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了大幅度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4.06元提高到2004年的3 171.1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6.24元提高到7 951.3元.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了扩大化趋势.河北省农民收入在经历了几次阶段性波动增长后,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极其缓慢增长为主基调的新阶段,使一度有所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呈现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年以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也不断增长。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从1978年的405无增长到2004年的7812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138元增长到2004年的2185元.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陕西农业科学》2010,(2):12-12
2009年以来,陕西省商洛市把促增收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促增收,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3元,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2元,增长18%。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农民现金收入达1785.29元,同比增长13.4%。不仅如此,甘肃省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还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GDP增幅,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上升到1.910 9万元,增长了近5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6元增加到5.919 0万元,增长了近44倍。经济增长对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有重要影响。近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占其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降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现金收入增长情况(一)从1985年到1995年,河南省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由285.42元增加到994.92元,增加了709.5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了15%,增长速度1.4%。来自不同产业的现金收入均低速增长,个别产业甚至出现负增长。1、人均工资性收入由43.42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肃省1978~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ARIMA模型来拟合,并对未来三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短期预测,为甘肃省在建设"新丝绸之路"规划中解决自身发展瓶颈,缩小省内贫富差距和作出经济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1978年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从规模和内涵上不断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13432元,增长了整整100倍,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IFAD项目的实施持续提高了项目区农业和非农业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户更多的应用经济和社会资源,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施后的RIMS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平均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223.9元增加到2012年的2534元,人均占有粮从292.6千克增加到436.6千克,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占有粮在项目实施6年以来增长了一倍,增长率分别比全县增长水平高3.5%和8.7%,RIMS评价管理系统可清晰直接地反映农户参与项目后的各项受益指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综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项目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改善、增加农户收入和改善粮食安全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542元。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工资性收入5494元,占52.1%;家庭经营纯收入3798元,占36%;财产性纯收入966元,占9.2%;转移性纯收.3,.284元,占2.7%。工资性纯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主要支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性来源,财产性收入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农民的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了6%以上的增速,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到2006年已达3587元.增长7.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375元.比2005年增加了200元.增速为17%。农民的农业收入增加53元,增长3.6%;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增加35元,增长了9.3%。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的购置补贴等等,这些全年的人均转移收入达到181元,人均增加33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陈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92-3694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消费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9年,湖南省城镇居民的实际人均消费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广开城镇居民收入渠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8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4.
正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1978年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从规模和内涵上不断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4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13432元,增长了整整100倍,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集中展示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ADF单位根检验、Engle-Granger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理论,对1978-2005年甘肃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且当收入消费方程不协整时引入了虚拟变量,有效克服了变量在整个研究期间不协整的问题,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6.
信息快递     
<正>改革开放3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近31倍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水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广西水果产业的现状   1.1面积、产量突飞猛进,产业地位日益提高近十多年来,广西水果业驶入快车道,面积迅速扩张,产量突飞猛进,农民人均水果收入节节攀升,整个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就.面积、产量、产值从1985年的189万亩、39万吨、3.44亿元,发展到2003年1747万亩、466万吨、95.82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增长9.2倍、11.9倍、27.9倍.农民人均有果、人均水果收入从1985年的10公斤、10.10元,发展到2003年119.49公斤、245.69元,分别增长11.9倍、24.3倍.其中人均增收221.28元,人均每年(1985~2003)增收17.02元.2002年我区水果面积跃居全国前三,总产列全国第五,跨入全国水果大省行列.水果业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效果日益显现,水果业已发展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广西大农业中仅次于粮食和畜牧业.   ……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6095.3亿斤提高到2005年的9680亿斤,最高年份超过1万亿斤,年均增加130多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5年的3255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加了4倍多,年均增长7%。一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03-106
在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是想促进经济增长求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建设[1],借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利用1993—2013年共21年的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3个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银行存款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韦瑛 《甘肃农业》2001,(11):21-24
一、武威市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使武威市的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51.8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82.93万吨,增长60.1%;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5.33亿元增长到19.07亿元,增长2.5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06元增长到1884元,增长16.77倍.以占全省7.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省11%的商品粮,为解决全省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