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东园镇的种植结构由1997年前的“稻-稻-麦”,全面改为“豆-豆”等种植模式。即早晚两季种植台湾引进毛豆“2808”、“青籽75号”。冬季种植甜豌豆“奇珍76”或荷兰豆等。由于几年来豆科连作,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如豆科夜蛾类害虫,根腐病、炭疽病等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农药使用量多,残留量大,经济效益低,尤其是晚季毛豆的白粉虱.冬季甜豌豆根腐病,个别田块出现半收或绝收,加上这几年8-9月台风袭击本地较多,常给晚季毛豆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豇豆、蚕豆、菜豆、毛豆等豆类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害虫为害严重。其中豆野螟、豆荚螟、潜叶蝇等发生普遍,近年来有加重趋势,已成为豇豆等豆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另外苗期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还有蓟马、红蜘蛛、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豆卷叶  相似文献   

3.
阿克泰防治养蟹稻田水稻害虫的效果与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蟹集水产养殖与粮食种植为一体,属高效益、多功能生产模式,是稻农增收的良好途径。但随着该生产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河蟹Eriocheirsinensis作为节肢动物,对农药敏感,而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养蟹稻田不宜施用农药防治害虫,造成蟹收稻欠,蟹田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4.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稻飞虱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大部稻区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27.5%;稻纵卷叶螟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江南沿江湖库区偏重  相似文献   

5.
1 2007年“二迁”害虫发生情况 余杭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22120hm^2,其中单季晚稻20893hm^2。由于受气候、耕作栽培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余杭区的“二迁”害虫又是一个重发之年。稻纵卷叶螟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属历史罕见年份。防治难度大,失治田块全部卷白。发生面积达到134667hm^2,防治面积达到160000hm^2。  相似文献   

6.
春蚕豆根腐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漳县是中国蚕豆之乡,近年来,种植春蚕豆经济效益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春蚕豆面积迅速扩大。由于部分群众不注重轮作倒茬,以致蚕豆重茬、迎茬面积较大,导致根腐病发生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特设了春蚕豆根腐病防治农药筛选试验,以便为进一步发展蚕豆生产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连作毛豆病虫种类多,主要病害有疫病、根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虫害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红蜘蛛、豆杆潜叶蝇等.防治连作毛豆病害虫应根据病虫发生规律,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龙海市是粮食高产区,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受“高产出低收入”的困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98年,市农业局与东园镇农科所联合实施稻-稻-瓠高产栽培示范。  一、稻-稻-瓠模式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明显采用稻-稻-瓠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年纯收入可达3663元,比传统的稻-稻-麦栽培模式增加收入2826元。  2.避开茬口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冬季许多高值作物由于收获期迟,种植早稻的时间较紧,若冬季种植长瓠,4月中旬即可收获结束,有利于早稻的种植,解决了季节紧的问题。  3.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由于冬种蔬菜施肥多,特别是有机…  相似文献   

