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受"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已延续了4000多年.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全国人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春节的习俗     
《河北农业》2009,(1):35-3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梦华 《农业考古》2012,(1):130-133
"担经"是鲁西南人民在乡村的庙会期间,根据当地习俗形成的一种以娱神、娱人、教人、诵经为内容,以歌舞表演、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已有千年的历史。她和鲁西南农村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虽历经千年风雨,但仍具独特的魅力。在和谐农  相似文献   

4.
彝族祭祀性体育的功能主要在于娱神、娱鬼、自娱及娱人,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竞技性体育、娱乐游戏、体育舞蹈三类。这些活动源于其先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古代战争与军事活动,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则是其最初的源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其祭祀的成分和功能正在弱化,体育的内涵逐渐与现代体育的竞技和健身内容对接,演变成民族体育、民族文化甚至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却又坚硬地存续下来,成为展示民族精神、尤其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研究彝族祭祀性体育,其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节     
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之三中秋节,真正定名作为一个正式的节日,是宋代的事。宋以前,在封建官方和民间,都有一些和月亮与秋收相关的活动,如官方和民间都有赏月,民间的祭祀月神土地神等等。赏月在唐代已经十分流行,至今仍流传着“唐王游月宫”的故事,文人雅士更是...  相似文献   

6.
一、仪式源起与现行仪式都江堰清明祭祀放水仪式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的重要活动。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和进入春耕大忙生产,同时也为纪念李冰父子等治水先贤,都江堰地区官方几乎每年都于清明举行盛大的祭祀放水仪式。  相似文献   

7.
蒋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141-7142
稻作农业的周期性特点及其对节令、历法的要求,使侗族产生了对应于农事生产各阶段、各环节的神灵祭祀习俗,以此来祈求丰收、报告收成和表达感激之情,而年节、春祈、秋报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有着特殊意义,而被赋予更多的社会生活内涵,演化成农事节日。围绕着农业活动和生产习俗,侗族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笔者介绍了侗族人民包括社节、下田节、清明节、开秧节、祭牛节、吃新节、祈雨节和春节在内的农事祭祀活动,综述了对土地崇拜的信仰及节日祭祀、祖先祭祀和谷神祭祀是侗族农耕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阐明祭祀是在不断重复、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产民俗,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后的习俗惯制,在农业祭祀活动中相应产生的禁忌民俗则是人们因为经验与知识的缺乏,无力改变荒年及晴雨丰歉的现实而依靠巫术希望求得丰收的结果。笔者认为,尽管侗族传统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地改变,但出于对农业和土地的依赖,农业祭祀活动仍将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2月1日至2日,在陆羽的第二故乡——湖州,湖州市政府和湖州茶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了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80周年活动。活动分为文艺晚会、祭祀陆羽、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三个部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以及国内相关茶文化团体组织代表、入选"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80周年"研讨会论文的专家学者代表、各地陆羽研究会代表及湖州市部分茶企代表出席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祭祀,从来只被看作文化活动,其实,它同时还是一项消费活动.它由人们的精神需要引起,又必经祭祀环节而消费;祭祀消费的消费力,受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双向拉动;祭祀消费的结构变动受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双重制约.生产结构、收入状况和思想信仰对祭祀消费有较大影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祭祀消费也必然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因为祭祀消费具有两面性,因此,对祭祀消费的及时、正确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张恒  李荣华 《农业考古》2019,(4):247-253
灵星祭祀是中国古代农业祭祀之一,其主要祈愿在于求雨,乃西汉以降一直延续至明代的农神祭祀。它源自周朝的郊祀祖先之礼,汉高祖八年,令郡国县设立灵星祠,并以后稷配享祭祀。该种祭祀主要通过呈献血祭、表演舞蹈来愉悦神灵,以达到祈农报功之目的。两汉时期的灵星祠祀十分兴盛,表现为分布范围广、祭祀规格高;及至南北朝以降则渐趋式微,呈现为祭祀规格不断降低且不被重视;至明代洪武三年最终被废止,存续时间约十六个世纪。灵星祭祀在西汉初年的兴起与昌盛,反映出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风调雨顺的祈盼。而灵星祭祀的衰微则与被同类祭祀活动替代有关,至明清时期,先农、社稷、雩礼等成为主流的农事祭祀。  相似文献   

11.
民俗西藏     
《中国农村科技》2009,(7):78-79
西藏风景很美,风俗更美。 赛马射箭活动在西藏各地非常普遍,而把它作为竞赛活动固定下来起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以前的赛马节仅限于赛马、射箭和骑马射箭三项。然而,今目的赛马节除保留以上活动外,还增加了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质交流活动,已成为西藏地区最盛大的地区性节日,通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举行。  相似文献   

12.
孔德翊 《农业考古》2015,(1):286-288
西夏建国之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祭祀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祭祀活动。在各种层次不同的祭祀活动中,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祀对象的"社稷"之神在西夏祭祀活动中不再出现。西夏祭祀内容的变化反映出国家权力体系重新构建。唐末五代社会变迁和党项民族自身传统,以及多元文化整合共同导致了社稷之神在国家祭祀体系中的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秋     
《新农业》2017,(18)
正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春秋时代,帝王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说它起源于农业生产。"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一种以“互助创富联盟”、“民间互助、快速致富”为名类似传销的非法敛资活动在一些地方出现,并由城市转入了农村,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它主要通过信件形式传播,欺骗对象主要是农民。  相似文献   

15.
在华夏大地,一年一度的春茶开采时节,是茶文化面貌展现得最集中最充分的时候,尤其古时,更是盛行春茶开祭、赛神游行、品茶聚会、分送新茶等春茶开园活动,这就是茶区人民最隆重的民间庆典活动,显示了“茶,并不只是产品,它是一种传统或习俗。”(美国《茶叶杂志》创办人普拉特语)。华夏茶文化正是华夏民族最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选编成书的,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主要为各地民间歌谣,“雅”为宫廷和京畿一带演唱的乐歌,多为贵族作品,少部分为民间歌谣;“颂”则是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是歌颂祖先神灵之辞。《诗经》作为早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历代治古代史者必读之书。千百年来,特别是本世纪,许多学者利用《诗经》材料,在周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周代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孙保瑞 《农业考古》2019,(4):236-241
杨寨村岩画是一幅叙事完整的阴刻岩画,它由“回”形图案、双牛字、十字、舞蹈构成古代祭祀场面,与史料记载农业祭祀活动相吻合。经考证;回形图案是祭祀土地的方形三层坛。“牛”字刻在祭坛正前方摆放祭品处,是“牺牲”。“十”字是一个“甲日”表述,指明了岩画描绘的祭祀时间。舞蹈场面反映了古人在祭祀中对农业丰收的祈盼。  相似文献   

18.
过年习俗     
《河北农业科技》2014,(1):74-75
<正>腊月二十三小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  相似文献   

19.
邓声国 《农业考古》2005,(5):130-135
在我国上古时期,祭祀神祗是先民们日常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社主“的设置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着眼于从传世文献入手,逐一从词源学、祭祀功用及其早期载体演变形式等多方面加以探究,挖掘“社主“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陕西省兴平市的老婆会包含着多层的农业旱作祭祀活动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文章从这一节日的祭祀内容、文化内涵、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箨。文章认为阴历八月初二的老婆会,正值秋收之际。承栽着祈求神灵保佑、农作增产丰收、六富兴旺的愿望。体现了旱作文化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