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2.
随着我国山药种植面积和需求日益增长,对山药种植机械化需求迫切,与山药种植较低的机械化程度形成了明显对比。在研究山药种植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山药机械化播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山药机械化播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山药机械化播种的研究方向以及实现山药机械化播种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伊通县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玉米全程机械化包括五个技术环节,各环节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才能做到增收节支、保护耕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玉米全程机械化要求农机农艺结合。  相似文献   

4.
种植机具     
我国在西汉早期已开始使用牛拉耧犁种植,迄今已有2000余年。江苏境内的徐、淮地区于东汉时开始使用耧种植,且一直延用至20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初期,单行畜力棉花播种机已有使用。50年代开始,引进了大批机械农具在省内国营农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松树生长时对气候和土壤的要求,以及松树的特性,详细阐述了种植松树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刘开顺 《湖南农机》2007,(12):26-26
免耕撒播加机械开沟,是一项油菜机械化种植新技术。它集挖沟、抛土、覆盖一次完成,与传统的人力畜力种植方法比较,具有省工、省本、劳动  相似文献   

7.
8.
刘爱敏 《河北农机》2023,(13):103-105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做好园林种植工作,可起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作用。相较于传统种植技术,将反季节种植技术合理运用于园林种植中,可打破园林种植季节方面的束缚,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速度。也能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更好地保护园林生态系统,充分满足现代化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求,进而实现园林种植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双提升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园林种植中反季节种植技术运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将反季节种植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园林种植质量,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8的沙质壤土。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易积水、周围有遮光物的地块都不宜种植。前茬作物以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选择前茬作物为地下根茎类植物的地块,也不宜选择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地块,还不宜选择前茬作物使用农药多的地块,如棉花、蔬菜等。育苗地要选择在水源方便处。  相似文献   

10.
从建园与栽植、土壤管理、整形修剪、人工辅助授粉与疏除雄花序、病虫害防治5个方面论述了核桃种植技术,确保更加科学种植核桃,以达到高产、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玫瑰花特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表观区分玫瑰、月季与蔷薇的不同。讲述了玫瑰花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提出一些更有利于玫瑰的高效率经济种植建议,为我国玫瑰种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概念平台。  相似文献   

12.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正在接近蔬菜种植面积,达500万公顷,年总产量近8000万t,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我国西部10个省区市都把发展马铃薯产业列入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日益加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食品业、畜牧业、工业原料对马铃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马铃薯产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杨俊 《农业工程》2013,3(5):138-139
2012年,贵州省盘县旧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旧营乡坪田村引进、主导、试种了6.67 hm2荷兰豆,经济效益颇佳。根据测算,除去所有生产成本,与传统种植业相比,增效7.5万元/hm2,农民可增收50万元。该文介绍了荷兰豆的种植技术,为规范种植、全面推广荷兰豆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甘薯的种植成本增加,国内专门用于甘薯的移栽机械不成熟,导致甘薯种植机械化率、作业效率较低,种植户对甘薯移栽机械需求迫切等问题,在研究甘薯种植农艺要求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甘薯种植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甘薯机械化移栽过程中面临种植环境复杂多样、甘薯裸苗移栽自动分苗困难、种植农艺工序复杂、甘薯栽插技术不成熟等主要问题。从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提高移栽机的适应性、甘薯移栽装备集成、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提出甘薯机械化移栽研究方向,并从甘薯自动分苗技术、定向定位输送技术、水平、船底栽插技术三方面提出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为以后甘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迅速进步,玉米栽培技术也随之发展与完善。开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突破传统栽培技术的局限、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玉米双株连作是一种新型的玉米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经济与资源的浪费,为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玉米生产而言是一种技术的革新。这种播种方法也使玉米的生长环境得到有效优化,使整个种子存活效率得到进一步保障,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与品质。要想取得较好的栽培效果,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和研究。本文从玉米双株法的优点出发,对双株法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使双株法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渊懋 《河北农机》2024,(4):123-125
种植和管理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举措,科学管理是林业种植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种植的本质意义是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开展选种、选地、育苗、施肥、移植、养护等。而管理主要是指林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落实,通过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促使林业苗木具有适宜的生活环境与充足的养分供给,在茁壮地成长下塑造完善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绿化面积,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当前,虽然林业发展已经形成一定成熟的管理经验,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种植办法与环境不符、人员管理意识不足、病虫害防控不合理、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冲突等,这些状况的存在对林木成活率造成严重影响。因而,需要合理运用种植管理技术,以地区适宜的条件发展适宜的品种,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加强林业与多样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其不仅能够让玉米的产量更高,而且还能使该种技术更加成熟。本文主要对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连续种植式大蒜立直种植装置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式大蒜立直种植装置种植蒜种的过程中由栽植器水平分速度不断变化引起的立植率低的问题,对立直种植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大蒜种植机的立直种植装置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阐述了实现栽植器连续立直种植运动的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栽植器运动速比λ1时种植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变化规律。通过栽植器在不同位置、不同打开方式及栽植器成穴剖面形状的对比分析可知:栽植器在第一零速点a和最低点之间靠近最低点向前单侧打开且栽植器鸭嘴后侧为垂直形状时,栽植器成穴形状最理想,其入土阻力较小、栽植器的后侧对蒜种有扶正作用,有利于蒜种的立直种植。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保证农业种植产量对我国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种植因素的影响,肥料、土壤、水分等都是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农业种植过程中相关因素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农业种植因素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