9.
辽南地区温室白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白粉虱食性较杂,是金州区温室常发性和大发生害虫。白粉虱对常用的吡虫啉和菊酯类农药已产生抗性,药剂选择范围比较狭窄,是当前生产上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之一。在高发期,农民通常采用提高施药浓度、增加使用次数、使用高毒农药等方法防治,结果既杀伤了天敌,破坏了菜园的生态平衡,造成害虫猖獗,又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为此2002~2004年我们对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本地区9000hm^2的温室蔬菜和花卉的无害化治理做好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莲之乡”建宁县依据自然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结构,采用复合种植模式优化配置农田。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是利用当年新植莲子的水田,冬季翻梨晒白整畦栽植烤烟,第2年烟叶采收后轮作水稻,实现了两年三熟制栽培。莲-烟-稻高效栽培模式有效地协调了烟粮、烟莲争地的矛盾,提高了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冬种马铃薯高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暖,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开展“稻-稻-马铃薯”、“稻-菜-马铃薯”耕作模式。近年来,惠安县冬种马铃薯生产有长足的发展,栽培面积达5000多亩,亩产达1200-1500公斤.平均亩产值2240元,平均亩利润1300元。冬季种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冬闲田,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项目。几年来,我们对马铃薯的高优栽培技术开展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123种植模式"一季中晚稻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5年对“123种植模式”中的菜-稻-菜模式、虾-稻-虾模式和草莓-稻-草莓模式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77 m2产量400 kg、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的初步成效,筛选出适合一季中晚稻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黄华占,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苍山县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大,种类多,新老菜区交错分布.温室大棚因为是密闭环境,条件较适合害虫发生为害,害虫可以边为害边越冬,从而使世代重叠、较难掌握防治时机.加之保护地空间有限,害虫为害明显,用药周期短,害虫多为小型害虫,繁殖周期短,产生抗性快,导致害虫防治难.目前我县保护地害虫已不只是原来的白粉虱、蚜虫2种.近年来美洲斑潜蝇、茶黄螨等害虫在部分大棚已造成严重为害,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4.
衡水市是设施蔬菜种植大市,温室白粉虱是设施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从2003年开始,衡水市通过将生物、生态、物理等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了一整套白粉虱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降低了农药残留,提升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棉花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豫南抗虫棉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棉铃虫的大发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而棉田中的棉红蜘蛛、棉蚜、棉盲蝽等害虫发生严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加之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滥用,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余祖建 《福建农业》2006,(11):13-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越来越多的平原双季稻区推行菜一稻一菜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温光资源及冬闲田,合理轮作,取得粮经双丰收。马铃薯-中稻-甜豌豆栽培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在我县的岚下乡、仁寿镇各村、建西镇洋口镇的上风、石溪、沙墩等村的安下村等乡镇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亩纯收入3500元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甜豌豆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成业 《福建农业》2009,(11):16-17
甜豌豆是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近几年来.在安溪县蓬莱、龙门等乡镇都有试种和扩大种植,最大连片面积达.80多亩,成为一项周期短、效益高的冬季蔬菜。甜豌豆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据我县调查.主要.发生的虫害有豆秆黑潜蝇、斜纹夜峨、豆荚螟等;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等。现将其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豆属豆科大豆属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中国北方多称毛豆,南方多称菜用大豆或青毛豆,日本称之为“枝豆”,生理上是指在R6至R7(即鼓粒盛期至初熟期)之间,荚鼓、粒饱满,荚色呈鲜绿时采收食用或加工的大豆总称。广义地说也包括菜用或消闲用的成熟有色豆籽粒。毛豆的开发利用是全球的一个新兴产业。大豆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全球特别是我国淀粉营养供应有余、蛋白质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发展大豆生产迫在眉睫。但长期以来人们直接摄取大豆蛋白质营养不多,仅是通过豆制品、豆奶等方式,约占大豆总产的30%,而70%的大豆籽粒均用于榨油,…  相似文献   

19.
<正>毛豆植株面积越来越大,其病虫害发生也越来越多。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推广经验提出:土壤处理、种子处理、中耕松土、缓苗后喷药、花荚期喷药、化学除草的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预防了毛豆病虫草害的发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毛豆是人们喜欢食用的菜用大豆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特别是黄淮海一带已种植多年,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发生种类较多,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毛豆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为害毛豆的主要病虫害分为两类:一是危害根茎部病虫害:虫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蔬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保护地栽培迅速兴起,蔬菜的四季栽培、插花种植日益普及,伴随蔬菜虫害不断加重,且呈现出“小虫翻大浪”之势。蔬菜田微小害虫愈演愈烈,不仅蚜虫、飞虱、叶蝉、害螨等继续严重为害,而且自上世纪末国内暴发了几类新的小害虫,包括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茶黄螨和棕榈蓟马等,种群数量迅速上升,为害十分猖獗,且难于根除,被列为当前难于防治的几类“顽虫”。这些微小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