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茶核心制作工艺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而决定一款白茶品质好坏的关键因素主要为鲜叶品质、制作工艺、后期保存.干燥工艺直接关系着白茶香气的形成以及后期保存过程中茶叶的转化.本文从传统炭焙和机械烘焙两种不同干燥工艺的角度,来分析干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咏梅 《茶叶》2014,(1):24-29
白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珍稀茶类,中国是世界白茶的唯一产地,福鼎是中国白茶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其白茶产量占中国白茶的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茶简单、自然而生态的加工工艺越来越受到欢迎,那么白茶的成本-价格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以福鼎市白茶产地实地考察为依据,对福鼎白茶的茶农户、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福鼎白茶的生产成本-价格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福鼎白茶生产成本包括鲜叶种植成本、初加工成本、精加工成本,其中鲜叶种植成本占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加工成本(初加工+精加工)低;在生产成本中主要是人工费用.(2)福鼎白茶的产地批发价格较低,一般略高于成本价格;而福鼎白茶市场售价比批发价格高出1倍以上,茶商销售到外地价格会上涨5倍以上;茶农户、茶企业、茶叶商相比较,茶农户获利最少,茶叶企业和茶叶商获利最多,甚至利润高达几百倍,茶商利用别人不了解白茶有价格炒作趋势,白茶几乎是一本万利.  相似文献   

3.
白茶室内自然萎凋不同品种鲜叶水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和黄旦品种1芽1~2叶鲜叶为原料,比较2个品种鲜叶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鲜叶萎凋失水的速度快于黄旦,鲜叶萎凋失水速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温度成正比,与环境相对湿度成反比的规律。讨论了不同品种鲜叶萎凋过程中水分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白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杭茶14号是从红云和平云10号人工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种育成的茶树新品系.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4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一芽一叶鲜叶2年平均产量472.5 kg/hm2,较福鼎大白茶低33.5%;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抗寒性和抗旱性弱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相似文献   

5.
福鼎白茶种类及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阙玉林  林代兴 《中国茶叶》2008,30(11):34-35
福鼎白茶产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的福建省福鼎市,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按白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由于品质优异,保继功效突出,白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福鼎白茶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杭茶19号是从银猴(♀)和福鼎大白茶(♂)人工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茶树新品系。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9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每667 m2一芽一叶鲜叶产量平均为44.55 kg,略低于福鼎大白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旱、抗寒性强,病虫害抗性强;制红、绿茶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7.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福鼎白茶初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清平 《福建茶叶》2014,36(5):33-35
白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福鼎是主产区和主要出口基地,其年产量约占全国白茶总量的一半。近年来随着白茶保健功能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生产和消费双双得以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的大幅扩增,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就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了。影响白茶品质的因素众多,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外,  相似文献   

9.
蔡良绥 《中国茶叶》2005,27(2):27-27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10.
福鼎大白茶在各引种地的香型及香气品质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鼎大白茶是1965年国家首批推荐的茶树优良品种之一,它具有早生、发芽轮次多、抗逆性和适应性强及绿、红、白茶兼制等优点,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西、安徽等地被广泛引种,各地普遍反应良好。为考察福鼎大白茶在各引种地的香型及香气品质表现,本试验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福安、余杭、金坛、湄潭、长沙、武昌、桂林、英德地区用福鼎大白茶鲜叶制成的烘青茶样  相似文献   

