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分别在传统网箱和室内水泥池投放真蛸(Octopus vulgaris)野生苗种22062头,进行了养殖初步试验。主要结果为,55口传统网箱共放养10912头,平均体重233.6g,经过40d养殖,平均体重达660.9g,生长速度快,日增重率高达2.389%,养殖成活率62.8%,饵料系数为8.08。18口室内水泥池共放养11150头,平均体重220.5g,第一阶段经过33d养殖,平均体重达364.5g,生长速度不如传统网箱,日增重率1.402%,养殖成活率70.9%,饵料系数为6.04;第二阶段进入越冬期,生长更慢,经过53d养殖,平均体重达489.5g,日增重率只有0.552%,死亡较严重,养殖成活率仅44.3%,饵料系数为8.97。传统网箱养殖经济效益高于室内水泥池,投入产出比前者为11.210,后者为11.105。此外,还对影响真蛸生长和成活的各种因素、互残和自残行为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断斑石鲈(Pomadasy hasta)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平均全长3cm、平均体重0.41g的断斑石鲈幼鱼进行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断斑石鲈在体重50g以下生长速度最快,月增重最高达8.3倍.(2)适宜的生长水温在25~29℃之间;16℃以下几乎停止摄食,出现负增长;水温14℃以下持续数天,体弱者皮肤出现溃疡或死亡.(3)幼鱼经15个月的网箱养殖,从平均全长3cm增长到平均全长25cm、平均体重525g的商品鱼,成活率达68.3%.  相似文献   

3.
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生长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3年川纹笛鲷人工育苗及成鱼饲养过程与结果。在水温25.4-31.4℃、盐度19.6~23.4条件下,川纹笛鲷仔鱼经36d培育,平均全长5.3cm,平均体重3.2g。在室内水泥池,川纹笛鲷经7个月饲养,平均全长为14.7cm,平均体重为113.7g。此外,对养殖期间水温不同阶段的生长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网箱和水泥池两种方式养殖泰国虎纹蛙60d,网箱平均产量253.9kg,出箱规格169g,成活率75.3%;水泥池平均产量69.8kg,出池规格208.5g,成活率80.9%;两种养殖方式的总体效果比较,水泥池养殖效果优于网箱养殖。水泥池3种不同密度的养殖效果比较,以80只/m^2的养殖密度为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5.
鱼类作为水生变温动物,围栏圈养环境海水温度的突变会对其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2种规格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为实验对象,分析了急性高温(32℃)胁迫后1、3、6 h,恢复正常温度(25℃)后6 h和12 h时,其呼吸频率、血清中葡萄糖(GLU)和皮质醇(COR)含量、血液中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数目、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积压(HCT)以及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9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2℃高温条件下,2种规格斑石鲷呼吸频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50 g和200 g斑石鲷分别在0.3 h (20 min)和1 h时呼吸频率达最高值(P<0.05)。2种规格斑石鲷COR和GLU浓度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0 g斑石鲷COR浓度在1 h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GLU浓度在6 h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200 g斑石鲷COR浓度在1 h时显著低于50 g斑石鲷血清COR浓度(P<0.05),恢复6 h后,COR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GLU浓度在高温胁迫期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恢复12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高温胁迫过程中,50 g斑石鲷WBC、RBC、HG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 g斑石鲷WBC、RBC、HCT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GB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温诱导2种规格斑石鲷肝脏组织中hsp70和hsp90 mRNA表达量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sp70和hsp90 mRNA表达量分别在3 h和1 h达到最高(P<0.05)。上述指标在恢复正常温度(25℃) 1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急性高温刺激显著增加了2种不同规格斑石鲷的呼吸频率、COR和GLU含量,上调了肝脏hsp70和hsp90 mRNA表达,小规格的斑石鲷应对高温胁迫具有更强适应调节能力。相关结果为斑石鲷大型围栏养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斑石鲷高温耐受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自然海区的海捕亲鱼,进行室内水泥池、虾塘及海上网箱等强化培育并进行产卵、孵化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海上网箱培育的亲鱼体质健壮。经催产能自然产卵,孵化率高达82.5%。室内水泥池培育的亲鱼能产卵但体质差,易发病,孵化率低,仅为35.8%,虾塘培育的亲鱼成活率低。成活的性腺发育不好,经催产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7.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万土  竺俊全 《海洋渔业》2003,25(2):86-86,72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等,是一种自然分布于我国沿海的习见经济鱼类。北自山东,南至两广及海南都把它作为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年来,随着网箱养殖鱼类品种结构的调整,黑鲷养殖业呈上升趋势,养殖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于2001、2002年分别进行了黑鲷规模化育苗及海区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浙江省的黑鲷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批量的优质种苗。两年来,共培育出5~8cm的大规格苗种2.35×10~6尾,海区网箱培育平均成活率达89%。现将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7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某养殖场网箱养殖的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突然发病并大量急性死亡。