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作者认为,在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应对林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并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和规模经济要求,重构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的组合框架,为“治危兴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作者认为,在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应对林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并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和规模经济要求,重构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产业的组合框架,为“治危兴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单一,以木材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需要。笔者认为:该林区在森林资源和经济危急之际,应调整林业和产业结构,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等基础的产业建设。加快森林资源面积、林木蓄积的增长。立足于本地的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门类齐全的加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林区经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伊春市是黑龙江省的林区,近年来,面临着资源、资金两危的困境,为了改变形势,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治危兴林”的战略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把农牧业当做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作为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饲料工业,如何开展工作和摆脱当前饲料销售市场疲软的困扰,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由于过去过度采伐,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亟须实施恢复建设。本文介绍了大兴安岭林业实施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森林资源抚育、森林改培和低质低效森林资源改造等。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被率明显增加,生态效益明显,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森林资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林业现状分析,提出要解决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必须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九五”期间林业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立“百亩”温室,“千轩”果园,“万亩”粮田,为林业经济发展确定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过去由于过度采伐,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大兴安岭林业实施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合理科学地进行植树造林,科学进行森林资源抚育措施,破坏特别严重地段实施森林资源改造培育措施,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被率明显增加,生态效益明显,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人与森林资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大兴安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森林,但是大兴安岭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之外,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对目前大兴安岭内的自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讲述了该地区特有的湿地类型,同时还提出了大兴安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提高保护的措施。1.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现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地,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树木的天堂,实际上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得天独厚的历  相似文献   

9.
选取重庆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发展商品林业的区位优势、分布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制约林业发展的主、客观“瓶颈”。结合重庆市实际,根据坚持公益性和发展多样性的调整思路,提出建立西北方山商品林区,中部平行岭谷商品林区,东、南部中低山商品林区和市区城郊商品林区的调整方向。提出制定发展规划、拓展融资渠道、发展集约经营、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1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模式当前林区的发展,需要走向林区产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之中,因此需要充分的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现在资源的基础上,寻求林业与相关产业、林业各产业、林产品及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进行,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进行强化,而对丰产林进行重点建设,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加强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分布区域,东北林区特产丰富,种群繁多,储量巨大,在发挥林 业资源优势,促进农林经济向林区深入,增强林业经济效益,强化民生担当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本文从林业经济种类、资源损益入手,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发展林业经济与资源可 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国有林区的变化,认清资源培育和管护上的误区和矛盾。与林区群众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协调林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使群众经济收入增加,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进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林区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当前所出现的“两危”是由于历经半个世纪的过量采伐。使森林一系列内在结构失调所致。提出治危兴林,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提出了土地复结构、林种结构,森林经营周期结构,森林起源结构和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发展林业产业,同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模型假设,使用2001-2015年浙江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以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测度森林资源,林业总产值测度林业产业,在EKC基础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检验发现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拟合效果良好。结果显示:林地面积与林业总产值、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的曲线均呈"N"型,趋势上略有不同,林地面积与林业总产值呈"增-减-增"的发展态势,而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呈"增-缓-增"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来看,目前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趋于良性互动,即将进入"共赢"阶段。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与林业道德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林业范式以林业商品性生产的高产出为特征.而生态伦理学则认为:森林是多价值的,不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评价,而且要从生态学、美学和道德等角度进行评价,本文分析了生态伦理学与林业的关系.生态伦理学不仅为认识森林和林业提供新观点,而且为我们思考森林和林业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因而它可以作为林业工作者的工作哲学,并从而对林业范式从传统的经济利用到“多价值森林管理”的新范式转变提供有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科学技术、林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资料的分析,阐述了先进技术的推广、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产工业资源渠道的拓宽、林区生活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森林生态的逐渐恢复以及科技滞后于林区发展、林区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通过解放人的积极性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打破林业经济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僵化问题,处理好森林经济、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可使伊春林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恢复得到协调、同步提升。针对伊春林区的现状和林业科研项目的特点,提出了明晰科研工作的重点,促进信息、人才互动,延长林业项目的研究期限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开始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为总体目标,具有生态、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多目标性。在对这次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时,从森林资源保护和增长绩效、林业经济效益和投资绩效以及林区社会和谐绩效三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运用林业统计数据,对陕西省林改初期成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抚育,促进了林业投资、林业产值和林产品产量的增加,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增进了林区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经济林种质资源调查研究是林业生产和开发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在调查清楚种类、栽培历史和地理分布的情况下,摸清区域现有经济林种质资源情况,可为提高现有果品产量、扩大经济林栽培区域、选育新品种及合理利用经济林资源提供依据。通过为期两年的时间,对盐池县经济林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评价经济林现状及开发来用状态,为全县后期生态建设栽植经济林树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林种林农营林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差异,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朝阳、彰武199个林农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49%的经济林林农、88%的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2)社会资本和参加技术培训对经济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具有正向影响;3)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采用营林生产技术行为影响显著,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年限具有负向影响,营林面积具有正向影响。参加技术培训显著影响经济林和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社会资本对经济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营林面积对防护林林农营林生产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林农技术培训力度、扩大防护林营林面积、引导营林大户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提出符合新形势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工程、碳中和林业工程、林地系统修复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林业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内容,在林地治理能力方面提出林长制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林地保护宣传教育工程等内容,以期在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中引清思路,保障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一定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