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伯瑛 《北方园艺》2008,(4):127-128
近几年来,保护地番茄的种植面积日趋扩大,而番茄是喜温蔬菜,在番茄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若保护地内的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其要求时,易造成番茄出现生长异常的低温症状表现,使种植番茄的经济效益下滑.因此,及早识别番茄植株的低温症状表现,并根据番茄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积极采取保温增光等措施,有助于保护地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番茄性喜温暖,不耐0℃以下的低温,但不同的成熟度对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用于长期贮藏的番茄一般选用绿熟果,贮藏适宜温度为10~13℃.温度过低,番茄易发生冷害,不仅影响质量,而且缩短贮藏期限.用于鲜销或短期贮藏的番茄一般选用红熟果,其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2℃,相对湿度85%~90%.  相似文献   

3.
以“Counter”、“晋番茄四号”、“109番茄”、“新星101”、“益丰”、“益丰三号”6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对种子萌发期不同温度处理、幼苗期28℃温度下不同光照处理的番茄耐热性进行了比较,以期为番茄长季节越夏栽培选择耐热性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4℃温度处理下,“109番茄”和“新星101”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苗期热胁迫下的热害程度和热害指数、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最强,“Counter”的耐热性最差,且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室环境对番茄生长影响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室番茄的鲜重作为温室环境控制的目标进行决策,为温室作物生长提供经济适宜的环境参数和生长条件.重点研究了温室内番茄生长的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对番茄鲜重的影响规律和温室环境系统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试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其较优组合是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0%、光照强度为17.2 klx.  相似文献   

5.
番茄营养价值高,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番茄的一个重要品质,本文从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和土壤肥料5个方面,阐述了环境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蔬菜.利用设施条件栽培番茄,定植后田间管理措施到位,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番茄生长环境条件 1.1 温度 番茄喜温,15~35℃均适其生长,生长最适温22~28℃.番茄适宜地温20~23℃.幼苗白天适温20~25℃,夜温12~15℃. 番茄开花期对温度敏感,白天适温20~30℃,夜温15...  相似文献   

7.
1990年,全市番茄特早熟栽培面积约2000亩。本文就番茄特早熟栽培的环境条件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作一探讨。 1.番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番茄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幼苗期温度,白天20—25℃,夜间10—15℃。花芽分化期温度,白天20—30℃,夜间15—20℃。结果期温  相似文献   

8.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1 发病原因 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 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59℃条件下,经10分钟可致病菌死亡.该病菌除侵染番茄外,还危害甜(辣)椒.  相似文献   

9.
1 品种选择 夏季光照充足,温度高,番茄属于喜光、不耐高温作物,因此,夏番茄宜在气候条件较凉爽、早晚温差相对较大的山区种植.夏番茄品种要求耐高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可选用百利、强丰等耐高温品种.  相似文献   

10.
高扬 《西北园艺》2022,(3):11-12
温度、水分、病害三因素决定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的成败,如何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不利于灰霉病、疫病发生发展的温暖、干燥小环境是管理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关中地区,塑料大棚秋延后番茄育苗期正值盛夏,温度高、光照强且易受大雨袭击,果实膨大后期和成熟期又处于深秋雨季,温度低、光照差、空气湿度大,这些气候条件都不利于幼苗健壮生长、定植缓苗、果实膨大与成熟,而且番茄生长前期易受病毒病、晚疫病危害,后期则易受叶霉病、绵疫病等危害,所以此茬番茄往往比春大棚番茄产量低,而且产量事稳.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品种"富勒"为试材,设置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测定了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指标、产量、品质指标,研究了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以及番茄根际温度的影响,以期为沙漠地区沙质土壤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纺布种植袋栽培模式根部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平作栽培最小;黄沙垄作栽培模式下番茄根最长,土壤栽培最短;番茄株高、茎粗在土壤栽培下较黄沙栽培模式下大;667 m2产量、单果质量和株产量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平作最高,其次是黄沙垄作栽培、黄沙平作栽培、无纺布基质袋栽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无纺布基质袋栽培模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日光温室栽培常用的番茄品种“以色列168”幼苗为试材,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生产中的昼/夜温度为24℃/11℃、21℃/8℃、18℃/5℃3个亚适温环境,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番茄幼苗丙二醛、脯氨酸、电导率和过氧化氢酶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适宜温度CK(28℃/15℃)生长的植株相比,T1处理(24℃/11℃)的番茄幼苗能适应至少10 d的亚适温环境,T2(21℃/8℃)处理的番茄幼苗在经历了8d的亚适温环境后适应力增强,T3处理(18℃/5℃)的番茄幼苗经历6d亚适温环境后生长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1发病原因番茄疮痂病病原物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Dowson,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链生,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40℃,最适温度为27~30℃,在  相似文献   

15.
要想增加棚室番茄的种植效益,提高坐果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高坐果率不是简单地使用激素喷花、蘸花就可以,必须配合温度、光照、施肥、浇水等科学管理措施.笔者总结了提高棚室番茄坐果率的有效技术措施,生产者可根据情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处江浙沪之交的嘉善县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至2003年冬季大棚面积达3 000hm2,其中大棚番茄达1 533 hm2,目前嘉善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设施栽培基地.由于土壤、温度、品种的变化,近两年来,番茄根腐病的危害逐年严重,据2004年3月中旬调查,重发田块的株发病率达到45%,根腐病已成为冬春大棚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对番茄根腐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大棚基本形成"早春薄皮甜瓜+秋延后番茄"的高效栽培模式,由于初霜冻提早来临影响秋延后番茄的成熟,导致大棚番茄产量低、效益差.为了切实满足秋延后番茄正常成熟的适宜环境,抵御寒害,延长采收,通过在大棚内加盖二层膜、安装底围裙膜和无纺布的多层覆盖技术来增温保温,可以提高大棚温度5~8℃,使番茄实现延长采收期15~25...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5-196
以温室内自然栽培的番茄为对照,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应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处理,取各处理番茄果实成熟后果实内中果皮、心室隔壁、胶质胎座、果肉分别测定蔗糖、果糖、可溶性糖的最终积累。结果表明,受温度和光照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番茄果实内不同部位蔗糖、果糖、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优质的番茄幼苗,作者开展了不同温度对番茄育苗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秧苗1叶1心前温度控制在25.0℃,之后温度保持27.5~30.0℃,番茄成苗快,幼苗综合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0.
双鸭山市处在浅山丘陵地区,番茄早春生产上存在着抗寒性差、进入结果期较迟、着色不理想、产量较低等问题;秋延后番茄栽培存在着苗期不耐热、结果期温度降低造成着色不好和产量较低的问题;但大棚番茄生产中如何合理控制这些问题,实现大棚番茄1 a中生产2茬的栽培模式,将会实现投入少、效益高而为菜农带来更大收益.根据生产经验采取如下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