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筛选抗耐小麦黄矮病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耐小麦优良品种的前提。小麦黄矮病的GPV株系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是我国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它是我国特有的株系(周广和等,1987)。近几年又确定了GAV株系(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播)、PAV株系(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播)和RMV株系(玉米蚜传播)(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灵宝县采集的小麦黄矮病病株标样进行4种蚜虫传毒比较、薄膜饲毒、不同温度饲毒和接种试验、麦二叉蚜成、若蚜传毒比较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证明这种标样的病毒只能由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传播,而麦长管蚜,玉米蚜不能传播.定为小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禾缢管蚜非专化性株系.  相似文献   

3.
 二叉蚜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麦二叉蚜禾谷缢蚜株系(GPV)、麦长管蚜传播麦二叉蚜长管蚜株系(GAV)。  相似文献   

4.
筛选抗耐小麦黄矮病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耐小麦优良品种的前提。小麦黄矮病的GPV株系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是我国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它是我国特有的株系(周广和等,1987)。  相似文献   

5.
多因子综合分析法预报西吉地区麦蚜高峰期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小麦蚜虫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等,它们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也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黄矮病的流行与小麦蚜虫发生的迟早,以及种群增长有关。根据试验资料,对影响蚜虫发生消长的诸因子,采用了多因子综合分析,对我区1978~1988年高峰期百株蚜量(y)与历年温湿度进行分析,发现3、4月气温(x_1,x_2)和5月份水气压(x_3),与麦蚜高峰期蚜量密切相关。计算方法:先将预报对象 y 和预报因子 x_1的数值列表1,将分级标准列表2,把历年预报要素值代换为分级值(表3),预报 y 值的概率值(表4),根据概率值(表4),列出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麦区发生流行的小麦黄矮病,借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禾谷缢蚜和玉米缢蚜持久性传播,其中麦二叉蚜为优势介体蚜虫种群,因此对麦二叉蚜、不同虫态及其龄期传播小麦黄矮病的能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1992 ̄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麦区麦长管蚜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优势种群,占张家口坝上、坝下及承德麦蚜发生总量的94.75% ̄100%。有翅蚜迁入麦田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春麦黄矮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坝上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占绝对优势,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地区的株系种类较为复杂,除以GAV株系为主外,存在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及麦二叉  相似文献   

8.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ebricius)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为害小麦,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之一。它主要以孤雌胎生繁殖,其有性世代在我国未见报道。 我们在河南新乡观察了麦长管蚜的有性  相似文献   

9.
小麦黄矮病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73—1988年共16年的资料,选定13种因素,通过相关性测定,确定黄矮病的主要流行因素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冬季极端低温、越冬蚜量与蚜株率、早春蚜量与蚜茎率。用多元回归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小麦黄矮病预测式4个,经验证有较好效果。通过分析还提出了小麦黄矮病的规范化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自我国内蒙古丰镇县13个春小麦病株标样进行4种蚜虫连续传毒比较,不同温度饲毒和接种试验,薄膜饲毒,2种蚜虫成若蚜传毒比较和血清学酶标试验等,明确我国内蒙古丰镇县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为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有效传播的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对于这个株系,禾缢管蚜与玉米蚜是不能传播的。这种株系在我国冬麦区春麦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大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非专化性株系(BYDV GAV)比率的差异,采用RT-PCR技术,对BYDV-GAV的传毒介体麦蚜带毒情况进行检测.所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测定样本用量可少至1/200头蚜虫;对采自我国主要麦区的蚜虫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山西、甘肃、青海、陕西11个小麦黄矮病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56%~91.5%,而河北、河南两省4个非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2.5%~33%.通过试验证实,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BYDV-GAV比率存在差异,小麦黄矮病重病区山西、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麦蚜带毒率高,而非重病区河北、河南等地的麦蚜带毒率低.  相似文献   

