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具有科学性、设施配套智能化、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等多方面的特点。居住区一一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具有居住性、舒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基本要求,方便、舒适、和谐是构建21世纪未来居住区的主题,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区是人们所渴望的,绿色住宅、生态住宅也是21世纪居住区必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围绕木材及木质材料与居室环境的关系,从木材及木质材料在居室中的应用、对室内居住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其独特的人居环境品质及如何利用其创造舒适、健康、自然的室内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长春市南湖街道社区绿化工程设计中,从营造富有特色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重点解决了人与环境的融合、居住环境自然化及整体环境文化品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宁艳  胡汉林 《广东园林》2006,28(3):16-18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住宅小区居住环境发展进程的研究,结合实例从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到相对成熟期的变迁分析了区域性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世纪岭南地区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姝 《林产工业》2020,57(1):77-7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更加舒适、健康、环保的居住环境追求愈发明显。我国现有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木结构建筑发展方向因此得到改变。对我国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人性化表现以及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进行综合性阐述,为研究人居环境对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瑶瑶 《绿色科技》2013,(6):194-198
指出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日益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立足于人居环境的宏观层面,分别从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4个方面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最后运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和系统协调度两个模型评价郑州市的人居环境现状,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人居环境质量为"良",且其内部系统处于一种优质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居环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人居环境"应体现现代城市的概念、创造不同形式的完美居住景观、体现人文思想等的论述,阐明了设计者应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居住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要求下,商品房小区纷纷打出“环境牌”,涌现出许许多多现代住宅园林,本文通过分析麓湖阁天台花园的设计,反映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展示新型的人居环境模式。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汉中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改善速度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改善更为缓慢。针对这些问题,从城市规划、城市化发展战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本文探讨了人居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学理念引入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和要点,为人居环境学科建设生态学视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广东园林》1997,(2):2-13
本文通过阐述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探讨了人类生态作用的规律性,论述了生态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性,强调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努力寻求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市场》2007,(8):2-2
为了沟通分享中国及世界各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知识和经验,推动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促进联合国千年目标的实现,在成功举办两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的基础上,2007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计划于8月底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和谐的人居环境”,重点关注城市再生与绿色建筑等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舒适、美观和净化的人居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后人们的迫切需求。限于城区空间的局限性,一方面仅靠城区绿地很难完全解决城市的空气净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城区周围(绿化带、微型公园等)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环境卫生5个评价单元选取30个单项指标,构建徐州市县域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分析和熵值法对2017年徐州县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单元中基础设施条件指标权重最大,指标层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标权重最大,这两项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人居环境综合指数最高为邳州市,最低为睢宁县。最后,结合各区域人居环境评价现状,提出徐州县域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因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逐年加剧,特别是旧楼区的违章建筑以及陈旧、传统的园林绿化模式,直接影响居住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改善人居环境,创建优美家园,建设宜居生态型城市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选取赵河镇作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社会关系5个层面,选取34个评价指标对赵河镇乡村人居环境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污染情况、饮用水供应、社会保障体系等指标对乡村人居环境存在一定影响。以此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提出优化自然环境、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园林》2023,(3):I0010-I0010
项目位于从化,涉及105国道、大广高速沿线从都会议中心、温泉镇周边环境,村庄居住环境,流溪河碧道等提升,建成了总长达36 km的广州北岭南乡村风貌带,涵括从化区市区、太平镇、温泉镇、良口镇、及沿途9个自然村落人居环境提升及道路整治。该项目探索了广佛都市圈远郊地区农房建设模式及人居环境标准、广佛都市圈远郊会展区周边环境提升模式、远郊沿流溪河流域碧道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城市建筑的绿化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质量,探讨了建筑与绿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绿化的意义和形式,分析了建筑绿化在社会发展和创造和谐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国家住建部日前公布了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株洲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该市首次获评该奖项。 国家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旨在鼓励和推动城市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在环保、生态、大气、水质、绿化、交通多方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是我国人居环境方面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20.
关于居住区户外环境功能要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户外环境是城市中与人最接近的环境,是居民的主要室外生活空间,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使用率最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曾调查,该市居住区绿地的使用率一般为北京中山公园的5~10倍。人类的生存对居住环境有着某些要求,这些要求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