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到产植酸酶活性较高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03214,其植酸酶最适pH值为1.5和2.5,最适温度为50℃,植酸酶表达量为345U/mL发酵液。通过对黑曲霉03214植酸酶phyA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条长约1.5kb的特异性产物。以pMD18-T为载体,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含有植酸酶phyA基因的完整序列,基因全长1506bp,其中包含一段长102bp的内含子,编码467个氨基酸,有10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5′端有一编码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实验结果为植酸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乐果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室验方法,从农药长期污染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1,该菌株可以利用乐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最适温度为30~35℃。在组分为0.3%蛋白胨,,0.05%牛肉膏,0.05%乐果,0.5%NaCL的培养基中摇床(35℃,150t/min)培养24h,可产生最高乐果降酶活性,达到约8u/mL。  相似文献   

3.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筛选出1株稳定的产植酸酶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命名为Aspergullus,niger FZ41。摸索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获得其最适发酵培养基(w/w):可溶性淀粉4%,NH4NO3 0.08%,KCl 0.05%,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3%,MnSO4·7H2O 0.003%,水1L。培养基起始pH值6.0,种龄为36h,接种量为5%,装液量为50/500mL,在30℃、220r·min^-1下培养84h,酶活可达219U·mL^-1。  相似文献   

4.
植酸是植物种子中肌醇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由于单胃动物体内缺乏能分解植酸的酶,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磷难以被单胃动物吸收。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已经广泛应用,但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刚刚开始。本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2462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植酸酶基因片段,并在其两端加上糖化酶基因(glaA)的5'同源臂和3'同源臂,构建农杆菌Ti质粒基因置换载体pSZHG-phy。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化黑曲霉,筛选以植酸酶基因替换糖化酶基因的同源重组转化子,以实现植酸酶基因的高效表达。结果表明,筛选获得4株同源重组转化子,同源重组率为100%,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组植酸酶菌株的最高发酵酶活为316.2 U/mL,为出发菌株的20.8倍,证明植酸酶phy基因是可以在黑曲霉糖化酶生产菌中实现高效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食品级植酸酶工程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是应用最广泛的饲料添加剂之一,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对减轻动物高磷粪便导致的环境水域污染有着重要意义。玉米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在玉米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易造成饲料成本升高和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克隆出多个真菌植酸酶基因,并成功在微生物、植物系统中表达。本文主要介绍了植酸酶基因的微生物来源与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转基因技术的常用方法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评价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通过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深入探讨,对改善玉米的品质,降低成本及推广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大孢种的原生质体及其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绿僵菌大孢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us)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条件及其性工用脉冲凝胶电沪(PFGE)技术分析了其染色体组型,以6mg/mLDriselase、6.0mg/mLNovozyme234、6mg/mL Zymolyase混合液中添加3mg/mL牛血清白蛋白作为酶液,以含0.05mol/L EDTA的0.7mol/mL NaCl溶液(pH5.8)为  相似文献   