12.
麦蚜是麦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研究小麦黄矮病,我们自1983年以来,在人工控制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下,室内用盆栽种植小麦饲养麦二叉蚜、禾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但近几年来麦蚜常常被霉菌感染严重影响研究工作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参照国外经验,对麦蚜的饲养方法进行了改进,用土壤种植小麦改为用营养液培育麦苗。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小麦品种抗黄矮病毒的鉴定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黄矮病(BYDV)是我国北方麦区主要的病毒病,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低产小麦稳产丰产的重大障碍之一。关于小麦黄矮病的综合防治,除研究采取有效的治蚜防病措施外,最根本的具有战略性的,就是选用抗、耐病丰产品种。1973年该病历史上第3次大面积流行后,就开展了小麦品种抗病性研究工作,根据对1983和1984年田间人工鉴定的2050份重要小麦品种资源,及以往室内外人工鉴定的557份材料的结果分析归纳,试论小麦抗黄矮病毒鉴定的以下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麦黄矮病是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北方麦区多次流行的重要蚜传病毒病。小麦受黄矮病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由叶尖向下变黄,变色部分占全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病叶增厚,挺举,背面光润,黄色鲜明。这样的症状特点,在以往的田间调查与室内接种试验中,一直未见有异常变化。1981年10月,用采自本院农场田间自然感染的黄化病株(小麦品种:阿魁雷)作毒源,用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饲毒,接种感染郑引1号小麦,从分离繁殖黄矮病毒源的过程中,观察到一种不同于黄矮病的症状: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渐次向上  相似文献   

15.
 大麦黄矮病毒(BYDV)可引起小麦黄矮病。自我国首次报道了BYDV的抗源材料中5和中4后,明确了治小麦黄矮病应用抗病品种的这一重要途径。作者对国内外8424份小麦品种资源材料进行系统鉴定,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黑光灯诱集麦长管蚜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光灯可诱集有翅蚜虫,但由于蚜虫个体细弱,易受其它昆虫碰撞而损伤影响鉴别,一直未能受到重视。笔者曾于1975年5月19日傍晚在内蒙丰镇县铺路村一台高压杀虫灯下,观察到大量有翅麦长管蚜,以后在山西、朔县和内蒙丰镇又利用黑光灯诱蚜,并获得麦蚜远距离迁飞传布小麦黄矮病毒的重要证据。1987年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分别设置黑光灯诱蚜,以系统观察有翅麦蚜发生规律。本文主要报道北京本所一盏黑光灯下有翅麦长管蚜的消长情况。 一、黑光灯的设置与观察结果:20瓦黑光灯管(华东电子管厂生产)离地面2米,管下装有分虫漏斗,漏斗下设集虫箱。4月10日开灯,4月16日始见有翅麦长管蚜,6月8  相似文献   

17.
从1987年开始,我们每年在秋季11月中旬及春季2—4月份,对陕西关中西部及渭北小麦黄矮病发生较重的地区进行调查,1987—1990年,小麦黄矮病在陕西境内总的来说属轻度发生,并有以下特点:(1)早播麦田秋苗蚜量大,发病重。1988及1989年,小麦播种前后,多雨、低温、造成夏播玉米晚熟,玉米-小麦交替重叠期较长,有利于蚜虫繁殖并从玉米田往小麦田迁飞传毒,因此导致关中西部及渭北部分地区的早播麦田BYDV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麦田遗传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效应,系统调查了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种群时序变化,并分析了对麦长管蚜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间作处理麦田中高峰期麦长管蚜无翅蚜的百株蚜量均显著低于单作麦田,其顺序为:小麦单作北京837(7 422.0头)>与KOK间作(5796.7头)>与红芒红间作(5406.7头)>与郑州831间作(5291.7头)>与JP2间作(4493.4头)>与中四无芒间作(4 155.0头),且麦蚜由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蚜茧蜂发生的高峰期,各间作处理麦田中蚜茧蜂的平均数量高于小麦单作田,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间作处理麦田小麦理论产量增加,与小麦单作处理差异显著(P<0.05).表明大田小麦品种间作抗蚜品种对麦长管蚜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kllow mosaic virus, WYMV)、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小麦“绿矮”病 (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小麦梭条花叶病曾大面积流行。2005年春天以来,江苏小麦上又发生了多种病毒病,除了以上4种,还出现了2种新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小麦黄矮病的分布流行区,以1年两熟小麦复种玉米和两年三熟小麦轮作玉米为主要耕作方式。我们1980年于室内在天单1号玉米上接种小麦黄矮病植株发病率达50%;1986年秋季持续干旱,关中和渭北普遍发生黄矮病,据在杨陵、扶风、武功、礼泉、乾县和蒲城等县(区)调查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