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明确冰温贮藏下脂质氧化对藏羊肉肉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欧拉藏羊后腿肉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冰温(-1.4±0.1)℃和冷藏(4±1)℃条件下贮藏,测定贮藏期间(0、1、3、5、7、9 d)硫代巴比妥酸含量(TBARS)、过氧化值(POV)、肉色及其稳定性和肌红蛋白氧化状态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贮藏9 d时,冰温组TBARS值和POV值分别比冷藏组低42.92%和35.38%(P0.05);冰温组肉色a~*值、肉色b~*值、Chroma值和OMb相对含量分别比冷藏组高27.52%、8.14%、23.19%和34.75%(P0.05);冰温组肉色L~*值、Hue angle值、MMb相对含量分别比冷藏组低8.04%、13.13%、34.56%.冰温组TBARS值与Hue angle值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冰温组POV值与MMb相对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OMb相对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冷藏组TBARS值与Chroma值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冷藏组TBARS值与Hue angle值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冰温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对肉色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总之,冰温贮藏能延缓宰后藏羊肉脂质氧化,从而维持肉色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欧拉羊肉冰温贮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饲热处理大麦对牛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2头体重相近的健康延边黄牛(阉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饲喂5个月后,测定牛肉品质。[结果]补饲热处理大麦可显著提高牛肉中脂肪含量(P<0.05),显著减缓贮藏期间牛肉pH值、TBARS值的升高(P<0.05),改善牛肉肉质和口感,但对牛肉在贮藏期间颜色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补饲热处理大麦可提高牛肉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混合发酵剂对猪肉香肠脂肪酸败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测定接种植物乳杆菌及模仿葡萄球菌后猪肉香肠在发酵及后熟过程中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pH、巯基质量摩尔浓度、羰基质量摩尔浓度、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及感官评分随时间的变化,并与自然发酵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熟期间,接种发酵组猪肉香肠的菌落总数、pH、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质量摩尔浓度、TBARS值均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组猪肉香肠的乳酸菌总数、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及感官评价(尤其是滋味和气味)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说明植物乳杆菌及模仿葡萄球菌对猪肉香肠的发酵抑制了猪肉香肠的蛋白质氧化及脂肪酸败,同时对猪肉香肠的感官品质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发酵香肠,检测菌落总数和感观品质;以水分活度、水分含量、pH值、含盐量、氨基酸总量、非蛋白氮、总氮、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肌浆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等为指标,研究辐照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 kGy以上辐照处理在第90 d时菌落总数在1.2×103CFU/g以下,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感观品质可接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氯化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kGy辐照后发酵香肠的pH值显著高于4~6 kGy辐照处理;辐照使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含量及种类、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均高于未辐照的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冻藏温度对鳙鱼片脂质特性变化的影响。将处理好的鳙鱼片分别置于-10、-20和-30℃冰箱中贮藏16周,测定其脂肪含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过氧化值(P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含量、共轭二烯(CD)值和荧光化合物含量等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组鱼片的FFA含量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冻藏期结束时,-10和-20℃组鱼片的w(FFA)分别为39.43和34.96g/100g,显著(P0.05)高于-30℃组的20.96g/100g;PV、w(TBARS)和CD值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组的PV与w(TBARS)显著(P0.05)低于-10℃组;各组之间CD值无显著性(P0.05)差异;3组样品间荧光化合物含量差异较显著。综合各指标变化,-30℃冻藏较-10和-20℃能够有效抑制鳙脂质的水解和氧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负离子制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60头45日龄左右、健康、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试验组B,A组饲喂基础日粮相同,B组饲喂添加0.25%中药负离子制剂的日粮。[结果]试验组前腿、里脊和后腿猪肉持水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贮藏的第4天和第8天后腿的TBARS值显著降低(P0.05),第6天前腿的TBARS值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第2天后腿的L*值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6天和第8天前腿、后腿和里脊的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第10天前腿和里脊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降低(P0.01),后腿的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日粮中添加中药负离子制剂,能够改善猪肉的品质,延长猪肉的贮藏期,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L-肉碱、甜菜碱、氯化胆碱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0 mg/kg L-肉碱、0.3%甜菜碱、0.3%氯化胆碱,360尾均重60 g左右的异育银鲫饲养6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均能显著促进异育银鲫生长(P<0.05),改善鱼体解剖特性,肝体比与内脏比均低于对照组.添加甜菜碱、氯化胆碱的试验组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肉碱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均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脂肪(P<0.05),降低了脂肪在肝脏的沉积(P<0.05),L-肉碱组、甜菜碱组、氯化胆碱组的肝胰脏脂肪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41.60%、34.26%、29.12%.生物碱对预防脂肪肝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酵干鸡粪与饲草对羊进行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0.2kg鸡粪发酵饲料替代0.2kg精料育肥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2.7kg(P<0.05),羊肉风味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多51g·d-1(P<0.01),每只羊多获利26.64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葛根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采集4头瘤胃瘘管牛瘤胃液,采用体外培养法,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2%、0.04%、0.08%和0.16%的葛根素,检测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养分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各添加水平组的瘤胃液pH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菌体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P<0.05),0.02%、0.04%、0.08%和0.16%处理组的氨氮(NH3-N)含量和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乙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丁酸和总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0.04%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各试验组的干物质(DM)降解率均显著升高(P<0.05),0.04%、0.16%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以及0.04%、0.08%、0.16%处理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葛根素后可促进瘤胃MCP的合成,提高瘤胃对饲料养分的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模式.其中,以0.04%的剂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葛根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采集4头瘤胃瘘管牛瘤胃液,采用体外培养法,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2%、0.04%、0.08%和0.16%的葛根素,检测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养分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各添加水平组的瘤胃液pH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菌体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P<0.05),0.02%、0.04%、0.08%和0.16%处理组的氨氮(NH3-N)含量和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乙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丁酸和总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0.04%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各试验组的干物质(DM)降解率均显著升高(P<0.05),0.04%、0.16%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以及0.04%、0.08%、0.16%处理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葛根素后可促进瘤胃MCP的合成,提高瘤胃对饲料养分的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模式.其中,以0.04%的剂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