11.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称,福鼎是我国白茶之乡,每年白茶产量占全国白茶的总量的二分之一。最近几年,白茶的保健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白茶的消费生产得到了高速发展,促使了白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保障白茶产品质量是亟待解决。当前影响白茶品质的因素,一方面鲜叶原料、茶树品种会影响白茶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加工工艺技术等环境条件都是影响其产品质量。虽然白茶加工工艺简单,但生产加工技术的好坏缺却直接影响白茶产品质量。为此,笔者以福鼎白茶为例,深入探究了福鼎白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13.
巴渝特早是从福鼎大白茶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以福鼎大白茶(CK1)和龙井长叶(CK2)为对照,对茶树品种巴渝特早在陕西汉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渝特早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春茶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比龙井长叶晚;鲜叶产量较高;制绿茶品质优;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适宜在汉中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选用3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春季一芽二、三叶鲜叶及制成的绿茶和白茶为试验材料,检测其水浸出物(WE)、茶多酚(YPs)、氨基酸类(FAAs)、黄酮类(Fs)、可溶性糖(WSS)、儿茶素类和生物碱等化学组分含量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茶中WE、TPs、儿茶素类含量最低,FAAs、Fs和没食子酸(GA)含量最高;氨基酸组分种类最多,且低含量组分如γ-氨基丁酸(GABA)、酪氨酸(Tyr)和胱氨酸(Cys)等占总量比值最高.鲜叶中可溶性糖(WSS)含量最高.以咖啡碱(CAF)为主的生物碱含量变化较不明显.DPPH清除试验表明,福云6号和福鼎大毫茶品种制成的绿茶清除活性强于其鲜叶和白茶;茶树品种间来看,福安大白茶清除DPPH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清除能力与TPs和EGCG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同等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与白茶化学组分含量差异主要体现在FAAs和Fs,其清除DPPH活性能力与TPs和EGCG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福云6号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为试验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考察不同萃取头(PDMS/DVB、CAR/PDMS、PDMS)对茶叶香气富集的影响,并选用PDMS/DVB萃取头分析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与CAR/PDMS和PDMS 2种萃取头相比,PDMS/DVB萃取头富集的香气物质数量更多、含量更高、种类更丰富.从9个试验茶样中分离鉴定出共有香气物质11个,其中白茶苯甲醛、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反式-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醇等7个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鲜叶和绿茶,而鲜叶和绿茶之间共有香气差异不明显;差异香气物质共有80个,品种间香气数量未有明显差异,而所属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福云6号茶样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以醛类和醇类居多.由此可见,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是所制茶样中香气的主体部分,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武夷名丛'白鸡冠'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利用价值,促进地方优良茶树种质资源的应用推广,本研究以白鸡冠茶树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制成白茶、绿茶,分析样品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白鸡冠制成的白茶、绿茶均表现出滋味鲜爽的品质特征,感官综合品质较优,表现出良好的白茶、绿茶适制性.白鸡冠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茶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白鸡冠白茶,白鸡冠白茶和绿茶中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福鼎大白的白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17.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作为我国白茶之乡的福鼎市,其传统制作工艺在全国遥遥领先。近年来随着福鼎白茶产业开发和创新力度的加强,白茶机械化加工新工艺应运而生,生产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但是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问题日益暴露,上等茶品的制作依然离不开传统工艺的支撑。为此福鼎白茶产业在重视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传统制作萎凋和干燥工艺的保护,通过各种激励策略培养更多的手艺人。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了福鼎白茶的分类、品质及保健功效,阐述了福鼎白茶产业优势分析,最后探究了福鼎白茶传统制作标准化关键工艺流程,并提出了茶产业发展的建议,旨在促进福鼎白茶产业稳步升级发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对17只用福鼎大毫(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cv.Fuding Dahaocha)一芽二、三叶鲜叶制成的具有白茶风味的样品进行香气提取,GC-MS检测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白茶特征香气分析和建立白茶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白茶香气品质的12个主成分因子,利用主成分综合品质得分能将供试白茶样品明显划分为4个等级;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15种白茶特征香气成分与白茶香气质量的生成函数,且模型的作用是显著的(p =0.005<α=0.05).  相似文献   

19.
79—27—17是以槠叶齐为母本,以大叶种混合花粉为父本经人工杂交授粉育成,在实生苗苗圃选拔、无性繁殖、系统选育、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制烘青绿茶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制红碎茶品质优于槠叶齐,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槠叶齐和福鼎大白茶,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红绿茶兼用型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浅谈白茶的审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产地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白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我国特产,其主要产区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建瓯等县市也有少量生产。据茶叶史料记载,白茶始见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