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滇中地区的昆明通过对 11个核桃杂交早实优株无性系 5年的种植试验 ,选择出适于本区种植的 30 6号和 30 3号 2个优株无性系。其树体生长量大 ,枝条数量多 ,花枝率和座果率均高 ,种植后第 5年单株产量分别达5 6 8kg和 5 2 8kg ,大大高于其他参试株系。 30 6号和 30 3号 2个株系种实外形美观 ,商品性状好 ,无露仁无空粒 ,品质好 ,种仁含油量较高 ,综合性状优于其他株系。  相似文献   

2.
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年试验结果表明,号品系鲜果产量最高,年平均单株产鲜果,高于对185135.22kg照,是综合性状表现好的高产无性系;有个无性系枝节生长密集,树冠开张,株结果节数多,果丛大,产量7高。  相似文献   

3.
连续5a对闽北浦城引种的11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面积、果实性状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11个无性系的年均冠幅产果在1.01~2.74 kg·m-2之间,年均产油268.92~1011.75 kg·hm-2,其中闽48、闽60、长林3号、长林40号、闽43的产量较高,年均产油超过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的79.55%~124.83%,适宜在浦城县推广种植;赣447、赣石84-3无性系的产量较低,不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项研究以全省群选为基础,经长期定位观测、复选和决选,共选出227株优树,采用大砧嫁接技术建成采穗圃和测定林。经连续4年测定,第一批从25个优良无性系中筛选出“赣无1”号等7个高产优良无性系,其4年亩均产油达64.14kg,最高达92.2kg,其各项性状指标分别超过或达到全国高产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与参试无性系亩均产油量比较,入选的7个分别增产41%、18.4%、122.79%、66.49%、23.72%、39.67%和51.15%。  相似文献   

5.
采用5个无患子果用优良单株无性系,在顺昌县营造区域试验林,通过对2年生各无性系的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患子果用优株无性系嫁接苗造林2年生植株开花株率达25.6%~34.9%,结实株率达16.6%~30.7%,平均单株产量0.26~0.54kg,最高单株产量达0.92~2.68kg;与采用一般实生苗造林7年生植株开花株率为22.7%且无结实相比,开花结实提早6年以上,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效应;各无患子果用无性系间开花枝数、结果枝数及单株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无患子果用优良无性系筛选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6.
普通油茶抗炭疽优株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两年人工接种测定,从普通油茶中选出抗炭疽病优株。其中高抗型优株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零,抗病型优株果病率为5%~10%,这两种抗病类型果自然感病率为0.2%~2.5%;这些优株经济性状好,鲜出籽率33%~50%,种仁含油率为36%~52%。用抗病油茶优株进行嫁接,嫁接试验林14.6hm2,162个无性系。我们对此试验林进行多年观察,结果表明:各无性系炭疽病株率一般在5%以下,感病指数在0~10之间。种仁出油率在50%以上,平均座果率达到39.7%,比多试无性系的平均值(19.6%)高出一倍。以上说明:抗病优株的无性系保持高度的抗病性和丰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引进的6个优良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湘林1号、湘林3号、湘林4号、茶陵166号、德字1号和德字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观察测定各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产量,对其在云南省广南县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南高原地区种植的油茶新品种,支撑油茶产业的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茶陵166号果大,皮薄,出仁率较高,较丰产,5年生树株产7.19kg,较对照增产86.75%,适应性及抗性较强,综合性状最好;湘林3号果较大,皮薄,出籽率较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5.86kg,较对照增产52.21%,适应性及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1号和德字1号皮较薄,果中等,出籽率及出仁率高,丰产性好,5年生树株产分别较对照增产29.35%、21.82%,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湘林4号和德字2号综合表现欠佳,不适宜推广种植。表明茶陵166号、湘林3号、湘林1号和德字1号适宜在高原地区云南广南及相似生态环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佯黄竹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丛生竹新品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为选育对象,以竹材产量高、浆(材)用品质好为选育目标,对佯黄竹4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无性系YHZ03各项指标表现较好,栽植后3年即可正常投产,单株平均发笋量为5.4株,新生竹平均胸径6.50 cm、平均秆高13.20 m、平均秆质量8.60 kg/株;制浆造纸性能优于当地其他竹种,且具有区域适应性强、性状稳定、抗寒性较强等特点,在川南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74-76
■GX16、GX19、GX2 7毛白杨雄株优良无性系通过对河北省以及兄弟省市毛白杨优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优树选择及无性系对比试验 ,优选出 2 0个毛白杨优良无性系 ,其中包括 5个雄株系号 (GX16、GX19、GX2 7等 )。其优良特点为 :(1)速生性。年均胸径生长量可达 4cm以上 ,最高年胸径  相似文献   

10.
岑溪软枝油茶两个高产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岑溪软枝油茶1号、2号等8个无性系,按顺序错位排列,以扦插繁殖方法,进行优良单株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2号、3号两个无性系表现出丰产性状,其4年平均折合亩产油分别达61.65kg、62.57kg,比参试无性系均值分别高188.4%、191.21%;其生长性状、经济性状优于其它无性系,果油率达7.06%、7.13%;以其枝条嫁接繁殖后仍表现为高产。  相似文献   

