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问: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情况咋样?答:内蒙古保护性耕作发展很快,全区实施面积已达1400多万亩。但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在部分作物农田杂草发生密度增大、发生频度增加,防治难度加大,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效益的发挥。农田杂草危害问题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农田杂草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介绍小麦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的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康青珍 《农技服务》2011,28(7):1006-1006
为了探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特性、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量与效益的影响,针对互助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保护性耕作适地适法、防除杂草,并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应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特性的变化和产量效应,提出了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农田杂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小麦保护性耕作夏闲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发生机理、防除措施及有关试验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年一作保护性耕作地块杂草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关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几点认识。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是:进行了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保护性耕作田应用了一次性化学除草;选择出部分适合保护性耕作田间除草机具:引进了部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对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几点认识是:注重作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并重的除草方式;加强多种除草方法相结合;解决好农机具问题: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农田除草剂品种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好农民问题;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保护性耕作的新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加大项目续建投入.增强科技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长期推广应用,农田地表微地形状态有所改变,进一步影响了农田土壤状态效应,加剧了农田杂草和病虫害发生。农田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控措施的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推动保护性耕作的良性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机械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目前我市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保护性耕作也存在着增产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踏查和定点观察法,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进行杂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播后苗前、生长季)、机械除草(播前、苗期)、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综合除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高31.8%~42.6%,农田杂草发生频率增加13.3%~31.6%,二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发生程度日益严重。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用浅旋+中耕+深松除草效果比较好;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综合除草效果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简介1.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进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保护性耕作的作用(1)保水。可以减少水分流失60%,增加休闲期土壤出水量15%,增加土壤含水率5%~7%。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的秸秆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可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保护性耕作在内蒙古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内蒙古保护性耕作秸秆根茬覆盖、免少耕播种、杂草综合控制、机械深松、牧草松土补播等技术及应用效果;总结了高秆穴播、矮秆条播、块根块茎、草原改良等4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制定、农艺技术配套、机具专用性和可靠性、杂草发生及危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特点,明确提出了杂草防除是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杂草综合控制趋势、控草方式与方法的调整和树立综合控草思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概念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战远 《现代农业》2011,(12):50-50
问: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答: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按照作物的栽培要求,利用秸秆及残茬覆盖土壤,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并适时深松的一种耕作技术。另外,发展并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使资源得到节约与与循环利用,并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同步发展,它能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可实现生态与农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与结合,所以,大力地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应是各级政府机构与部门不可推卸的重要工作责任。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玉米杂草防除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农田保护性耕作深入,杂草发生种类、变化规律、造成危害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试验通过杂草普查发现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发生密度较传统耕作增高31.8%~42.6%,杂草发生频度增加13.3%~31.6%。化学除草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莠去津、乙草胺、乙草胺+莠去津,苗期茎叶喷雾使用玉农乐、玉农乐+2,4-D丁酯配伍组合,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与苗期茎叶喷雾采用(乙草胺+莠去津)+(玉农乐+2,4-D丁酯);机械除草用浅旋+深松+中耕除草;机械与化学组合用浅旋+化除、深松+化除、中耕+化除,除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初期杂草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发生时间提前,上下茬农田杂草重叠发生,多年生杂草为害加重。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除草"深松+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和"中耕+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除草效果好,杂草株防除率和鲜质量防除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陇中黄土高原旱地连续7 a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测定株数、盖度、鲜重等指标,计算了农田杂草群落的优势度、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均匀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并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3种耕作方式下,豌豆、小麦田的藜科杂草发生较为普遍,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藜(Chenopodium album)、地肤(Kochia sco-paria)、猪毛菜(Salsola collin)的综合优势度达43.78,3种耕作方式下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杂草群落之间种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及免耕秸秆覆盖经过多年实施后,农田杂草群落开始逐步向较稳定的传统耕作杂草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应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并从土壤耕作措施,覆盖耕作和种植保护性作物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省加强保护性耕作改革的具体措施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文平 《农业与技术》2014,(3):61+63-61,6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长期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田退化、沙化等问题;对地表作物残茬进行处理、播种之前进行深松或者免耕,之后进行合理的施肥,不同的阶段需要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结论:发展保护性耕作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作业成本,进一步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认为目前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是: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演替规律和恶性杂草灾变预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合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应用了一次性化学除草;选择出适合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除草机具;引进了油莱部分抗除草剂转基因品种.对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的发展对策是:注重作物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并重的除草方式;加强多种除草方法相结合;解决好农机具问题;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加强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除草剂品种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保护性耕作油菜田杂草控制技术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好农民问题;培育或引进适合当地保护性耕作油菜田的新品种,进行合理轮作;加大项目续建投入,增强科技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分析常见的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如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耕作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等,并对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广泛推广该项技术奠定基础,旨在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效益。按照国外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指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的程度,同时利用农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而按照我国农业部所给的定义,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更、秸秆覆盖及等高耕作等措施,达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土流失的一种措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