7.
~(60)Co γ射线诱变黑曲霉菌株产植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平平  王燕  陶文沂 《核农学报》2004,18(3):193-196
研究了60 Coγ射线对黑曲霉 447 92菌种产植酸酶的诱变效应 ,筛选出产植酸酶较高的A .niger 496 1菌株 ,并初步分析了其植酸酶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外源植酸酶在不同培养时期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植酸酶各处理在各培养时期土壤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和比例均高于对照,各处理间呈极高量>高量>中量>低量>对照,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至培养第40 d达最高值;而中稳性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均低于对照,各处理间呈极高量<高量<中量<低量<对照,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至培养第40 d达最低值;添加外源植酸酶各处理的有机磷总量均低于对照,并随植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外源植酸酶可以促进土壤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转化,乃至向无机磷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定性、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检测是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释放进行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和技术支撑。本研究根据转植酸酶基因玉米(Zeamays)外源植酸酶基因phyA2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定性、定量PCR检测。定性结果显示,该引物可有效检测植酸酶玉米中phyA2基因,而在其他不含植酸酶基因的材料中则检测不到相应基因,表明该引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以玉米内标准基因玉米淀粉合酶异构体zSTSII-2基因(zSSIIb)和植酸酶基因phyA2为对象,进行SYBRGreenⅠ染料法荧光定量PCR反应,绘制2种基因扩增循环数-拷贝数标准曲线图,根据混合样品中(zSSIIb)和植酸酶基因phyA2的拷贝数计算样品中的转基因含量,并做熔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zSSIIb和phyA2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5,相关性较好,两个基因的熔解曲线均呈单峰型,表明引物特异性较强,混合玉米样品(植酸酶玉米含量分别为1%、0.5%和0.1%)中植酸酶玉米含量分别为1.1%、0.54%和0.17%,实测值与理论值接近。本研究建立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定性、定量PCR检测体系,可有效地对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由于植物性饲料中大部分磷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上往往添加一定无机磷,容易造成禽畜粪中的磷累积,提高环境磷污染风险。为保证种鸡日粮磷需求前提下降低鸡粪磷排放量,设计0、300、500IU植酸酶用量与0.4%、0.3%、0.2%有效磷含量的不同组合日粮进行种鸡饲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日粮对鸡粪磷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对鸡粪中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显著降低鸡粪植酸磷含量。鸡粪总磷、植酸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则随日粮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以0.2%有效磷日粮处理鸡粪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最低,0.2%有效磷+500IU植酸酶日粮处理鸡粪植酸磷含量最低。因此,在生产上降低有效磷含量的同时添加适量植酸酶可以降低鸡粪磷盈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培养,采用Hedley修正体系磷素分级的方法,阐述了外源草酸影响下,植酸酶对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同时施入草酸与植酸酶处理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单施草酸或植酸酶的处理。从磷素各组分看,同时施入草酸与植酸酶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水溶态磷(H2O-P)、活性无机磷(NaHCO3-Pi)、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和中等活性有机磷(NaOH-Po)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在第40 d上升至最大值,与空白对照比较,分别高37.76%,21.14%,15.52%,24.44%;草酸+植酸酶处理的土壤,除NaHCO3-Pi外,其他活性高的磷含量均高于植酸酶处理;施入植酸酶各处理的土壤磷石灰型磷以及残留态磷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及草酸处理,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含量下降,到第40 d开始逐渐趋于平稳,此时,草酸+植酸酶处理磷石灰型磷以及残留态磷含量分别比培养前降低了28.71%与32.56%。得出结论,在外源草酸影响下,植酸酶可使土壤磷由活性低的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的组分,从而提高磷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组成型表达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将黑曲霉(Aspergullus nige)来源的植酸酶基因(phyA2),通过基因枪法转化玉米(Zea maysL.)幼胚,获得再生苗。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植酸酶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在玉米中稳定表达和遗传。转基因植株根组织的酶活性测定及利用植酸作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生长实验证明,植酸酶基因在植株根组织表达并能够分泌到根围高效利用植酸磷。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中铝的形态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改进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用1mol/L,KCl,0.2mol/L,HCl,0.1mol/L Na4P2O7(pH8.5),DCB溶液,0.33mol/L,柠檬酸钠和0.5mol/L NaOH为提取剂,把红壤中可提取的非晶态铝区分为交换态铝,肿附态无机羟基铝,有机配合态铝,氧化铁结合态铝,层间铝和非晶态铝硅酸盐。  相似文献   

