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临朐县奶牛的改良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奶牛的养殖已逐步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养殖奶牛的过程中,奶牛真胃疾病高发病率的风险一直存在着,一旦爆发奶牛真胃疾病必然降低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成年奶牛真胃疾病对其综合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必须重视消除各种病因以降低发病率.本文结合长期一线兽医临床实践总结本病的主要致病因、显症表现和防治方法,希望可以与其他业内工作者互为参考,提高我国奶牛行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牛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是真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障碍的一种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LDA)和真胃右方变位(RDA).本病早在1950年英国Begg和Ford首先较详细地报道了奶牛的真胃变位,1955年美国也报道了奶牛33例真胃变位,国内近十几年也相继报道了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真胃变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3.
漂浮法治疗奶牛真胃变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漂浮法治疗奶牛真胃变位,就是向奶牛腹腔内输入大量等渗液体,靠水的浮力使变位的真胃复位.应用此方法治疗奶牛早期真胃变位5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是一种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真胃变位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是威胁奶牛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5.
真胃变位是奶牛的常见真胃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日粮酸度过高或饲喂易发酵饲料导致产酸过多常能引起真胃变位;一些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酮病或胎衣滞留、子宫炎以及前胃和肠发生疾病时,由于胃肠蠕动弛缓或停滞,病牛食欲下降,瘤胃体积变小,腹腔空间变大,真胃由弛缓而产气扩张,亦能引起变位的发生;怀孕后期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造成对瘤胃向左侧的推挤,使右侧腹底真胃区相对空虚,真胃左移,分娩后腹压降低,瘤胃下降,常造成真胃左方变位;高产奶牛由于后躯硕大,腹腔空间大,增加了真胃的活动性,从而导致真胃变位发生率的增高.另外应激对真胃变位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结果表明,真胃中VFA(挥发性脂肪酸)能明显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导致真胃弛缓,但其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试验用PCR法检测到在奶牛的真胃壁中存在GPR41和GPR43的表达,且片段的大小和预计的大小相符.  相似文献   

7.
陈莉 《河南农业》2003,(6):27-27
奶牛真胃——瓣胃变位是真胃弛缓、妊娠、分娩所致的机械移位现象,该病虽然不是传染性疾病,但是一旦发生,不仅可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量,而且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奶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论]真胃人工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建蛟 《吉林农业》2011,(3):251-251
奶牛真胃变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生该病可以通过翻滚法、药物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手术制备离体真胃平滑肌,利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滑肌肌肉条收缩强度,研究不同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对奶牛真胃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 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1),43~55 mmol/L的乙酸能增强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5),60~75 mmol/L的乙酸对其收缩无显著影响(P >0.05);9.5 ~30.0 mmol/L的丙酸和11~18 mmol/L的丁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0~8.5 mmol/L的丙酸以及0~11 mmol/L的丁酸对其收缩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VFA浓度对奶牛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庆市奶牛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庆市奶牛生产的现状,建立大庆市奶牛生产区划的指标,确定了区划的方法,对大庆市的奶牛生产区域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庆市奶牛生产科学布局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 2 8 1例真胃变位的自然病例 ,根据发病时间分成 2组。其中 ,氢溴酸山莨菪碱和安乃近治疗组10 5例 ,手术治疗组 176例。结果表明 ,药物治疗组治愈率为 77.7%,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 71.2 %。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为采样地点,采集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牛血清,用姜黄素法测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牛血清硼含量.结果显示:临泉县、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临泉县与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庐江县、蚌埠市、黄山市牛平均血清硼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品种牛相比,黄牛、水牛、奶牛的血清硼含量依次降低,且黄牛血清硼含量与奶牛、水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水牛与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雄性水牛血清硼含量比雌性水牛血清硼含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庆市奶牛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奶牛粗饲料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奶牛粗饲料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探讨了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和优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庆市奶牛粗饲料供应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牧场管理数据定义奶牛健康性状,并对各健康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奶牛抗病选育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了华北地区46个规模化牧场的奶牛健康事件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中1 326种健康事件进行整理,将所有健康事件分为5类,并在每类中筛选出记录数相对较多的常见健康事件,共计18个.根据各健康事件在每个泌乳期内是否至...  相似文献   

16.
7例慢性淀粉渣中毒的奶牛,解剖后呈一致性病变.真胃和肠道,特别是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和回盲口附近的肠段,发生以浆细胞大量浸润为特征的典型慢性卡他性炎,于国内外资料尚无记载.实质脏器变性;脾白髓组织萎缩;脾和淋巴结有多量含铁血黄素沉着。这些病变为奶牛淀粉渣中毒的病理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宁夏银川、吴忠和银北的14个规模化养殖场、14个奶牛养殖园区和23家中小规模养殖散户,3种饲养模式下饲养的18 909头奶牛,按不同饲养模式进行分组调查,并对不同饲养模式下的奶牛多发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类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园区和中小散户的:①奶牛日单产分别为:29.31 kg、21.74 kg、22.43 kg;②繁殖障碍分别为:26.85%(2 385/8 884)、18.15%(274/1510)和19.64%(98/499);③乳房炎分别为:21.26%、23.00%、23.47%;④消化系统疾病分别为:1.91%、3.33%、11.65%;⑤围产期疾病分别为:13.81%、15.92%、23.20%;⑥犊牛疾病分别为:10.84%、27.33%、21.43%;⑦外科、呼吸和寄生虫等疾病分别为:10.99%、10.83%、10.73%。由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宁夏奶牛乳房炎、繁殖障碍、围产期疾病、犊牛疾病多发,而传统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分别于旱季和雨季对盘龙江、大清河、宝象河、捞渔河、柴河、东大河等16条主要的滇池入湖河道的入湖口氮、磷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入湖河道口氮、磷污染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流经昆明主城区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远高于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和流经晋宁县的河道,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比流经晋宁县的河道高。在雨季流经昆明主城区的入湖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远低于旱季;流经呈贡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雨季比旱季有明显的增加,流经晋宁县的河道其入湖口氮、磷污染物的浓度雨季比旱季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群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对奶牛生产为害很大。对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使奶牛养殖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从而较好地控制奶牛群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用2只装有瘤胃瘘管和皱胃瘘管的本地健康空怀母山羊做自身对照试验,禁食24h后,在试验1期从瘤胃瘘管分4次分别输注乙酸,丙酸、丁酸和生理盐水,试验2期从皱胃瘘管重复上述操作。每次都从颈静脉套管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表明,输注挥发性脂肪酸(VFA)可提高山羊血浆胃动素水平,瘤胃内输注乙酸、丙酸、丁酸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皱胃内输注丙酸或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