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畜禽业》2017,(8)
对青海省某奶牛场24头2~4胎的荷斯坦奶牛进行连续4个月的DHI测定,运用DHI测定体细胞数据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控,并探讨隐性乳房炎对日产奶量、主要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乳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6)
正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自2008年正式实施9年来,参测奶牛场从337个增加到目前的1292个,测定牛数从11.5万头增加到78.9万头。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介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已成为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主要是通过收集牛群饲养管理、繁殖配种、乳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6,(12)
饲养奶牛的目的主要是生产较多优质、营养的奶源,增加收入。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给予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健康、高产的奶牛群,获得最大的产奶量,达到利益最大化。通过犊牛培育、饲料、饲喂等方面对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做一介绍,与广大养牛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4.
<正>在奶产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由于受到养殖场地、资金、技术的限制,许多营养代谢性疾病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制约着奶产业健康发展。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对奶牛生产瘫痪这一常发病的病因、机理、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仅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  相似文献   

5.
唐家  刘泽君  陈锋 《畜禽业》2007,(5):25-26
<正>根据眉山市2006年畜牧生产年末统计,全市存栏奶牛65526头(其中能繁奶牛32863头),生产鲜奶12.40万t,能繁奶牛年平均单产仅3.77t。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7.16个百分点。众所周知,影响奶牛单产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饲养管理。笔者就如何持续提高奶牛品质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目前研究状况较为详细的综述了奶牛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并分析了奶牛酮病发生的生化机制。旨在对临床实践中很好的认识诊断和群体监控奶牛酮病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保证奶牛群的高产和稳产,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TMR是英文Total Mixed Rations(全混合日粮)的简称。TMR是一种将粗料、精料补充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技术。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计算机跟踪奶牛生产,根据生产情况设计每头奶牛日粮营养配方))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既能够保证奶  相似文献   

8.
奶牛应激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应激是指在饲养、生产等过程中奶牛对环境变化所发生的生理和行为上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反映,环境应激的直接后果是奶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和健康水平的低下。目前奶牛业中普遍存在“功利”现象,即对奶牛生活、生产环境投入不够,但却要求产出量大、质量高的奶,这是十分不切实际的。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是较为“娇贵”的生产动物,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环境因素的不利变化必然导致奶牛的应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抓好奶牛应激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营养调控在奶牛应激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10)
<正>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结核病中有15%饮用了结核病牛的奶而生病的.,因此监测与消灭奶牛结核病具有重大意义。奶牛结核病的防制,主要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疫病传入,净化污染牛群。防止结核病传入:无结核病健康牛群,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变态反应检疫。补充家畜时,先就地检疫,确认阴性方可引进,运回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再行检疫,阴性者才能合群。结核病人不能饲养牲畜。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10.
大型集约化奶牛场营养代谢病的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永利  武瑞 《畜禽业》2003,(2):10-12
本文综述了目前奶牛营养代谢病的类型及其可引发的代谢疾病,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化奶牛场中较易发生、危害较大的典型病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大型集约化奶牛场对营养代谢病的综合防治能力,保证奶牛群的高产、稳产,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6,(2)
为掌握性控冻精奶牛后裔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情况,文章对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所生产的母犊进行生长发育跟踪观察,测量其体尺和体重;对其产犊情况和生产性能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表明:性控冻精组其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与常规冻精组无明显差异,可以在奶牛生产上大量推广和使用性控冻精,提高奶牛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7,(6)
通过民和县2011—2013年,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效果调查研究,表明利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可大幅度提高奶牛优良母畜的比例,加快牛群品质改良的进程。3年来民和县川口镇、马场垣乡等受配奶牛787头,怀孕533头,受胎率平均56.7%,生产牛犊501头,生产母犊481头,生母率平均96.1%,该项技术在奶牛生产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可提高奶牛养殖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洪野 《畜禽业》2010,(6):86-87
<正>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其利益决定取决于生产性能(产奶性能),生产性能又取决于繁殖性能。所以奶牛的生殖机能是至关重要。然而生产中经常出现奶牛发生不孕的情况,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在此对造成奶牛发生不孕的疾病做一些分析和总结。常见疾病有  相似文献   

14.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d。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围产前期(也称干奶后期)和围产后期(分娩后15d)。围产期奶牛在短短的1个月内,要经过从干奶——分娩——开始泌乳的过程,在生理上要经过明显而快速的变化。因而在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上稍有不妥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会使母牛的泌乳高峰期和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下降,明显影响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使母牛的繁殖能力减低,机体的免疫力机能下降,易发生各种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所以,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焦万红 《畜禽业》2007,(9):29-29
<正>影响奶牛优质高产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品种、牛群的健康状况、饲料与饮水、养殖场环境及挤奶技术等。要想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牛奶品质,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奶牛应激是指在饲养、生产等过程中奶牛对环境变化所发生的生理和行为上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反映,环境应激的直接后果是奶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和健康水平的低下。目前奶牛业中普遍存在“功利”现象,即对奶牛生活、生产环境投入不够,但却要求产出量大、质量高的奶,这是十分不切实际的。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是较为“娇贵”的生产动物,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环境因素的不利变化必然导致奶牛的应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抓好奶牛应激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营养调控在奶牛应激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1注意常规营养的添加动物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来…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耐寒不耐热,其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夏季高温造成奶牛应激反应,常导致其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甚至引起死亡或者淘汰,给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减少奶牛热应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奶牛热应激的危害及其减缓措施进行综述,以指导奶牛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养奶牛是改善人民膳食结构,争强国民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行业。一头奶牛一般年产奶量为4000~6500kg,持续产奶数年且每年可产犊2头。所以奶牛是生产效率最高的家畜。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快奶牛的繁殖速度,繁殖管理是保证奶牛妊娠的关键,其管理水  相似文献   

19.
<正>在奶牛生产中,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影响奶牛的生产繁殖。严重困扰着奶牛业的发展。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奶牛饲养户,由于知识和认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饲养管理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技术问题,严重制约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解决这些问题,将对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1影响农户奶牛效益的问题1.1疾病预防和治疗存在的问题1.1.1凭经验盲目用药:许多养牛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多年的饲养经验,发现牛群表现异常,不经兽医诊断,盲目应用抗菌素。把抗菌素视作“万能药”,一种无效换另一种或多种同时应用,结果不但作用不大,造成浪费,贻误了治疗时机,还使细菌产生了耐药师。1.1.2任意增减用药量: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