14.
无花果曲酶植酸酶基因phy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T-PCR方法从无花果曲酶(Aspergillus ficuum3.4322)中扩增出1条约1.4kb的特异性条带,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DNA序列测定表明,目的片段为不含信号肽的植酸酶编码序列,全长1347bp,编码448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注册(注册号为:AF537344)。将该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中,构建成不带信号肽phyA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YPA2。用醋酸锂法将pYPA2转进Ura缺陷型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ne INVSc1),筛选获得含植酸酶基因的酵母转化子。经半乳糖诱导表达后,用磷钼蓝显色(AMES)法对酵母菌体进行酶活性测定,测出了明显的植酸酶活性,pYPA2胞内植酸酶活性约11.55U/L,表明无花果曲酶phyA基因能在酿酒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15.
对在我国山东蓬莱建成的首批连栋鸡舍的环境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砖混结构连栋鸡舍,夏季在纵向通风条件下,舍内的温度与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对笼养肉种鸡舍,在换气量为每千克体重5~8m3/h时,舍内平均风速可达1.4~1.8m/s,进排风口温差在1.5℃以内。夏季开产的鸡群高峰产蛋率达到86.9%,产蛋率80%以上维持10周。  相似文献   

16.
以柑桔品种[Cleopatramandarin(CM)和Swinglecitrumelo(SC)]的小苗为试验材料,应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pH值(pH4.5~7.5)范围内和不同铜离子浓度(0.1~20.0μmolL-1)条件下,柑桔小苗的营养吸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pH值条件下,随着营养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柑桔体内积累的铜亦呈线性增加(r=0.86~0.96),而小苗对常量元素(磷、钾、钙、镁)的吸收以及小苗的生长量却大大地下降,其相关性达P=0.01的显著水平(r=0.77~0.99)。当营养液中铜离子浓度≥0.1μmolL-1就对柑桔小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干扰小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猪(Sus scrofa)对饲料中植酸磷的消化利用效率很低,其粪便中排放大量未吸收的磷,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在猪唾液腺中表达分泌植酸酶是解决猪粪磷污染的一条新途径.为了制备唾液腺特异表达植酸酶的新型减磷排放转基因猪,本研究构建了一条由猪腮腺分泌蛋白基因(parotid secretory protein,PSP)启动细菌源植酸酶基因appA(acid phosphoanhydride phosphohydrolase)表达的转基因载体,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14头原代(F0)转基因克隆猪,经PCR鉴定,其中8头为阳性猪.PCR分析显示,appA基因在转基因猪的唾液腺组织特异表达,但在肾脏、肝脏、心脏、十二指肠等组织中不表达.营养代谢分析证明,转基因猪粪磷排放量比非转基因猪显著减少了16%(P<0.05),而转基因猪对干物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以及对Ca、P的消化率均高于野生型猪,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外源基因从F0转基因猪稳定遗传至F1,并且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形式整合至转基因猪基因组.F1转基因猪的appA表达模式与F0转基因猪相似,其只在唾液腺中特异表达,且以颌下腺表达最高,其次是腮腺和舌下腺,在肾脏、心脏、肝脏等组织不表达.本研究成功获得唾液腺特异表达植酸酶转基因猪,为培育新型减磷排放的环保转基因猪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际酸度对烤烟生长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不同烤烟品种对根际PH的要求不同。经研究,NC89和S79-1属于适中性品种(PH6.5 ̄7.5);NC82及中烟90则偏向于弱碱性;K326和红大偏向弱酸性(PH5.5 ̄6.5)。烤烟品种对氮素吸收的最适PH与烟株生长的最适PH一吻合,管与烤烟前期生长主要受氮素影响有关。另外,促进烤烟对P、K吸收的最适根际PH较形成最大生物量的PH偏低。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改土效应研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个省市多年试验研究证明燃煤电厂湿排法排出的粉煤灰改良粘质土壤增产效果明显,亩施粉煤灰1.5万到3万公斤时,小麦增产12.7±5.8%,玉米增产12.1±3.5%,水稻增产13.5±7.0%,此外对谷子、棉花、蔬菜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施加石灰降低不同母质土壤中镉毒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土壤施加石灰后对镉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交换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有机结合态镉在pH〈5.5时随石在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残留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