疾病调查显示,养殖海域水温为26℃~28℃;病鱼为4~5月龄,全长为(16.3± 1.6) cm,体重为(156.9±37.0) g;80万尾斑石鲷幼鱼2周内累积死亡率达90%以上,经济损失惨重。临诊检查发现,病鱼体表无明显损伤,但活力差、呼吸急促。剖检可见病鱼脾肿大、质地脆、易碎,肾糜烂,肝有出血点。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病鱼脾、肾造血组织中可见许多直径约为20 μm的肿大细胞,肿大细胞内含有大量直径约为145 nm、呈六边形的病毒颗粒。用过滤除菌的病鱼脾组织匀浆液,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斑石鲷,感染组14 d内累积死亡率达95%。人工感染病鱼表现出与自然发病鱼类似的外观症状,且在脾、肾组织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大量的肿大细胞及相似的病毒粒子。使用特异性PCR引物,从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均检测到鱼类虹彩病毒的高强度感染。克隆、测序得到了1362 bp的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MCP),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的MCP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 RIE12-1的相应序列完全相同。构建的虹彩病毒系统发育树也显示,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肿大细胞病毒属RSIV类群,是RSIV的一个分离株。本研究首次证实RSIV可以导致斑石鲷大规模死亡,研究结果为诊断和防治斑石鲷病毒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海水网箱养殖和海水工厂化养殖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的肉品质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其不同部位肌肉的质构参数(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恢复性等)的差异,并对两种养殖模式下鱼肉的p H、水分活度、电导率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的斑石鲷鱼肉p H和水分活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导率有显著差异(P0.05)。质构参数中,两种模式的斑石鲷鱼肉的硬度、弹性和胶着性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聚性、咀嚼性和恢复性则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不同的养殖条件下斑石鲷鱼肉的品质特性有较大差异,总体上,网箱养殖的斑石鲷鱼肉品质要优于海水工厂化养殖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进行57d的养殖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块化钢结构平底网箱养成青石斑鱼。结果表明,该模式养殖的青石斑鱼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任何疾病和异常现象,摄食积极,生长良好。57d内体长增长约1.47cm,体重增加220g,比同期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成活率达95.6%,说明青石斑适合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14.
宝石斑引种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洲宝石斑是鲈形目中 ,当今生栖于淡水水域的上品 (或珍品 ) ,是澳大利亚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于维多利亚淡水鱼类资源中刚刚开发的一个可以人工养殖尤其适合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品种。 2 0 0 1年 6月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 ,从澳大利亚引进了 5 (6 )cm的宝石斑苗种近 1 0万尾 ,在下属晟华种苗有限公司的设施渔业工厂 ,养殖至商品鱼。历时一年取得了引养的初步成功。试验证明 ,宝石斑可以作为当今适合我们国情的引进养殖品种首选之一。宝石斑在室内水泥池中高密度养殖、户外池塘单养以及水库网箱养殖均获成功。毋庸置疑宝石斑是一个可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在厦门大嶝进行了水泥池深水位立体养鲍实验,养殖材料采用网格式塑料框、水泥波纹板和聚乙烯网箱,分上、中、下三层进行立体养殖.经一周年养殖后,鲍鱼平均壳长达4.88cm,平均体重达12.7g/个,平均成活率达78.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七彩神仙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在水温28~30℃的室内水泥池中开展了七彩神仙鱼养殖试验,放养的幼鱼全长1.5~2.0 cm,放养密度为200尾/m3。经过约120 d养殖,试验鱼全长达9.0~10.0 cm,达到商品规格。结果表明,七彩神仙鱼每年可养殖3茬,平均成活率达87.8%,平均单位水体产出达175.6尾/m3。工厂化养殖系统可全年生产运转,水质相对稳定,单位水体养殖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陈成进 《福建水产》2011,33(1):17-20
引进杂交鲆苗种在宁德市三都海区,经过385d的网箱养殖,达到商品规格,平均全长36.3cm,平均体重606g,成活率达71%,饵料系数为8.3.研究表明,杂交鲆在生长速度、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能适应闽东海域夏季高温和冬季持续的低温.以Keys氏公式W=aLb,拟合养殖13个月杂交鲆的平均全长L(cm)...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6日在6只共54m^3网箱养殖巴西鲷,平均规格10.3g/尾鱼种13200尾,经过180d的养殖,收区商品鱼4548.2kg,平均单产84.2kg/m^3,成活率98.2%,铒料系数1.51,总利润39059.6元,平均利润723.3元/m^3,投入产出比为1:2.34。  相似文献   

19.
分析水库水温对网箱养殖罗非鱼的影响及网箱养殖罗非鱼高产技术试验.通过在水库中连续3年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按4.5~6 kg/m3放养量投放鱼种(平均规格65~95 g/尾),饲养100天左右.结果表明:罗非鱼平均规格达到374~439 g/尾,产量达27.0~32.6 kg/m3,饲料系数分别为1.3、1.32、1.7...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内陆淡水池塘网箱养殖漠斑牙鲆试验,探索出内陆淡水池塘漠斑牙鲆网箱养殖的模式,总结出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5m2网箱总产漠斑牙鲆102.9kg,平均单产4.12kg/m2,漠斑牙鲆平均规格为306.25g/尾,成活率达84%,使池塘产量比往年养殖产量增加5.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