GIS技术,在实现区划指标空间化基础上,完成了宝鸡市苹果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制作出区划图。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较准确地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统计了大量温度(积温)资料,分析了在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以稳定下降到16~18℃的日平均气温和从播种到越冬停止生长≥0℃的积温(550~700℃)为指标,并结合农谚确定了小麦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16.
宝鸡市近50年水热资源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近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宝鸡市年平均气温以0.238℃/lOa倾向率显著升高,以冬、春季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年降水量以15.305mm/10a的倾向率波动减少,这种减少主要是由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而减少的。②由于气温升高,各界限温度的初日明显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明显增多,积温呈显著增多;初霜日推迟,终霜日略有提前,无霜期增长。③气候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秋粮生育期缩短,单产显著增加;秋粮面积趋于稳定,产量不高。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冬季宝鸡全市11个县区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与2014年冬季、1981—2010年冬季气候标准值进行统计对比,对宝鸡市11个县区2015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宝鸡市冬季气温太白、千阳、凤县正常,其余各县偏高0.1~1.2℃;降水陇县、太白、凤县偏多1~5成,其余各县偏少2~5成;日照时数时空分布不均,麟游、眉县正常,其余各县偏多1~3成。宝鸡市2015年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是寒潮、雾霾、道路结冰等。这些气象灾害对设施大棚蔬菜生长和果树安全越冬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商丘市1964—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5—2010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区试记录,确定各年型适宜播种期、气象学越冬期、生产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据1985—2010年的小麦产量统计结果,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气候产量和光、温、水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数的减少,该区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成熟期呈推迟趋势,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呈提前趋势,致使小麦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灌浆期延长,产量受气候的影响逐渐加重。小麦实际产量与生育期活动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高温和干旱胁迫均抑制了籽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粒重降低;其中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齐河县1996-2015年日平均气温、2006-2015年5cm地温等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得出稳定通过18℃、16℃、14℃、0℃各界限温度的日期,统计分析了适宜播种的5cm地温、适宜播种温度、播种到越冬前积温、播种期历年日平均气温等资料,从界限温度、积温指标法、适播期气温、地温等多个农业气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生产实践确定当前气候变暖形式下,齐河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及最佳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南通市1957—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有关界限温度指标,分析冬小麦传统播种期及越冬前气候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越冬前有效积温和日平均气温随年份呈上升趋势,1997—2016年0℃及以上有效积温比1957—1976年增高65.9℃,日平均气温增高1.1℃.根据冬前壮苗形成所需积温,半冬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