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两年度三个试点13个小麦品种的16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试点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硬度、PPO(多酚氧化酶)活性、AWRC(碱性水保持力)、稀懈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膨胀势、最终粘度、峰值粘度的变异系数较小。糊化温度、碱性水保持力、峰值时间、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PPO活性、黄色素含量、膨胀势、峰值粘度、稀懈值、回升值、Zeleny沉降值、硬度的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SDS沉降值和最终粘度的基因型效应大于环境效应,保持粘度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苞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和农大364玉米为研究材料,测定了苞叶的叶绿素含量,并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光合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存在差异。抽丝-灌浆期,郑单958显著高于农大364,说明此时郑单958苞叶的叶绿素更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光能为光合作用所利用,但农大364苞叶的叶绿素降低速率要低于郑单958,这样有利于其保持更持久的光合能力。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等)存在较大差异。郑单958高于农大364,说明郑单958具有潜在高生物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两种不同基因型间玉米苞叶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存在显著差异。抽丝-灌浆期,虽然郑单958的苞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农大364,但净光合效率较低,说明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是其生理生态因素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籽粒胚乳醇溶蛋白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籽粒胚乳醇溶蛋白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在SC_1代就能表达。测定的两个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大139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衣大142;同一基因型不同株系间也有差别。SC_1代的变异有的直至SC_3代仍发生分离,但绝大部分变异能稳定地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利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锦辉  李潮海 《核农学报》2007,21(2):173-176
利用15N标记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别;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玉米豫单2002(高蛋白)和豫单136(低蛋白)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单粒蛋白质含量在灌浆期的动态变化;测定了籽粒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高的玉米品种氮素利用率较高,豫单2002比豫单136高7.79%;二者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灌浆期内变化趋势相近,授粉0~30d,也相差不大,授粉后30d至收获,豫单2002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始终高于豫单136,授粉后第45天时,豫单2002比豫单136高出32.77μg NO2-/(g FW.h);豫单2002与豫单136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籽粒灌浆期的变化动态均呈“∽”型,且豫单2002一直高于豫单136;高的酶活性促进了蛋白质的形成。本研究为高蛋白玉米的蛋白质形成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期干旱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栽模拟试验,研究了西南山地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花期干旱和正常浇水条件下的籽粒发育特性及过程。结果表明:花期干旱导致玉米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推迟、籽粒相对生长率和最大灌浆速度减弱、干物质线性积累期和干物质稳定增长期显著缩短,干旱结束后植株通过提高干物质线性积累期的持续时间和干重,以弥补前期干旱的损失。研究还表明,西南山地玉米籽粒发育的特点是籽粒建成能力较弱、干物质线性积累能力很强、胚乳失水成熟早。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籽粒相对生长率低而稳定、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早的品种能够抗逆高产。  相似文献   

6.
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研究迟熟品种苏农 90 5 2的 3 6个早熟突变系的 8个农艺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和各自的遗传参数 ,以及高产基因型特征。结果表明 :1 生育期较亲本提早的幅度为 2~ 1 3d,产量性状的突变范围较大 ;2 生育期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遗传相关 ;3 影响单株产量的因子 ,按直接作用大小排列为 :单株有效穗 >千粒重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即早熟突变系高产基因型特征首先是多穗 ,其次是大粒 ,早熟高产品种的选育必须采取两高 (穗数、粒重 )一低 (粒数 )育种策略 ;4 早熟突变系的千粒重和生育期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广义遗传力较小 ,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穗培养的植株再生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个基因型冬小麦护颖分化期的幼穗进行诱导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接近100%。经120余天继代培养后再生植株,再生率达73.7—100%。将SC1代植株移入田间,在219株植株中观察到育性、株高、抽穗期、穗形、芒形、籽粒(大小、形状和颜色)、颖色和腊性等广泛变异。经测定,籽粒α-淀粉酶和醇溶蛋白也出现变异。11个不同基因型的变异频率不等,各性状的变异频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辐射亚洲百合‘pollyanna’雄性不育突变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 8 0个 1 0bp随机引物对亚洲百合‘pollyanna’及辐射种球诱导出的 2 0个表现型雄性不育突变体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有 31个引物对所有材料都能扩增出理想的带型 ,有 4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带型显示其中的‘P1G0 3’、‘P2G0 4’等 9个突变体与‘pollyanna’基因组 (可育系 )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它们表现出与‘pollyanna’差异的多态性位点有 7~ 1 8个 ,表明它们为‘pollyanna’的基因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证明冠层温度在筛选小麦品种(系)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6-2007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40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生育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生育期的推后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拔节期、灌浆初期还是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生育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田间选择的一个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对~(65)Zn吸收和分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籽粒高锌含量基因型水稻V5 6和低锌含量基因型水稻湘早籼 1 7为材料 ,运用溶液培养和同位素示踪技术 ,探讨了水稻不同时期对65Zn吸收、运转和分配 ,特别是往籽粒的运输与分配。试验结果表明 :V5 6苗期根系吸收65Zn的能力和往地上部运转65Zn的能力强 ,累积的65Zn较少 ;生殖阶段分配到剑叶的65Zn低 ,籽粒的65Zn分配率高 ,籽粒65Zn累积高。湘早籼 1 7的结果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