11.
黑银杏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林木选择育种原理,从全县297株雌银杏古树中发现并选育出两个具有药用价值高,结实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黑银杏优良无性系──中银黑1号和中银黑2号。黑银杏种仁中总黄酮含量0.9mg/kg,叶片中总黄酮含量8.5g/kg,分别比普通银杏(梅核白果)高50%和41.7%。文中还介绍了黑银杏的优良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  相似文献   

12.
在采用指标法选出50个板栗优良单株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无性系子代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生长习性,结果习性和抗逆性观测,及对其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最后筛选出“安栗一号”和“安栗二号”2个优良单。选育结果表明:安栗一号和安栗二号的连续3年平均产量可分别达到2268,2286kg/hm^2,第2年结果株率为95.0%和95.5%,出果率为45.2%和45.7%;3年生板栗树结果枝率分别为95.7%和92.5%;果实中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的含量分别达到504,84.2,253,51.2g/kg和512,82.5,251,51.3g/kg;2个品种还具有耐旱、耐瘠薄、抗病虫能力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全县群选为基础,初选出120个优株,后经复选、决选,历时24a,最终选择表现最为突出的1个优株,命名为‘德字1号’。2000年将选育出来的‘德字1号’无性系,采用芽苗砧嫁接的方法培育无性系苗木,建立无性系测定林。测定林按8∶2的比例配置参试无性系,经连续4年测定,平均年产油55.614kg、59.798kg、55.227kg和53.498kg,比参试无性系均值分别高34.1%、55.6%、35%、60.4%。  相似文献   

14.
15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5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和综合评价,筛选出24-2号、兴28、兴29、26号、6号、24- 1号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无性系,建议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安徽林业科技》2008,(3):F0004-F0004
1974年黄山林科所参加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在皖南山区实生油茶林分中选择。通过3年连续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优树33株.1976年对中选的优树建立子代测定林,通过1982—1985年连续四年的产星测定和经济性状分析,筛选出徽岩74—21等11个优良家系。1986年对该11个优良家系采用无性繁育,进行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性试验。2005年至2007年对该试验林进行产量测定及经济性状分析。选育出黄山1—5号油茶品种,2008年4月7日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其中黄山1号通过审定。黄山2—5号通过认定。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西南地区9000面试林中的儿种桉树买七苗与100面刚果12号桉无性系苗,从种植成活率到胸径、树高.蓄积量、抗风吾等方面进行了5年观测比较,并经LSR检验,结果认为,刚果12号桉无性系较之其他桉树实生苗更具发展潜力,建议应予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5个无性自然授粉观察,并开展无性系控制授粉试验,初步了解无性系的自然坐果率和人工控制授粉技术。初步试验结果如下:5个无性在自然授粉条件下坐果率变化范围在57.79%~86.49%,坐果率最低的无性系为天雹2号,坐果率最高的为武宣3号,而在落果率武宣2号最高,为28.89%,桂皱27号最低,为14.67%;采用不同雄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坐果率也存在差异,桂皱27号×Ⅲ号雄株、武宣2号×Ⅳ号雄株、武宣3号×Ⅲ号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Ⅳ号雄株等组合的坐果率较高;通过分析杂交果实的经济性状,筛选出的优良杂交组合是桂皱27号×Ⅲ雄株、武宣2号×Ⅱ雄株、天雹2号×Ⅲ号雄株和吴圩4号×Ⅰ号雄株。  相似文献   

18.
对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3个无刺大红袍花椒优树的嫁接无性系生长量、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刺花椒优树无性系生长量、果实经济性状基本一致,只有武选3号鲜果千粒质量略小;皮刺表型性状也基本一致,但武选1号无刺枝段比例较低。通过对比分析,3个无刺优树无性系均具备明显的无刺特性,选育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龙岩市油茶优树筛选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10个优树无性系和现有引种的9个油茶品种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5年生油茶无性系测定林的树高平均值为1.77 m,地径平均值为5.05 cm,冠幅平均值为1.50 m,且不同油茶无性系对这3个生长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产果量平均值为5.8 kg,鲜出籽率平均值为42.6%,干出籽率平均值为27.8%,种子含油率平均值为45.9%,果实炭疽病平均发病率为2.0%。其中红山1号、河田2号、上杭1号、武平2号、新罗2号和漳平2号等6个无性系表现优良,5年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均超过入选标准值。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闽西油茶良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株繁殖、组培繁殖、扦插繁殖以及圃地生长对比试验表明,撑篙竹和版纳甜龙竹的杂种撑版1号、撑版2号两个无性系比其亲本的无性系易于繁殖,总体生长效果好。经过两年的培育,撑版1号和2号已初步表现出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特性。初步考察表明,两个杂种无性系的竹笋笋质优良、加工性状优于版纳甜龙竹笋。目前其组培技术成熟,易于进行大面积造林和产业化开发,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并测定其笋、材各项理化性状,开发其多方面的用途,促进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